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姜女石遺址中的姜女石和碣石

姜女石遺址中的姜女石和碣石

姜女石是歷史上的“碣石”嗎?

碣石和秦始皇求仙,在中國歷史上都有明確的記載。然而,它們在漫長的歲月中被蒙上了層層迷霧,成為了壹個永恒的謎。1982以來,遼寧綏中渤海之濱占地約25平方公裏的大型秦漢建築群遺址——江女石遺址的發現,為這壹千古之謎提供了新的解答。

碣石之謎

文獻中記載的碣石,在過去的兩千年中多次出現。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出於開疆拓土顯示皇權的政治目的和求仙求仙的個人目的,五次下西洋。其中第壹次東遊沒有到達海邊,其他四次都去了海邊和大海。“碣石”是第四次東遊秦皇島,也就是第三次去海邊。《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碣石令燕人盧生,求高誓,刻碣石門。”目的是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戰國時期,很多君主都信方士,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都讓人下海求蓬萊、求方丈、求瀛洲。這樣,碣石自然成為方士求仙活動的聚居地。《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鄒衍入燕,往師,建碣石宮。”這是史書第壹次提到碣石宮。鄒衍是齊國的大陰陽家,恭恭敬敬地修建碣石宮,可見當時方士是多麽顯赫。後來,碣石成為歷代帝王和名人潑墨吟詩的聖地。漢武帝是壹個聰明的人,他沿著渤海向東旅行到碣石。武帝也迷信神仙,想長生不老。他去碣石求仙,所以特意建了壹個瞭望臺。三國時期,曹操北伐烏桓回師途中登碣石看海,留下了“碣石在東看海,河山在島”的壯麗詩篇;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十九年(公元644年)伐朝鮮後,班師回朝,途經遼西碣石,漢武帝到達時登上“海上平臺”。

那麽這個令歷代君王神往的“碣石”在哪裏呢?是在遼寧嗎?

文獻中記載的碣石,在過去的兩千年中多次出現。但長期以來對碣石及其本身的環境和自然面貌壹直眾說紛紜,成為壹個懸案。文獻本身的記載比較簡略,註釋也不盡相同。因此,要解決碣石問題,必須對應考古材料、實地考察和文獻資料,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大的瓷磚是在姜女石遺址出土的。

江女石,江女石之墓,是壹個天然的海柱,是傳說中孟姜女投海的地方。江女墓位於山海關附近幾百裏的海域,非常引人註目。其地理環境和外貌與史書中記載的碣石十分相似。江女石遺址以石陂地遺址為中心,兩側是黑山頭和支廟灣的建築遺址,猶如“壹宮兩亭”,面對海中的碣石(江女粉),有壹個面朝大海的高臺,氣勢磅礴。“石碑地”中央的夯土平臺是遺址的主要建築。夯土臺高8米,宮城墻基寬2.8米,壹般有窄墻,寬約1米。房屋壹般建在夯土地基上,兩邊是宮殿群。現在保留著壹排排的柱基、坍塌的屋頂瓦、空心的踏瓦(臺階)和完整的排水系統,尤其是出土的奎文瓦,直徑54厘米,瓦高37厘米,長68厘米,呈大半圓。這是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在中國發現的最大的瓦片。瓦是中國古代建築中椽子前端的遮蓋物,用來防雨。殘筒表面飾以粗繩紋,模布內有麻紋。奎文蒼勁,刀法凝練。奎文的身體曲曲折折,極度誇張,線條渾厚。歷代瓷磚都很小。這種巨大的瓦,目前在中國僅見於陜西臨潼的秦始皇陵,整個遺址規模僅與秦代阿房宮相當。是典型的秦朝皇家階層的建築規格。因此,考古學家認為,這是秦始皇的宮殿“碣石宮”,與秦始皇東巡碣石的歷史事件有關。它可能是秦始皇和秦二世遊覽渤海灣時的宮殿。對於我們了解2000多年前山海關外中國人的發展狀況,研究當時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狀況,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是中國秦漢考古的重要發現。江女石可能是歷史上有名的碣石。因為這是我國考古界首次在關中以外發現秦代宮殿遺址,其歷史意義和學術價值不言而喻。1988年國家文物局將該遺址確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江女石遺址中也有漢族建築遺址。由於地表較淺,保存條件極差,建築布局不如秦碣石宮遺址保存完好。出土了卷雲瓦等壹批具有漢族特色的建築文物。碣石宮是壹個理想的避暑勝地,它利用海濱的自然景觀,面對壹望無際的渤海,碣石傲然挺立。目前遼寧省博物館遼河文明與中國統壹展廳的碣石宮多媒體展示的是碣石宮建築遺址的復原和秦漢皇帝東臨碣石宮的場景。相鄰的陳列櫃展示了秦漢時期的建築構件,如奎文瓦、空心踏步磚、卷雲紋瓦等。這些文物告訴我們2000多年後的輝煌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