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骨骼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新陳代謝。每天都有壹定量的骨組織被吸收和相當數量的骨組織被合成,舊骨不斷被新骨取代。這個過程就是骨轉化(也叫骨代謝)。正常情況下,以破骨細胞為主的骨吸收和以成骨細胞為主的骨形成處於動態平衡,因此骨量可以保持相對穩定。當骨吸收和骨形成失衡時,可導致各種代謝性骨病。
骨代謝標誌物是骨組織吸收和合成過程中的代謝產物,也稱為骨轉換。生化骨代謝標誌物是骨組織吸收合成過程中的代謝產物,也稱為骨轉化的生化標誌物或骨代謝標誌物,可分為骨形成標誌物和骨吸收標誌物。前者代表成骨細胞活性和骨形成的代謝產物,後者代表破骨細胞活性和骨吸收的代謝產物。
骨代謝常用的指標有哪些?常用的骨代謝指標主要有:25-羥基維生素D、甲狀旁腺激素(PTH)、降鈣素(CT)、1前膠原氨基端前肽(P1NP)。
1.25-羥基維生素D的來源有兩種:壹種是皮膚經過陽光照射後合成,另壹種是食物補充(牛奶、雞蛋、魚肝油等。).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和骨骼鈣化。25-羥基維生素D的測定可以看出人體是否缺乏維生素D。
2.甲狀旁腺激素(PTH)是甲狀旁腺主細胞分泌的鈣調節激素。其主要作用是增強破骨細胞的數量和活性,促進腎小管和腸道的鈣吸收,增加血鈣。
3.降鈣素(CT)是由甲狀腺濾泡細胞合成和分泌的肽類激素。它的作用正好和PTH相反。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減少骨吸收。此外,還能抑制腎小管和腸道的鈣磷吸收。
4.骨鈣素由成骨細胞合成和分泌,參與骨礦化過程。骨鈣素水平可以反映成骨細胞的活性和骨形成。骨更新越快,BGP水平越高,反之亦然。該指標常用於判斷骨轉換率,指導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用藥。
5.1前膠原N端前肽(P1NP)是成骨細胞合成1NP膠原過程中的產物,是骨形成的指標。P1NP的增加表明成骨活性增強。
骨代謝標誌物的臨床應用主要用於區分骨質疏松的類型,預測骨丟失和骨折的風險,評估骨質疏松的預後,指導抗骨質疏松藥物的選擇,評價抗骨質疏松藥物的療效。需要指出的是,骨代謝標誌物的水平只能反映骨丟失的速度,而不能作為骨質疏松癥的診斷依據。要診斷骨質疏松癥,我們仍然需要依靠脆性骨折史和雙能X線骨密度儀(DXA)測量的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