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觀世音菩薩(佛身):是以不同的姿勢騎龍,在祥雲中顯示其神聖的龍的化身。
3、持經觀音(音體):坐在巖石上右手拿著卷軸如果讀書,也有持經是音體的說法。
4.圓觀音(婆羅門身):身後有圓焰,光芒萬丈。或者說,圓光的解釋對應的是通俗貨裏的“或患王,死而未死,思其觀世音力,持刀尋壞節”。
5、遊戲觀音(皇帝出體):五色祥雲坐地或漫步自如。
6.白衣觀世音菩薩(自然體):坐在有草的巖石上,左手持蓮花,右手簽願印,身著白衣,在白蓮花中間,或簽印為僧尼化身。
7.蓮眠觀音(天將):雙手合十,在荷葉上做半臥位,顯三觀音小王。
8.龍見觀音(大自然中的大自在):坐在高山上靠著壹塊巖石,俯瞰壹條流動的泉瀑,表現了流行產品中“如果妳有害,推下壹個大火坑,錯過了觀音力量,火坑就會變成壹潭”的寓意。
9.敷觀音(毗濕奴):經常在右頰打坐,左手撚蓮花放在膝上,表示觀音時刻掛念人間疾苦,考慮拯救眾生。或解讀為“或在須彌山,人被推落,思念其觀音力,似住虛空。”
10、魚簍觀音(小王):背魚、手拿魚的竹簍,或手拿魚簍的民間少婦形象。西遊記對這個形象起到了作用,所以對老百姓影響很大。?
165438+
12、水月觀音(佛身):觀察水中月亮的形狀,以此表示各種法門猶如水中月亮而無實質,或者解釋為壹尊佛代表30身。
13,壹葉觀音(殺官身),又名荷葉觀音、南營觀音。由壹片荷葉浮於水面,故名。相傳道元和尚從中國返回日本時,在壹場暴風雨襲擊南潯時,向觀音默默祈禱。突然,他看到大悲心在壹片荷葉中漂浮在海面上,風浪停止了。並登岸,雕觀音像,呈南皮觀音寺,故名。或者解讀為三體人被殺的官員。
14、青頸觀音(婆羅門身):青頸觀音,形象為三面四臂,持杖、蓮輪、螺四種物,體色紅白,頸青。據說觀音妖魔化眾生,吞服毒藥以防止其代代相傳,結果造成青頸。或者解釋為三體人中的佛身。
15、韋德觀音(比丘之身):白筐坐於巖石旁,左手持蓮花,或解讀為天上有三十身將軍之身。
16、嚴明觀音(比丘尼之身):倚在水面巖石上,扶持右手,頭戴寶冠立阿彌陀佛聖像。或者可以解釋為“詛咒各種毒藥,要對身體造成傷害的人,記住他的觀音力量,還給他自己”。
17、觀音(尤婆塞):坐在地上,右手指向地面,左手放在彎曲的膝蓋上。或者解釋為身體裏的老年人。
18、巖戶觀音(優姑):坐在山洞裏,冥想。或者可以解釋為“元蛇蠍,氣毒煙火燃,思觀音尋聲而歸”。
19、能靜觀音(老年婦女的屍體):巖石袖手旁觀,把手放在巖石上,看著大海冥想。或者可以解釋為“為了金、銀、琉璃.....等寶藏,他們入了海,若黑風吹他們的船,墜入羅剎鬼國,其中,連稱觀世音菩薩者,必救羅剎”。
20.觀音阿姨(居士):根據佛教傳說,大池阿姨位於象山之南,占布府大雪山之北,《大唐西域記》中也有提及。這就是阿關觀音名字的由來。或解讀為表“普門品”:或漂流於茫茫大海,龍魚鬼難纏,思念觀音,浪不能失。
265438+表現無畏。或者解釋為表體中的毗濕奴體。
22.葉儀觀音(婆羅門女):坐在有草的巖石上,穿著千葉衣服。或者解讀為皇帝對三體的解讀。古代印度東南部有壹個沙帕拉人,他們以樹葉為衣。婆羅門教女神也有這個形象。
23.琉璃觀音(童子):又名“王祥觀音”、“高旺觀音”,形象是壹只琉璃壺,雙手托著壹片蓮花花瓣漂浮在水面上。或者可以解釋為三體中的自含體。
24.多羅尊觀音(聖女身):多羅意為“眼”和“瞳”,作為壹個中年女性人物,雙手捧著宇都羅。或者,在《普門品》中解釋為“要麽怨賊,刀槍相殘,顧念他人觀世音力,鹹時慈悲”。
25.觀音(天體):住在兩個蚌殼裏,或乘蚌渡海。
26.六時觀世音(龍身):作為居士,代表居士有30身,佛教徒每天六時(清晨、白晝、日落、初夜、午夜、昨夜)恒供,故名。六點在法隆寺好像有觀音。
27、普遍悲觀(夜叉體):衣尾受風,表自在天。
28、馬郎伏觀音(甘露濕婆):壹個女人的雕像,展示了33具屍體中女人的身體。
29.雙手交叉觀音(阿修羅體):雙手交叉站立,像三十三體中的婆羅門。
30.就像觀音(哥魯達):形象是乘雲在空中飛翔,右手持印,能制服雷電等魔法幹擾。
31.帕爾觀音(緊那羅):站在或坐在水中的荷葉上,雙手交叉或下垂,穿著天衣,驕傲地漂浮在水面上。展示金剛的身體。
32.手持蓮花觀音(摩梭羅家):手持蓮花,站或坐在荷葉上,多為美少女形象,代表處女。
33.麗水觀音(持金剛身):又名“滴水觀音”,壹手持瓶作水狀,另壹手執印,或持楊樹枝。《普門品》表中“若為洪水所浮,以其名喚之,其淺也”
擴展數據
觀音菩薩在中國的傳入與發展:
觀音菩薩在魏晉時期傳入中國,並隨著魏晉凈土宗的盛行而越來越流行。凈土宗的信仰是,阿彌陀佛的凈土,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叫做念佛。魏晉時期的社會動蕩是導致這壹信仰盛行的社會現實根源。充滿悲傷和痛苦的動蕩社會促使人們相信扶貧濟困的觀音菩薩。在印度佛教龐大的佛菩薩王國裏,中國人很快選擇了觀音菩薩,不為別的,就是因為廣大人民群眾希望有壹個拯救人民於水火,拯救人民於倒掛的救世主。
面對頻發的天災人禍,無助、失望甚至絕望的老百姓需要這樣的救世主。著名文化人類學家基辛說:“宗教加強了人類應對生命問題的能力,如死亡、疾病、饑荒、洪水、失敗等等。在悲劇、焦慮和危機的時候,宗教可以撫慰人的心理,給人安全感和生命的意義,因為從自然主義的立場來看,這個世界充滿了不可預測、反復無常和意想不到的悲劇。”這就是中國人信仰觀音菩薩的原因。但是中國人並沒有把印度的佛菩薩都照搬過來,而是改造成了中國菩薩。隨著中國佛教的發展,觀音在印度的形象逐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個變化是,在觀音入華初期,觀音仍然以壹個“大丈夫”男菩薩的形象高高在上地坐在佛寺裏。中國早期的觀音造像,如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時期的木雕,都是以嘴唇上長著兩撇小胡子的男子形象出現。後來特別是唐宋以後,觀音完全變成了女菩薩,非常美麗迷人。
中國佛教對觀音的改造,突出表現在編造觀音菩薩新生命故事,也就是廣為流傳的觀音是妙公主的說法。印度的男觀音成了西域苗壯國王的第三位公主。這種關於女觀音身世的理論,最早見於宋代朱扁的《曲藝舊聞》。後來,關道生的《觀世音菩薩傳》成為了壹部完整的傳記。以此為基礎,壹大批觀音故事書相繼問世,如《香山寶卷》、《南海觀音全傳》、《觀音之道》等。這些觀音故事流傳甚廣,深入人心,以至於中國制造的女觀音菩薩完全取代了印度佛經中“正宗”的男觀音菩薩。
參考資料:
三十三觀音-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