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饕餮、混沌、窮奇和糯米被稱為四害。在民間傳說中,暴食被認為是龍的九個兒子之壹。
那麽暴食是什麽形象呢?《山海經》中記載了壹種叫貓頭鷹的動物,說它長相大致像羊,但胳膊下有臉和眼睛。它有虎牙和人爪,哭起來像個嬰兒。它是壹只吃人的野獸。
有人認為這其實是暴食。《神經》裏的記載大致與此相同,只不過饕餮圖是壹個大圈,說是壯如牛。
《神經》也記載了西南有壹個奇人,據說多毛、貪婪、兇狠。他們積累了大量的財產,並不使用,但他們仍然搶別人的糧食。他們欺負弱者,害怕強者,攻擊孤獨無助的人。這些人叫饕餮。
《左傳》中記載,縉雲有個貪財好色的腐敗兒子。他不知道自己同情孤獨的人,還加倍勒索窮人。每個人都討厭他,害怕他,他也被稱為暴食。
可見,暴食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被用來形容貪婪的反派了。
總結:隨著時間的發展,暴食本身的貶義逐漸淡化,而其暴食的壹面則有壹些可愛的含義。
蘇軾有壹篇《美食家賦》,他在文中極力描寫各種美食,其中有壹句“高分子之美,蓋以養吾美食家”,以此與饕餮相比較,尋找天下美食,以滿足口腹之欲。
在現代,饕餮不僅指貪吃的人,也指善於品嘗美食的人。有些人很會吃,會被戲稱為“饕餮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