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時期,平谷屬於古燕國。16商墓出土的青銅禮器、金耳環等金器表明,平谷先民不僅掌握了青銅器的制作技術,而且掌握了金器的制作技術。而鐵邊銅的發現(國內僅發現三件)證明了人們對鐵的性質有了初步的認識。商朝滅於周朝,周武王封為,建立燕國。平谷屬於顏地。周先旺十四年(前354年)“齊師與燕水戰,齊師而逃”(諸書記年)。
西漢平谷縣始建於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屬漁陽縣,縣邊在今山東莊鎮大北關村南。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駕崩,遺詔封傅、霍光將軍為博祿侯。今天的北城子村東古城遺址是霍光的封地伯魯城。西漢中期,在郡內設置鹽官。末將古北口外的滑鹽郡遷至博祿城(東漢明帝時改稱鹽田郡,後廢棄為平谷郡)。西漢末年,王莽奪位,階級矛盾激化,農民起義如雨後春筍。北方是農民起義活動的地區。另辟蹊徑二十三年(25年),劉秀派出包括吳漢在內的10余名將領,在盧希安縣(今通州)以東追擊尤萊、大千、兀顏姓叛軍,後追到平谷決戰,13000叛軍被斬首。叛軍殘部向東撤退,隨後攻入遼西、遼東。劉秀軍勝利後回到(今屬京),於是決定河北,劉秀稱帝,國號漢,是東漢光武帝。平谷還在,今天縣政府遷到平谷市。平谷縣,西晉初的壹個省,屬燕國陸縣。趙後,平谷縣復置,縣已遷至通州北小營村,屬榆陽縣。北魏時,平谷進入盧希安縣。堯陽縣由北遷至內,城址在該鎮羅英鄉上鎮村。東魏省。平谷地區在隋代是壹個沒有盡頭的縣。唐武德元年(618),平谷設大王鎮,隸屬坦洲密雲區。唐末清太二年(935年),石敬瑭割契丹幽州、燕16州,大王鎮屬契丹。
金天會三年(1125),金兵破潭州、冀州至三河,宋軍破於白河,大王鎮屬金。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大王鎮升為平輿(銅鼓)縣,平谷縣建立並恢復,屬冀州漁陽縣。金明昌四年(1193),重建雙泉醫院,金章宗與王珪、秋仙公主進駐醫院。第二年,他在雙泉源度過了夏天。真祐元年(1213),元兵入古北口、下潭州、周順、冀州,平谷郡歸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長春真人丘處機來到縣城南部都樂河村元寶關(燕香關),看枯柏,看興國。南塘老人張天都寫下了《復生柏》這首詩,並刻石立碑。鄭錚18 (1358)年,農民起義軍紅巾軍東路軍首領毛貴進軍河北,攻克冀州、三河、平谷,威脅大都。明初洪武時期,修建了鎮羅營、北水峪、南水峪、熊耳寨、魚子山等長城。永樂年間,我們繼續修建峨眉山、黃松峪、黑水灣、張祚和將軍石關長城。這壹時期,平谷先屬北平府冀州,後屬順天府府冀州。文健元年(1399),燕王朱迪發起“京南之戰”,途經通州、平谷、密雲。永樂二年(1404),潁州中準衛由塞北遷至平谷縣內波鹿城。永樂年間,三寶宦官鄭和下西洋,60位丈夫在平谷成親。這壹時期,大量山西、山東移民遷入縣城。
隆慶五年(1571),知縣劉艾在此開鑿了6條運河。河流。萬歷十三年(1585),尚寶、、許命巡撫在京畿開墾水田,自水峪寺、龍家塢起開墾水田數畝。崇禎元年(1628),後晉兵圍冀州,下三江,過平谷,與順義縣接壤。崇禎十壹年(1638),清兵從密雲縣強子嶺入關,後聯合克古北口、將軍石關攻克平谷城。清朝初期,舊制度還是很明確的。順治元年至康熙六年(1644至1667),清朝八旗士官長大規模占地,兩次占用平谷圈平地12萬多畝。為反對圈地,順治六年(1649)七月,以城西閆家莊、馬泉莊為中心,爆發安百裏起義,圍攻平谷縣,被知縣牟雲龍鎮壓,兩村夷為平地,起義失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平谷縣在順天府四路同治建立後,劃歸北陸廳管轄。康熙四十三年(1704),為慶祝康熙六十大壽,修建了丫髻山萬壽道場。康熙兩次遊覽吉雅,並立碑題寫。乾隆和道光都去過吉雅。乾隆八年(1743),冀州郡改為順天府直屬。光緒初年,天主教傳入平谷。光緒二十六年(1900)爆發義和團,團員放火焚燒張格莊教堂,攻占平谷縣城,破壞縣政府,搗毀監獄。後來被清政府鎮壓了。
辛亥革命後,民國三年(1914),順天府改為京兆特區,平谷為京兆下郡之壹。民國十七年(1928),京兆廢,縣調河北冀州道。民國二十壹年(1932)九月,河北省設立吉米行政督察區,平谷隸屬其中。民國二十四年(1935),165438年十月,殷汝耕建立偽“冀東反共自治政府”,轄平谷等二十二縣。民國二十七年(1938)抄自河北冀東路,民國二十九年(1940)改名燕京路。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四縱隊挺進冀東,1938年6月在成立米(雲)平(谷)冀(縣)聯合政府,7月攻克平谷縣、建平谷縣。撤回當年。1940以後,是以魚子山、盤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時期。4月在盤山成立虞姬(縣)平密(雲)聯合縣,7月在玉子山成立西北辦事處,覆蓋整個平谷和密雲、興隆的壹部分。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於1940 11、1942 11、1943年7月以平谷為中心建立了三個聯合縣,即平(古)密(。平(古)三(和)吉(縣)先屬吉熱遼行署1號機構,1945後屬吉熱遼行署14號機構。1945年9月13日,在抗日軍民的圍攻下,平谷縣解放,平三集聯合縣遷入平谷縣。八年抗戰,平谷縣死了555個烈士,死了1287人,燒了10000多間房子,搶走了121000斤糧食。1946年3月撤銷聯合縣建制,恢復單縣建制,隸屬冀東行署14號派出機構。8月,1949,隸屬河北省通州機構。在此期間,從1946年9月16日到1947年6月16日,國民黨軍隊占領平谷縣城及其周邊44個村莊僅9個月。
3月1958,通縣區撤銷,平谷縣劃歸河北省唐山機構。同年6月,納入北京。
平谷縣自漢高祖十二年建縣以來,經歷了2000多年。期間縣合並,疆域多變,但縣名壹直延續至今。正如民國23年《平谷縣誌》編寫者王昭元所說:“自古以來,都城皆因山川之勢而建。平谷南、東、北三面環山,首府為平凡。河流左右倒影,在境內流連,在西南交匯,是天然的邊界。郡縣制的建立,遠在漢初,從隋唐就很明確。雖屢斷,縣仍設,但不易,形勢所迫。”有人曾開玩笑說“平谷縣的縣名是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