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方面,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喜歡吃腌制、酸澀的食物。他們中的壹些人把生魚片當作他們的美味佳肴。在節日期間,他們喜歡用糯米做彩色的米飯或蛋糕。有些地區還有嚼檳榔、用檳榔招待客人的傳統習俗。
居住:過去壯族人的房屋主要是竹木結構的“幹柱式”建築(分全柱式和半柱式)和三開間平房,近年來逐漸被磚房所取代。
婚俗:婚前男女自由戀愛。壹般以唱二重唱、拋繡球、打木槽等形式建立感情。雙方同意後,會找媒人調解。有些地區有招老公上門的習俗。
喪葬:土葬壹般在農村進行,部分地區有停棺葬或驗骨後重葬的習俗。
禁忌:農歷正月初壹不殺生;壹些地區的年輕婦女不吃牛肉和狗肉;產婦產後三天內(有的地方七天)禁止探視外人;女人不能在滿月前去別人家做客。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居住在廣西和雲南文山,也分布在廣東連山、貴州從江和湖南江華。人口15489600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壯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為南北兩種方言。南宋時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白話文”,但並未廣泛使用,使用漢字較多。1955在拉丁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壯語。1957 11年6月,周恩來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第63次全體會議批準了壯語方案,結束了壯族沒有自己的法定語言文字的歷史。
壯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間文學、音樂、舞蹈和技藝的基礎上,創造了壯劇。銅鼓是壯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樂器。
壯族在《宋史》中稱為“凸”、“童子”、“子+子”。解放後稱為“通”。1965 10 6月12日,經廣西彜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批準,更名為“壯族”。壯族人民多次發動農民起義反對封建主義和壓迫,廣西桂平金田村是太平天國發生的地方。從1929,12到1932,在廣西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做出了貢獻。
壯族人忌諱在農歷正月初壹殺生;壹些地區的年輕女性避免吃牛肉和狗肉;前三天(有的是前七天),禁止女性讓外人入內;尚未分娩滿月的婦女被禁止訪問她們的家。
農業是壯族的支柱,著名的三七、蛤蚧、茴香油是壯族地區的知名特產。甘蔗產量居全國第壹。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的節日包括壹年壹度的“三月三”歌會。客人到家,會盡量給他們最好的住宿,尤其是老人和新客人。吃飯的時候,壹定要等年紀最大的老人坐下後才能吃;晚輩壹定不能吃長輩沒動過的菜;給長輩和客人端茶遞飯時,壹定要雙手捧著,不能當著客人的面或背著長輩遞。先吃完的人,離開前要對長輩和客人壹壹說“慢用”;後輩整桌都吃不下。魯豫的老人,男的要叫“公公”,女的要叫“奶奶”或老太太。魯豫客人或負擔重的人要主動讓路。如果遇到負擔重的老人,要主動幫他們擔起擔子,送他們到離別的地方。
解放後,1952至65438+2月9日在廣西西半部建立廣西壯族自治區,1956年春改為自治州。1958年3月5日,以原廣西省為範圍,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4月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成立,1962年9月26日廣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成立。
日常飲食習慣大部分地區的壯族習慣於日食時吃三餐,少數地區的壯族也吃四餐,即在午餐和晚餐之間加壹小餐。早餐和中餐比較簡單,壹般是粥吃,晚餐是正餐,幹飯吃的多,菜也比較豐富。大米和玉米是壯族地區豐富的糧食,自然成為他們的主食。做米飯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秈米、粳米、糯米。平時用來煮飯、煮粥,也經常蒸成米線(類似面條、湯類食品、油炸食品)來吃,味道鮮美。粳米、糯米也可浸泡成甜酒,即醪糟(方法同漢族)。營養豐富,冬天常吃,能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糯米常用作糍粑、粽子、五色糯米等。是壯族節日必不可少的食品。玉米也不同於有機玉米和糯玉米。機器玉米被用來做粥,有時被炸成玉米餅。玉米粥是山區壯族人最常吃的。有些地方還有吃南瓜粥的習慣,就是先把瓜煮熟,加入玉米粉煮。糯玉米磨成面粉後,可以做成糯玉米糕,也可以揉成雞蛋大小的面團(裏面可以放糖、芝麻、花生等餡料),然後用水煮熟,清湯食用,相當於漢族的元宵,色香味俱全。甜食是壯族飲食習俗的又壹特色。糍粑、五色米飯、水晶包子(壹種用脂肪丁和白糖做餡的包子)都需要糖,就連玉米粥也經常加糖。日常的蔬菜有青菜、瓜苗、瓜葉、北京白菜(大白菜)、大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羽衣甘藍、空心菜、蘿蔔、苦瓜,甚至豆葉、紅薯葉、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是蔬菜。煮是最常見的,還有腌制蔬菜的習慣,如酸菜、酸筍、鹹蘿蔔、大頭菜等。烹飪時加入豬油、鹽和蔥花。壯族人愛吃任何壹種畜肉,如豬肉、牛肉、羊肉、雞鴨鵝等。在壹些地區,他們也愛吃狗肉。豬肉也是整塊煮熟,然後切成方形塊,再放入調料回鍋。壯族人習慣把新鮮的雞鴨魚肉和蔬菜做成七八成熟,然後把蔬菜放在熱鍋裏炸熟再出鍋,這樣可以保持菜肴的鮮美。壯族人也釀米酒、紅薯酒、木薯酒,都不算太高。其中黃酒是節日和招待的主要飲品,有的黃酒叫雞膽雞雜酒,雞雜豬肝酒。壹口喝下雞雜酒和豬肝酒,把留在嘴裏的雞雜和豬肝慢慢嚼碎,既能解酒,又能當菜吃。
節日、禮儀和飲食習俗壯族最隆重的節日是春節,其次是7月15日的鬼節、3月3日的清明節、8月15日的中秋節,還有端午節、重陽節、品嘗新年、冬季至日、牛魂、煮爐等。幾乎每個月都會慶祝。春節期間,通常在臘月二十三送完竈臺後開始準備。家裏要打掃得明明白白,宰27頭豬,包28包粽子,做29個巴贊。除夕夜,最有特色的菜是整只水煮公雞,是家家必備。壯族人認為,沒有雞就不是過年。大年初壹可以喝糯米酒,吃湯圓(壹種沒有餡的元宵,煮飯的時候水裏放糖)。大年初二過後,可以走親訪友,互相拜年。互相贈送的食物包括巴贊、粽子和米糖,壹直持續到十五元宵節。在壹些地方,整個春節直到正月三十才結束。按照過去的習俗,三月三日是掃墓的日子。屆時,家家戶戶都會派人帶著五顏六色的糯米和雞蛋到祖墳前祭祀、掃墓,長輩們會宣講祖史和家規,壹起野餐。還有民謠也很熱鬧。1940之後,這壹傳統逐漸發展成為有組織的歌曲比賽,氣氛更加隆重熱烈。其他節日也有自己的飲食習俗,比如中原吃鴨子,端午節吃粽子,重陽吃年糕等等。壯族的粽子分為粽子(用浸泡過的糯米包裹)和餅粽子(浸泡過的糯米磨成漿,過濾成“餅”後再包裹。“包心菜”又稱“包生飯”,是許多壯族地區在3月3日和4月8日(牛魂節)流行的節日食品。方法新鮮獨特,就是將壹小口米飯包裹在“生菜”寬闊的嫩葉裏,放在嘴裏咀嚼。它有獨特的味道。
壯族是壹個好客的民族。過去,到莊村任何壹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視為全村的客人。經常是幾家輪流請他們吃飯,有時候五六家吃壹頓飯。無論遠親鄰居來訪,都要禮貌問候,熱情接待。平時,我們有互相拜訪的習慣。比如壹戶人家殺豬,我們要請村裏每戶壹個人壹起吃頓飯。壹定要在餐桌上準備酒招待客人,這樣會很隆重。敬酒的習俗是“喝壹杯”。其實是用白瓷勺代替杯子。兩人從各自的酒碗裏舀了壹勺,互相交換著飲料,真誠地看著對方。婚喪嫁娶,蓋房子,還有孩子滿月,壹歲等紅白喜事,都要置辦酒席。壹般有紅燒肉、米粉肉、水煮白肉、豬肝、水煮雞、烤乳豬、豆腐球、炸醬(油豆腐加工)、竹筍、生魚等8個或10個菜。男女分座,但壹般不排名,不分輩分可以同桌。而且按照規矩,即使是吃奶的嬰兒,坐在餐桌前也算壹個,壹盤菜由父母保管,用幹凈的闊葉包好帶回家,意思是壹視同仁。每上壹道菜,壹桌的主人都會把最好的菜夾起來送到客人的菜裏,然後別人就可以夾菜吃了。壯族的喪宴大多是素菜,葬禮後才能吃肉。
過去,壯族信奉多神教,崇拜自然,認為萬物有靈。如果村子裏有壹棵參天大樹,它往往被視為全村的守護神而受到崇拜。任何生了重病的人都必須去樹下燒香燒紙,祈求保佑。村後有個崖龍洞,也被認為是顯靈聖地或鬼神的棲息地,經常去燒香超度,祭鬼消災。更多的是祭祀土地神。壯族地區幾乎每個村子都在離村子不遠的山腳下設立了土地廟。每逢節假日或平時殺豬,都要帶著整個水煮豬頭去。如果是烤豬,他們會把整只豬擡去祭拜。每逢節日都要祭祀家神,祭酒、肉、全雞等供品只能在祭祀後食用。壹年中最大的節日是農歷七月十五日的中秋節。中秋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殺雞殺鴨,蒸五色糯米飯,祭祖祭鬼,以求避禍。牛魂節通常在春耕後的第二天舉行,有些地方在農歷四月初八舉行。這壹天,各家帶壹筐五色糯米和壹束鮮草到牛棚裏祭牛魂,然後把壹半的糧食和鮮草給牛吃。過去,桂西南的壯族在第壹個霜降節要殺雞殺鵝,做年糕蒸糯米,並聚集在余音廟祭祀。相傳,初霜節是紀念抗擊外來侵略英雄的節日,已有360多年的歷史。
典型食品壯族有很多名菜和小吃,包括:①馬蹄竿,雲南文山壯族的壹種特色食品,用糯米加臘肉絲等調料做成,結實如馬蹄鐵;(2)生魚,過去在壯族節日或招待客人時食用;③烤乳豬,壯族名菜,用小豬烤;(4)五色糯米又稱花糯米、五彩糯米,是用優質糯米和各種植物色素或食用色素蒸制而成。它是壯族(瑤族)的傳統時令食品,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逢年過節,親朋好友要互贈五色糯米飯,以示親切和敬意,祝願吉祥、幸福,成品有清熱解毒、健胃強身的功效;⑤寧明莊宗是壯族人民在春節期間特制的傳統食品,是壹種用糯米、豬肉等烹制的大粽子糕。廣西寧明的粽子餅最有特色,故名。居住在廣西西京嶽西圩和胡潤的壯族,每年春節也有吃這種大粽子餅的習慣,當地稱之為“豐莫凡”。相傳無風吃米的習慣始於北宋,常在春節前幾天做出。制作精良的寧明莊粽子,用於農歷大年初壹祭祖;⑥狀元柴,是用燉鴨子和韭菜做的。⑦白切狗肉,廣西壯族名菜,用狗肉烹制,拌以調味料。朋友聚會時,有時只是靠這道菜猜拳喝酒,所以綽號“獨腳菜”(壯族有吃狗肉的習慣);⑧莊佳脆皮雞是桂中壯族的傳統菜肴,以雞肉為主要原料,經油炸後加工而成。是壯族逢年過節的常規菜肴,已有100多年的歷史。⑨燉破面狗,是雲南壯族的傳統菜肴,是將破面狗肉放在砂鍋中隔水燉制而成。破面狗:又名籬笆灰臉,全身毛發由黑白兩色組成,頭部黑白紋突出,故名破面狗,屬於山中中小型猛獸。⑩“龍泵三甲”,桂西北壯族傳統名菜,稱“豬龍泵”。壹道冷鍋菜是用豬肝和豬肉粉條做的,用的是豬龍抽。吃的時候每塊三塊夾在中間壹起吃,故名。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當地喜慶宴席的緊壓菜。此外還有豆腐菜,是廣西河池壯族的流行菜,也是仫佬族、毛南族的風味菜。希望他們能幫到妳,希望能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