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火把節的起源

火把節的起源

關於火把節的起源

火把節是彜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的傳統節日。以下為大家收集火把節的由來。歡迎閱讀!

關於火把節的由來1火把節是彜族特有的傳統節日,自漢唐以來壹直沿襲了1000多年。火把節通常在每年農歷的24號舉行,持續三天。關於火把節的起源,有幾十種記載和傳說,內容豐富,美麗動人。壹個比較常見的說法是:

1.相傳恩蒂古孜(彜族神話中的神)派爪牙到凡間殘害眾生和莊稼。人們在彜族神話中的英雄支格阿魯的帶領下,無所畏懼,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用火把焚燒害蟲,打敗了神。所以彜族人把這壹天定為火把節,代代相傳。

第二,本書倫編了《西昌縣誌》,其中載有:...唐朝開元年間,有六大詔書之壹的鄧庚詔書。南詔要合並五詔令,因七夕,叫五詔令在嵩明樓飲酒。鄧庚的老婆樂善好施,但怕老公不幹,不聽,就拿著鐵鍬和老公約好,說再見。與南詔相比,大樓失火,夫婿遺骨在所有詔令中下落不明,唯有慈善歸還遺骨。南詔福利不同,而且是花錢雇的。說老公不葬就好,葬在櫻城。南詔被兵圍,三月,疲憊不堪。餓著肚子坐以待斃是好事,南詔發現了遺憾,它的城市叫安德宇。今天的雲南習俗是6月24日,比家家戶戶都要寬松。燒了很久,晚上趕去燒了,以照場祈福新年,並為火炬的豐富道歉。親友相聚,斬畜飲酒,蠻夷與漢人相約。正如《西昌縣誌》。《文藝誌》(建昌支竹詞)載:赴席先知不能回,柴樓煙猶悲。如今火樹已成俗,冰心化為塵;慧心早已去了,難歸,賜金杯以掩其悲。古往今來的人們依然點亮節日,吞下六道詔令,化為灰燼。

3.古時候,天上的壹個大力士和地上的壹個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打敗,狼狽逃竄到天上,在諸神面前鬧事,於是諸神不分青紅皂白地遷怒於人,派大量害蟲到地上毀壞莊稼,危害人民。人們點燃火把驅趕害蟲,打敗了神靈。這壹天恰好是陰歷6月24日,是彜族人定的。

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彜族最大的傳統節日。那時候,每個家庭都喝酒,吃脫脫肉,殺動物來祭拜他們的祖先。人們穿上新衣服,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體育活動。男人參加鬥牛、放羊、養雞、賽馬和摔跤。女人們唱歌、拉弦樂和演奏秦越。晚上把手電筒繞著房子前後遊壹圈;第三天晚上,他們拿著火把成群結隊地在山野周圍旅行,然後他們聚集在壹個地方點燃篝火,燃燒火把,喝酒,唱歌,跳舞,壹直玩到早上結束。

關於火把節的起源2火把節習俗和傳說的形成與同民族起源的彜族原始崇拜有關,尤其是對火的信仰。在西南彜族的火把節活動中,仍然保持著用火熏田、除病除災、殺蟲保苗、催苗發芽、祈求豐收、招光迎傅銳的民間功能,這壹時期的民間心理和信仰觀念是趨吉避兇。涼山彜族火把節傳說反映了原始社會對火這種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至今仍體現著火把節習俗和傳說的原生態民俗基因。它屬於火把節習俗的早期形式,其文化核心是火崇拜,這與邊強體系中彜族崇拜火的文化傳統是壹脈相承的。

火把節的傳說有很多變體。雖然來源不同,但都差不多。故事的文本結構按照人神鬥爭→人征服神→神報復→人再次征服神→慶祝勝利獲得大豐收的敘事程序展開。這些不同的文本都具有強烈的人文精神,都以宣告人的勝利和神的失敗而告終,這與神話中以神為主導的敘事模式不同。隨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變遷,人類生存的核心問題(從自然到社會)的轉移,階級社會矛盾的加劇,火把節傳說與廣大復雜的各族社會生活緊密交織,進而成為表達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口頭敘事方式。這類傳說是以歌頌祖先和英雄為主題的次級火把節習俗傳說。

後來傳統道德觀念對火把節習俗和傳說的滲透,體現在女性人物和火把節傳說的交集上。無論是早期的喜鵲姑娘,還是後來的阿南和查裏夫人,大多都有壹個共同的命運“自焚”。這種傳說壹方面反映了民族壓迫、階級壓迫的黑暗現實和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陰謀,另壹方面是壹個“壹女不多於二夫”的英雄女子的傳說,意在表現貞潔之德。從喜鵲女、阿南到慈善女士,忠烈、殉國、殉國的形象,人們將這些善良勇敢的女性人物的命運與火把節的傳說緊密聯系在壹起,表達了特定歷史時期人們“揚善抑淫”的情感和願望。這種傳說應該是屬於後世的。

總之,從火把節傳說的形成和演變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層次的歷史積澱,這與這個節日在西南地區的長期發展是同步的。火把節的傳說在其長期流傳中不斷演變,甚至影響到壹些地區的節日和習俗,使原生態的、“祭祀性”的火把節被附加上了“紀念性節日”的衍生意義。比如鶴慶傳說把6月19日女子染鳳仙花指甲歸於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