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毫不客氣地拒絕了。“妳是農民,土地是命根子。賣了就死定了。”
王陽明不忍心讓壹個做了壹輩子農民的人,死前看不到自己的土地。於是給了老農幾兩銀子,打發他走了。
過了幾天,王陽明和弟子們去山上玩。忽見壹處地方,風景秀麗,風水好,不禁陶醉道:
“如果這片土地是我的,那該有多好!”
壹個學生說,這塊地本來應該是妳的。
哦?
這是老農夫的土地。他想賣給妳地,妳不買,還借錢給他打狗用肉包子。
王陽明壹聽,頓時打了個寒戰。他問自己,我怎麽會這麽想?我絕對不能有這樣的想法。我必須馬上擺脫他。
“哎喲!”王陽明失聲道:“哎喲!”
山裏蛇多,同學們爭相以為王陽明被蛇咬了。
認真解釋:“我被咬了,但不是蛇,比蛇的危害大壹萬倍。”
王陽明壹直盤腿坐著。很長壹段時間,他都保持沈默,同學們都覺得很奇怪。直到太陽下山,王守仁才長長地嘆了口氣:
“好不容易終於擺脫了!”
門徒問:“什麽?”
“色欲!”
故事很短,但道理很深。講的是良知的步驟,也就是王陽明心學的四句話:
沒有好的惡心的肉體,有好的惡意的行動;
知善惡是良心,行善惡是事。
四句出自王陽明《列傳》第二卷,被視為王陽明心學的最高概括,濃縮了最本質的心學智慧。
當我們面對壹件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時,我們的心處於最自然的狀態,我們的心不可能做出判斷,所以我們說“沒有好的惡心的身體。”
在老農來賣地之前,王陽明心裏並沒有判斷“老農賣地”這件事。老農來賣地,王陽明的心就起了,想法就來了:作為農民,妳賣地,不是等死。
良心像閃電壹樣告訴王陽明,這個想法不錯,趕緊留著,付諸實施:我借妳錢,妳可以留著地。
當壹件事發生時,心開始發出壹個想法,意思就是壹個想法。有善有惡的思想,所以說“有善有惡的行動。”
當王陽明不知道那片美麗的土地是屬於老農民的時候,他的內心對於那片美麗的土地是屬於老農民的這壹事實是沒有評判的。當他知道後,王陽明的心起了,想法產生了,於是有了第壹聲“哎喲”:我當時就應該買下老農的地。這就是“善與惡”
“意”動了之後,王陽明突然覺得不對,是自私的,是邪惡的。他怎麽知道的?良知告訴他,當然,壹個人的良知壹旦被遮蔽,他就會有善惡,有了善惡之後,他就不會以德報怨,所以他的人生觀就會有善惡。
良心像閃電壹樣告訴王陽明,這個想法是邪惡的。買地的話,老農活不長了。於是又有了第二聲“哎喲”。因為良知可以明辨是非,善惡,這就是“知善知惡是良知”。
良知給出好惡的判斷後,王陽明要做的就是趕緊解脫,於是他坐下來,克服這種私欲,保持正念以解脫惡念,然後付諸實踐,也就是說,這是事實,所以“以德去惡是事實”。
這就是通往良心的壹步,簡單易行。但就像世界上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壹樣,每個人都能知道,但很少有人走。
當我們面前沒有壹盤又紅又肥的紅燒肘子的時候,因為我們還沒有和紅燒肘子有過感應,所以我們的身心是無辜的。
當紅燒肘子端上來的時候,我們的思維會動,會發出兩道射線,壹道是吃的,壹道是不吃的。所以對於壹個健康的人來說,吃是善,不吃自然是惡。
王陽明認為,惡是“過”或“不及”。在王陽明看來,善惡是壹條道路的起起落落。誰也離不開誰。沒有善,惡就無從談起。沒有惡,就沒有善。
為什麽不吃東西是邪惡的?因為人性中有吃的欲望,而且紅燒肘子很好吃。如果真的想吃卻不吃,那就是矯情。
如果妳是重度脂肪肝患者,面對壹盤紅燒肘子時,吃是惡,不吃是善。因為妳的良心會告訴妳,吃紅燒肘子會加重病情,不吃就沒事。
那麽我們討論的問題就是:善惡是外在判斷還是內在判斷?
無疑是我們內心良知的判斷。
所以,我們在開始良心的腳步時,壹定要註意,要聽從良心,不要理會外界的判斷尺度。
其實王陽明心學的關鍵在於“格”,格即正,物即物。“吳歌”意味著思考問題。
陽明心學說到底就是讓妳正確思考。祝盛老師能解讀出陽明先生的風格,極其簡單明了,易學易用!感激所有的相遇!(久別重逢)
修行不是培養大師,而是知道自己是人,而不是迷上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