(1)也可以稱為編輯基本功。它的作用主要有兩個:壹是保證鏡頭的平滑過渡,讓觀眾覺得整部電影壹氣呵成;二是讓影片的段落和脈絡清晰,讓觀眾不會把不同時間和地點的內容誤認為是同壹個場景。因此,這種編輯必須做到:
防止混亂。鏡頭銜接必須準確,不能脫節、重疊,人物動作的方向和空間關系必須壹致。
(2)鏡頭轉換協調。剪輯往往以動作形式和節奏為剪輯點,即“以動帶動”、“以靜帶靜”。“動與動”是指在鏡頭或人物的移動中切換鏡頭,如壹個接壹個的平移鏡頭或壹個接壹個的逃跑鏡頭等。“靜而不動”是指在壹個動作(或靜止場景)之後,緊接著是壹個動作(或靜止場景)之前。
(3)省略實際過程。即省略了對觀眾來說不言而喻的不必要的過程,同時仍然保持了動作或情節的連貫性。比如飛機起飛鏡頭後接飛機降落鏡頭可以省略行進過程,桃花鏡頭後接落葉鏡頭可以省略時間變化過程等等。傳統的剪輯基本上是按照正常的生活邏輯進行的,但並不是對生活全過程的自然主義式的記錄。
2.創意編輯
(1)習慣上稱能提高電影創意剪輯藝術效果的剪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戲劇效果剪輯。使用調整關鍵鏡頭的時間和順序;選擇最佳剪輯點,讓每壹個鏡頭都出現在故事展開最合適的時間。
演出效果剪輯。就是在保證敘述的連貫性和通順性的同時,簡化或大膽跳躍,有選擇地濃縮類比鏡頭,突出壹些情緒或想法。並列壹些對比和相似的鏡頭,以揭示內在的意義,渲染氣氛。
⑵節奏效果剪輯。壹般來說,鏡頭短,畫面過渡快,會造成緊迫感和緊張感;長鏡頭和緩慢的畫面轉換會導致反應遲鈍或抑郁。所以長短鏡頭的交替,快慢畫面轉換的結合,都能引起觀眾心理和情緒的起伏。利用這壹點,在剪輯中通過控制畫面的時間,掌握變換的節奏,可以控制觀眾的情緒,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這種剪輯節奏也叫剪輯音。
(3)但是,鏡頭的長度和轉換的速度不能超過觀眾對內容含義理解的限度,否則會造成混亂。剪輯色調往往也表達了影片的情節或情感段落,使影片跌宕起伏變得輕松。影片中壹個段落的剪輯色調是用鏡頭數來計算的,這個鏡頭數叫做剪輯率。鏡頭數量多的叫高拼接率或者快節奏剪輯;少數鏡頭稱為低拼接率或慢動作剪輯。
3.電影剪輯技術
(1)再好的電影拍攝,影片的剪輯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壹般電影制作後期剪輯時,要註意剪輯電影片段。壹般電影拍攝得到的原片經過水洗,要制作壹套工作樣片,用於剪輯。剪輯師從大量的樣片中挑選出所需的鏡頭和膠片,用剪刀剪開膠片,用膠帶或膠水粘在壹起,然後在剪輯臺上觀看剪輯效果(這個過程要不斷重復,不斷重復)
⑵進入影片剪輯部分,就真正進入了影片的非線性部分。有時候壹個技術高超的剪輯師不會壹步壹步的剪片子,也就是說,他不會按順序壹個壹個的剪。很多剪輯師從中間剪掉,插入壹個鏡頭,或者剪掉壹些畫面,都不會影響整部片子。
(3)然而這種方法對於很多技能的制作是無能為力的。編輯不能在兩個鏡頭之間制作重疊的圖片,也不能調整圖片的顏色。所有這些技巧都只能在顯影和印刷的過程中完成。同時剪貼的人工操作效率也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