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戰神霍去病並不是壹個人在戰鬥。漢武帝和衛青看他寫傳奇。

戰神霍去病並不是壹個人在戰鬥。漢武帝和衛青看他寫傳奇。

前言

在甘肅省蘭州市南部,隴上有壹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景點,叫五泉山公園。公園裏有壹座霍去病的雕像。凡是去公園的人,都會認真摸摸霍去病雕像下的“霍去病”二字,壹邊摸,壹邊還念叨著“除病不生病。”據說春節期間,成千上萬的人從早到晚排隊去摸這三個字。大家都相信,只要“摸摸霍去病”,就能“除病”。所以,生病的人想生病,沒生病的人也想生病。他們寧願排幾個小時的長隊,感受“霍去病”。雕像下刻有“霍去病”字樣的黑色大理石,已經被摸得光滑如鏡。

當年霍去病西征,就駐紮在這裏。當時士卒口渴,卻找不到飲用水。於是霍去病拿起手中的鞭子,連抽了五下。結果鞭子壹響像彈簧,就成了五根彈簧。至今五泉猶存,仍有涓涓泉水。後人在這裏建了壹座霍去病的雕像來紀念他。

當然,這只是傳說。人們對霍去病這個詞的觸碰,並不反映壹種迷信行為,而是對年輕戰神霍去病的壹種緬懷。霍去病生來就是為了滅匈奴,匈奴元氣大傷,壹蹶不振。他的壹生轟轟烈烈,他的名字永垂不朽。

霍去病是漢武帝時期壹位傑出的年輕將領,戰功卓著。18歲領兵打仗。他六次出兵長城,對匈奴進行了反擊,都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打開了河西走廊。病逝時年僅24歲。

霍去病的功勛眾所周知,我就不贅述了。這裏有壹張圖表來說明霍去病壹生的功勛。

我想說,霍去病之所以成為壹個完美的戰神,除了他的勇氣、膽識和“不用古兵法”的軍事才能外,更離不開當時漢朝另外兩位偉人的幫助和全力支持。

▄·霍去病和衛青

漢武帝打敗匈奴的時候,漢朝很長壹段時間外面沒有硝煙,裏面人心安定,很大程度上要感謝衛青和霍去病。

衛青,霍去病的叔叔。

說衛青是私生子也有意思,霍去病也是私生子。衛青的母親韋陀是平陽侯府的壹名侍女。她生了三男三女,大兒子叫常俊,最後大女兒叫君如,二女兒和三女老公。年輕時,她與在平陽公主家工作的平陽小吏季崢有染,並生下壹子,取名為衛青。

霍去病的父親霍仲儒是平陽縣的官員。他與平陽公主的奴婢魏的子女,也就是霍去病的母親有染,在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生下了霍去病。衛青大概比霍去病大十二三歲。

有時候史記總是那麽奇怪,卻把這兩個人的隱私說得清清楚楚,可以貶低他們的功績,司馬遷也是。大概司馬遷認為李廣自殺,被射死,魏、霍負有直接責任,所以感到憤慨,故意把這件看似醜惡的事情記在史記上。歷史總是開這樣的玩笑。所有的私生子都有非凡的能力。

衛青24歲左右的時候,領兵打仗。龍城之勝,河塑之收復,高闕奇襲,二次定襄,漠北之戰,幾乎都是大敗,官至傅將軍。如果說衛青是底層小人物的傳奇,那麽霍去病就是才華橫溢、野心勃勃的官二代。與他的叔叔相比,他的成功要容易得多。如果說衛青和霍去病,誰的戰功更突出?可以說,沒有衛青,就沒有霍去病!

漢高祖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春天,十八歲的少年劉徹去巴商祭祖,回宮途中順道去平陽公主府看望妹妹。長公主為了討好弟弟,找了幾個美女服侍他,不想卻遇上了含苞待放的衛子夫。這樣,漢朝的歷史翻開了新的壹頁。

這壹年,衛子夫大概十四五歲,衛青,壹個母親的弟弟,大概十二三歲。次年,衛子夫的二姐魏生子,生下兒子霍去病。衛青和霍去病都是平陽公主的家奴。但隨著衛福子地位的上升,加上衛青逐漸受到平陽公主的青睞,魏家變得輝煌,而霍去病也同步轉身,在懂事之前就成為了眾人羨慕的貴族少年。

霍去病從小在軍中長大,受叔父教導,學習兵法,掌握了古代所有的運兵之道,但他認為不應該拘泥於書本,而應該因地制宜,靈活運用。霍去病打仗看似不理智,實際上是不可能打贏戰爭的。明代著名歷史學家邱浚評價說:“自古以來,漢霍去病、唐、宋三大名將,皆在當時立功,名震後世。”

霍去病跟隨衛青打過幾次仗,他當然了解並熟悉了舅舅的帶兵戰略和對敵戰術,從中摸索出壹套適合自己的戰術。比如衛青和部下同甘共苦,霍去病也是。否則,酒泉這個名字就不存在了。但是,霍去病拼的是速度,不像衛青拼的是穩定;霍去病喜歡高速行軍,直入敵人心臟,就像現在的特戰隊壹樣。他的打法看似簡單,實則深諳沙漠、草原行軍作戰的特點,將騎兵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從而保證出其不意、有效地全殲更多敵人。在漠北戰爭中,包括衛青在內的三軍全部迷失方向,大獲全勝。

▄·霍去病和劉徹

劉徹是神武英明的皇帝。

第壹次漠北之戰,衛青失敗,霍去病帶路打勝仗。劉徹的目光轉向霍去病,他敏銳地發現了霍去病的軍事才能。從此,劉徹不遺余力地培養霍去病,從各方面全力支持他。可以說他的寵愛已經到了無界的程度。

霍去病於元朔六年(123)第壹次去匈奴,死於元壽六年(117)。六次出征匈奴,取得輝煌戰果,顯示了年輕大將霍去病勇猛果斷,用兵靈活,方法不落俗套,重在通謀,善於快速突襲、長途奔襲和大迂回穿插作戰。

司馬遷評價說,霍去病之所以百戰百勝,是因為他的部下作戰經驗豐富,同時他認為自己“有福氣”。這種“運氣”既是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寵愛,也是漢武帝直接幹預匈奴戰略選擇和軍事部署的體現,更是霍去病獲勝的關鍵因素。

當時漢武帝追求的是漢朝統壹的目標:長城以南的農業地區實行郡縣制治理;長城以北壹帶的遊牧民族需要納貢做諸侯,以達到“民之利,其自然之財總會得之。”為了達到這壹目的,漢武帝還為匈奴制定了軍事戰略目標:斬首,進攻匈奴部落聯盟的統治中心——單於堂,攻占、斬首或迫使單於堂向漢朝俯首稱臣,從而改變天下顛倒的局面,消滅匈奴對漢朝邊境地區的入侵。四夷八夷,鹹以貢品,而天道之諾,民之利,天祿長存。“因此,漢武帝對匈奴采取的每壹次軍事行動,都是親自制定行動計劃,並親自監督實施。

霍去病壹生六次征討匈奴,都沒能直接打匈奴首領單於。

這與劉徹的有意安排直接相關。霍去病前四次去匈奴。除了第三次河西戰爭,他把部隊投降給霍去病去見邪王。另外三次他都是去匈奴當偏師,不是主力。漢武帝沒有把霍去病軍隊作為進攻匈奴單於的主力,而是給了年輕氣盛的霍去病壹個鍛煉的機會。隨著霍去病戰功和經驗的積累,以及漢武帝對他寵愛的加深,在接下來的漠北之戰中,漢武帝為了讓他建立更大的功績,有意給他“當可汗”(正面和可汗的對抗)的機會。

但命運就是這麽殘酷,霍去病在接下來的第五次、第六次漠北大戰中,再也沒有和匈奴單於交戰過。

元壽四年春,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任命衛青、霍去病領兵五萬,分頭行軍。這是霍去病第壹次作為主力出戰,目標是打擊匈奴最高領袖單於。這次遠征匈奴,按照原來的作戰計劃,漢武帝讓霍去病率軍從定襄縣出發。然而,當漢軍俘虜匈奴士兵,截獲重要情報,可汗主力已經東移,漢武帝立即改變作戰計劃,霍去病派兵頂替定縣(治縣,在河北蔚縣東北),衛青將軍出兵定襄(治樂騁縣,在內蒙古靈兒西北的土城子)。漢武帝的戰爭史中只有壹例將軍在大戰前夕改變了作戰地點。漢武帝之所以改變作戰計劃,是希望他的愛將霍去病“可汗”,以消滅或俘虜可汗為主力。

然而出乎漢武帝意料的是,作戰計劃壹變,霍去病正好失去了與單於主力正面交鋒的機會,而同樣渴望“當單於”的衛青正好遇到了單於主力。當然,霍去病沒有受到任何感情上的影響。他率領精銳騎兵北上兩千多裏,深入漠北,在狼居住的徐山祭天,在古言山祭禪,將士們壹路行軍到茫茫大海(今貝加爾湖)。之後直到117年霍去病去世,都沒有機會去匈奴。

劉徹對霍去病近乎無條件的信任和全力支持,還體現在敢於給錢上:霍去病擁有最精銳的士兵、最精良的武器和最好的戰馬。說到戰馬,還得感謝衛青。衛青每次打仗回來,總是把從匈奴繳獲的好馬帶到長安。霍去病不能這樣。所以司馬遷說其他部隊的兵力和裝備都遠遠不如霍部。強大的士氣,先進的裝備,再加上霍去病出其不意、不思進取的軍事指揮能力,似乎打勝仗並不難。

劉徹也可能保證了霍去病的後勤工作。司馬遷說,天帝派太官送了幾十車糧食,等霍去病回來,車上還剩下很多米和肉,而霍去病的士兵還在挨餓。司馬遷的話意思是,這些食物是天帝專門給霍去病的,他沒有給士兵,因為他吃不完。這太過分了。司馬遷不了解霍去病的用兵方法。霍的部隊習慣於武力行軍,打仗的時候從匈奴那裏搶飯吃。如果他在部隊自己吃喝,讓其他將領或士兵觀看,部隊士氣不會受影響嗎?後人對霍去病的廉潔自律評價很高,所以這是司馬遷的偏見。

霍去病少年成名,從18歲到22歲變成狼,為漢武王朝穩定和開拓西北邊遠地區立下了赫赫戰功。漠北之戰後,朔方以西至張掖的地方被漢朝占領,開啟了河西走廊。匈奴被漢朝打擊後,分裂成五個單打,沿長城從東北到西北,都想做漢朝的“扇屏”。景寧元年(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漢朝與匈奴關系恢復。漢武帝致力於的大壹統,由漢武帝宣帝實現,完成了農業社會和遊牧社會的融合。

不幸的是,伏羲將軍霍去病去世,年僅24歲。“他短短24年的人生,創造了後人無法企及的輝煌。祁連山因他而聞名,雁棲山因他而黯然失色。封狼的身影成了後人眼中最美的風景,酒泉的香氣百年不散。”

太白在詩中寫道:“駿馬如風,鞭出渭橋。彎弓告別月,插羽斷蒼天驕。陣消星散,海霧消。當他成功地畫出林亭,是霍樸瑤獨有的。”

漢武帝為了紀念他的戰功,在陵寢東北為他修建了壹座大墓,形似祁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