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這個名字最早見於紹興二十八年(1158)。當時泉州有個才子叫梁可佳,來到揭陽井崗村當私塾老師。當他來到城東的大樓時,已是九月,城東周曉的梅花比往年提前了幾個月盛開,這讓城裏的每個人都感到奇怪。梁克甲賦予《蓉城書屋九月梅花》壹書七定律之壹。不是因為創作厚,願意放南科特別香!九鼎謝調待,百花羞羞敢言?似乎冰玉與龍相映成趣,從而奏響了天籟之音!”(見《縣誌·藝文》),這是已發現有文字可考的“榮成”名稱的開端。明代,彜族人劉漢和澄海謝園人謝宗宣分別以“融水之聲”和“過融城”為題作詩。郭關於“兩溪明月”的詩中,也有“兩溪垂下,拖榮成”的句子。這些都為榮成的命名年代提供了壹定的依據。
揭陽市為什麽叫榕城?郭曾經寫過壹首詩《晉瑟》。詩雲:樹木茂密,郁郁蔥蔥,據說是郭玲的古榕樹鄉。四時霜蓋煙,壹片雲雜青。路左邊唱年歌,州南在這壹天背甘棠。是苦土的歇息日,故使余陰涼。這首詩中對榕樹的描寫,進壹步說明了揭陽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榕樹的事實。明代揭陽桃山人劉漢寫過壹首五言詩《流榕水之聲》:古榕潮地曲折繞平田。拋吞明月,空空如也。舉宗楚令之源,知宜川之味。“溪中伏,屈臂枕眠。詩中“古榕潮,繞平田曲曲折折”是揭示城市中眾多古榕的有力證據。據《縣誌·品》“榕樹最多露,故名榕城。“可見揭陽自古榕樹多,是‘百裏乘涼’的古榕樹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