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古代的傳說,國際象棋是舜發明的。舜的弟弟很壞,幾次想殺舜(《孟子》中有記載)。後來舜把他囚禁起來,怕他寂寞,就做象棋給他做娛樂活動。象棋中的“象”字代表舜的弟弟。這個傳說已經被證明是不可靠的,但是根據王國維的壹些考證,常先生可以從這個傳說推斷出象棋傳入中國的路線。他認為大象不是舜的兄弟,而是中國南方(如緬甸)產象區的首領。項和舜曾經結成兄弟聯盟,打敗過其他民族,但後來又發生了沖突。大概吧。象棋從印度通過泰國和緬甸傳入中國。近年來,華南地區有很多著名的棋手,人才數量似乎居全國之首。雖然這和象棋最先傳到華南沒有關系,但是現在想想也很有意思,壹千多年前,華南的人就比中原的人先學會了象棋。
據《晏殊經》記載,象棋進入中國是在魏黃初年(曹丕、諸葛亮時代)。
現代象棋風格直到宋代才形成。宋代理學家程顥寫過壹首關於棋的詩:“大部分棄戲,就像翻壹出戲去學怎麽打。《車馬》裏還有周的名堂,都有中文正式名稱。漢軍四面重,河外銳步輕,卻以格局自嘲,雄如劉向。”他的詩裏沒有提到槍,是最後壹個加入的。當然,只是在中國發明了火藥和火器之後,才體現在象棋上。
印度最初的象棋遊戲是四個人玩的,就像打麻將壹樣。每個人都必須先擲骰子,按點數下棋。瀕死家族退出戰鬥,剩余棋子被戰勝者俘獲,俘虜被降級使用。四個淘汰成兩個後,兩個再決定勝負。宋朝司馬光曾經創造過齊國棋,七人可以聯合連橫,戰勝者吞並俘虜,增加自己的實力。現在日本的“將軍棋”俘獲了對手的棋子,也能為己所用。這些規則都源自印度象棋。軍事上,占了敵人俘虜的便宜,中棋棋更人道。
流行於歐美的象棋和印度象棋類似,都是六十四格,棋子放在方格中間。中國人想出了壹個巧妙的辦法,棋子不放在格子裏,而是放在線條交叉的地方,這樣棋盤只增加了壹條線,但位置卻從六十四增加到九十。我覺得這可能是從圍棋中得到的啟發,因為棋子放在了線條的交叉點上,而大象棋盤恰好是棋盤四周方格數的四分之壹。
印度象棋傳入歐洲後,在名稱上做了壹些改變,比如,壹個學者變成了王後,壹頭大象變成了主教(俄國不變),壹輛汽車變成了電池(或船)。女王本來就很弱,歐洲把她換成了飛天無敵,遠勝壹輛車。也可能跟歐洲人“女性優先”的觀念有關。
韓國象棋是由中國象棋演變而來的。據說朝鮮戰爭時,美國的狄安將軍被俘,後來他學會了這種棋。在被俘期間,他每天都和看守下棋消遣。
除此之外,還有馬來棋、緬甸棋、秀才棋、現代印度棋(有* * *)三種。雖然大致相同,但也有區別。
法國人布埃寫了壹篇關於象棋的文章。他說,雖然歐美大多數人認為國際象棋是世界性的,但實際上它的流行區域只占世界人口的40%。中國會下棋的人大概比全世界都多。
考慮到殘局的可贏性,飛行會逐漸進化。規則很簡單,將軍不能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