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滄州誌》記載,古漳河的原支流就在滄州,因岸邊蘆葦眾多,故名“路暢”。南北朝北周二年(公元580年)在此設象縣,因名路暢縣(今滄州市)。北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路暢縣廢,改路暢鎮。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在河間長蘆渡設立運鹽公司。主要管理河北省鹽的運銷和鹽稅。該公司被命名為“路暢”,因為它的居民在路暢鎮。從此,河北的鹽區就有了“路暢”的稱號。這個場的前身“石北場”,因馬頭營鎮石北村最早設立場辦而得名。大清河鹽場名稱的由來,是因為遺址位於樂亭縣大清河西岸。路暢鹽區開發歷史悠久。早在明代,滄縣路暢鎮就設置了轉運使管理鹽場,主管河北全省的海鹽生產。到了清朝,雖然這個機構被轉移到天津,但它壹直被稱為路暢鹽區。這裏沙灘寬闊,底部覆蓋泥沙,有利於開辟鹽田;多風多雨,日照充足,蒸發強烈,有利於海水濃縮;這裏的鹽民善於利用濕度、溫度、風速等有利氣象因素,有豐富的曬海鹽經驗。這些條件為該鹽場鹽業的大規模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