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在哪個城市?
武穴市是湖北省黃岡市下轄的壹個縣級市,下轄8個鎮,4個辦事處。土地面積124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4733公頃。年末總人口73.36萬人。其中男性38.94萬人,女性34.42萬人;年出生率為6.85‰,死亡率為4.0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87‰。西晉時期,廣濟仍屬蘄春、旬陽兩縣。東晉太原三年(公元378年),蘄春縣改名祁陽。藝兮八年(公元412年),旬陽縣遷至江南柴桑,原江北地區劃入祁陽。至此,祁陽縣名改為吉昌。陳太建五年(公元573年),齊歸陳。公元579年,北周占領蘄昌土地,從蘄昌縣劃出廣濟疆域,建立永寧縣,隸屬周琦蘄昌縣。隋朝初,永寧縣屬周琦總統制(後改稱周琦、蘄春縣)。隋末,永寧縣制被廢除,並入蘄春縣。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分蘄春,遷永寧縣,屬淮南路周琦。天寶元年,因與河南永寧縣、江南東道永寧縣同名,在佛語中廣泛實行,布施眾生之意,改名廣濟縣,隸屬周琦縣。甘源元年(公元758年),改周琦縣為州,廣濟仍屬州。五代十國屬齊國,淮南道。宋代熙寧五年(1072)屬淮南西路周琦。高宗南渡後,紹興五年(1135)棄郡為鎮,不久復置郡。元代,廣濟屬河南江北周琦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周琦路改府,廣濟歸府。洪武九年,周琦府降為州,廣濟屬湖北黃州府,不久改為河南省。洪武二十四年仍屬湖廣。清代,周琦原為州,康熙三年(1664),屬黃州府。清末廢府建路,廣濟屬湖北江漢路。民國初,廣濟仍屬江漢路。湖北省廣濟直屬廢棄路1926。1932 10月實行省、院、縣三級制,廣濟為第三行政監察區。1936變更為第二行政監管區。1940屬於鄂東行署。1945 165438+10月屬於湖北省第二行政監察區。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壹直由湖北省黃岡市管轄。1987 10 10月23日,撤銷廣濟縣,建立武穴市。武穴市轄8個鎮4個辦事處。土地面積1246萬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473.3萬公頃。年末總人口73.36萬人。其中男性38.94萬人,女性34.42萬人;年出生率為6.85‰,死亡率為4.0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87‰。武穴位於長江中遊北岸,大別山南麓,湖北東緣,蘄春、黃梅、陽新、九江、瑞昌四市環抱。五頭楚圩交界,歷來是鄂、皖、贛毗鄰地區三省七縣的要道。武穴港是長江十大優秀深水港之壹。在長江北岸武漢至安慶433km區間,僅武穴港就能停靠5000多噸客貨船,客流量僅次於湖北武漢港。早在明代就成為沿江重鎮,清初發展成為“商賈雲集的重要港口”,煙臺條約更是變成外國船只停泊的港口。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被列入發展規劃,成為民國中期湖北省“七大商埠”之壹,被譽為“楚第壹門”、“鄂東門戶”。城西田家鎮,河道狹窄,行色匆匆,扼長江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楚江鎖鑰”。如今,中國最長的鐵路京九鐵路和中國最長的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入口,使武穴成為難得的“三長”過江之地,處於國家梯度發展戰略的“交匯點”,成為湖北長江經濟走廊建設和邊緣發展戰略的重點傾斜區域。城市東西最大水平距離43公裏,南北最大縱櫃42公裏,布局面積1,200.35平方公裏。北部是大別山,中部是丘陵,湖港交錯。南部是條狀的長江沖積平原。全市行政區劃為3個辦事處、8個鎮、1個國有農場,轄325個村,73萬人,耕地53.5萬畝,水面21.9萬畝,森林31.0萬畝。境內地表水文網密布。長江自西向東流經西南和南部邊境。全市流域面積主要屬於長江下遊幹流區的華陽河水系。發源於北部低山、中部丘陵的梅川、朱靜、大金、戴文、鐵石等河流,流入巫山湖、太白湖後流入東部的華陽河。幹流從巫山湖經豐收大崗流入太白湖,流域總面積953.2平方公裏。其次,屬於長江中遊淇水水系。發源於西北丘陵的松陽、板栗、白源等山川,向西流入蘄春縣董馳湖,流域面積126.7平方公裏。此外,徐幫虎湖流域面積76平方公裏,長江武穴段流域面積44.45平方公裏(含新洲水面)。全市總水面145.67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12.14美元。境內地表水文網密布。其中,湖泊面積37.26平方公裏,河港面積9.2平方公裏,水庫池塘面積58.9平方公裏,長江水面40.438+0平方公裏。有三個湖:太白(與黃梅共享)、巫山和徐幫虎。幹流長度在20公裏以上的季節性河流有梅川河、朱靜河、大津河、戴文河四條,20公裏以下的小河有七條,此外還有豐收、西崗、米白、新港四大港口。武穴歷史悠久。根據考古學家最近在大金鎮赤山遺址的發現,武穴在新石器時代3000-5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夏商周時期(公元前20世紀-公元前11世紀)屬荊州管轄。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屬楚國;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屬九江郡;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屬江夏郡(《湖北通誌》載:“廣濟為漢蘄春、旬陽之郡);三國(公元220-265年)屬吳,蘄春縣。西晉(226-316)屬昔陽郡;東晉(317-420)屬新蔡郡;南北朝至南齊永明四年(420-486),屬禹州蘄春郡。公元486年,由於南齊政權以“齊”為重,郡縣改為吉昌郡、吉昌縣,縣域東部分為永興(今黃梅縣大部分,包括武穴的鞏崢塔)和寶興(今武穴市大部分,包括黃梅河)兩縣。北周大象元年至大定元年(579-581),朝廷改洛州為周琦。至此,周琦的管轄範圍相當於黃岡市的範圍,所轄的吉昌縣、永興縣、寶興縣屬於周琦。隋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取消吉昌、永興、寶興三縣,並入蘄春縣;621年,蘄春縣分為永寧、黃梅兩縣。唐朝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永寧縣改為廣濟縣。武穴民風純正,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文化、商業文化、革命文化、科技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響。傳統上講,吳學自古以來就受到吳楚文化的影響。唐代寺廟眾多,有僧人司馬道心、南宋名將於、清代學者劉、被譽為“楚東傑出人物”的清代詩人等。在商業文化方面,武穴是鄂東近代史上接受西方文化時間最長、商業文化發展最早的地方。自1887年中英簽訂《煙臺條約》以來,帝國主義列強紛紛進入武穴,美、德、日等國的27家外國公司和商人先後在武穴設立分公司。武穴人不僅受到帝國主義的直接掠奪,而且首先受到商品文化的影響,當地民族工商業也相應發展起來。煤礦設立於1875,比慈禧太後“奏權”設立中國第壹礦業開灤煤礦早了三年。現代冶煉鑄造始於1875;1897開了壹家郵局;1918成立光明電燈廠;鶴峰米廠成立於1912;1928修建梅烏公路,成立汽車有限公司。這些在鄂東都是首創。武穴的“三刀”在長江中下遊很有名。湧現出壹批有膽識、有本事、有商品經濟頭腦的實業家,如理發大師蔡竹坡、工業巨子郭定存、企業經理陳正齋、竹藝大師章水泉等。革命文化方面,武穴是辛亥革命策源地之壹,紅十軍誕生地之壹,大別山革命根據地之壹。產生了辛亥革命活動家居正、著名外交活動家郭臺琦、社會政治學家劉,以及、藍橋、、張春森、杜等壹批傑出人物。科學文化方面,武穴歷來重視科技和教育。宋初,武穴實行農耕、水利、火耕、水耕、灌溉、捕魚等先進技術。在明代,水錘被用作水力裝置清代的“織綢”;民國時期,工業技術改造在全省處於領先地位,被定為湖北省科學研究基地綜合實驗縣市。近年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建立了全省第壹個縣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並榮獲“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農村技術市場試點市”等榮譽。產生了壹批著名學者,如清代著名儒生金德甲、戒毒醫生楊、化學博士、著名林學家甘鐸、著名記者郭、著名表演藝術家方、新中國廣播電影事業奠基人、胸外科專家查淑蘭等。另外武穴的特產“武穴酥糖”真的很好吃,值得壹嘗。/% BB % C6 % B8 % D4/shipin/play/01 E4 EDF 1d2a 31117b 41f 024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