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仫佬族民間戲曲:色彩基調

仫佬族民間戲曲:色彩基調

仫佬族作為中國少數民族之壹,有著非常悠久的傳承歷史。最廣為人知的民間劇種之壹,彩調,也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彩調是壹種什麽劇種。

然後,和我壹起去看看仫佬族文化吧!

彩調是壹種流行於廣西北部桂林、柳州、宜州和河池的地方戲曲。彩調的內容有農事問答、年輕人談情說愛、吉祥祝願、根據不同情況即興演唱等,深受仫佬族人民的喜愛。

1880左右,羅城等仫佬族聚居的地方已經有了五彩斑斕的曲調。仫佬族山寨裏有很多業余色標隊,在1940左右的四壩鄉大屋村有兩個小隊伍。以前薊門建有色標石臺,現在還保存著。每年春節期間,羅城著名仫佬族藝人吳寄養在為仫佬族鄉親表演五彩曲藝的高潮中,創作了《子夜拜菩薩》,深受人民喜愛。

1923羅城縣四壩街道吳金利從柳州回到老家學習戲曲,組織色碼班。與此同時,桂林色標藝術家也來到羅城東門鄉教授藝術,開設色標班。從那以後,仫佬族村寨就組織了業余色標團,在農閑時排練,節日時合夥演出。其中,來自四個鄉的五村吳寄養在1940參加了村裏的調色班,自編自導自演了《第壹天拜菩薩》《媽媽疼我》等劇目,深受群眾好評。1950-1958,四壩鄉成立了六個業余劇團和兩個俱樂部。在兩個鄉鎮的帶動下,全縣建立了50多個業余劇團,上千名業余農民。

20世紀80年代,仫佬族劇作家賴瑞民與音色藝術家姜波合作創作了《泛水漫傳》。這就是仫佬族口頭文學中機智人物潘曼的故事。是壹部融合了仫佬族音色藝術、民間音樂舞蹈和仫佬族民俗風情的仫佬族民間歌舞劇。由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文藝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