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木魚代表什麽?

木魚代表什麽?

“木魚”是重要的佛教樂器之壹。古代稱“木魚鼓”、“魚鼓”或“魚板”。

在圓形的“木魚”中,不僅有單魚和雙魚,還有壹條長著兩個頭的龍形木魚。據說這是根據“化魚為龍”的意思來表達“化普通人為聖人”的意思!

木魚的形狀,原來的是直長的魚形,這種“木魚”通常被稱為“梆子”。這種梆子掛在寺廟的廳堂裏,或者倉庫的走廊下面,人多了就敲。後來進化出了壹種圓形的“木魚”。這個“木魚”被放在寺廟大殿裏,誦經的時候敲壹下,以此來控制音調,提醒心靈。

關於“木魚”的起源,有壹個傳說。據說曾經有壹個和尚,因為違背了師父的教誨,下輩子投胎為魚。這條魚背上生了壹棵樹。風浪壹攪,不堪其擾,至於出血。後來他的師父路過海邊,可憐他的苦難,就為他創立了水陸法會。所謂“水陸法會”,就是供養“四聖”,布施“六凡人”的“無蓋法會”。心虛的和尚靠著那次“水陸法會”的功德利益,擺脫了那條魚。根據罪孽深重的和尚的遺言,他的師父把他身上的樹雕成魚的形狀,掛在廟裏,以警示和尚。——(這個值得懷疑。)

此外,據兩部古籍《百丈清規筆記》和《佛教儀軌說明》記載,“相傳魚常晝夜不閉眼而醒;所以佛教裏把木頭雕成魚的‘木魚’,誦經時輕拍,以警醒大眾不要懈怠。"

據石《姚瀾》(又名《佛典》)載:“五分僧問佛:錘須用何種木(“錘”亦稱“錐”)?佛陀回答說:“除了漆樹,其他的木頭只要能發出聲音,都可以用它做。"

“木魚”的雕刻方法是將壹塊木頭雕刻成木魚的大致形狀(毛坯),然後將內部挖空,再將形狀雕刻成頭、尾、甲。粉刷外部,然後用金色和黑色做點睛之筆。它的大小,小壹點的口徑只有兩三寸,大壹點的口徑有壹尺甚至兩三尺。

大木魚,敲著桌墊。小“木魚”敲在手裏。

拿著“木魚”的姿勢是:不敲的時候,雙手支撐;魚椎在“木魚”的外面,兩個食指和兩個大手指托著,另外六個手指托著。

打“木魚”的姿勢是:左手持魚,右手持椎。抱魚是用媽媽的手指、食指和中指來抱。捏住脊椎骨也是母指、食指、中指捏住。魚椎頭與木制魚頭朝上相對。雙手合十。這就是所謂的“穿越roe”。

敲“木魚”要用力穩,不要輕忽重、緩、急。如果需要快速敲擊,應由慢到急逐漸加速。木魚是佛教和道教中最常用的木魚形器。木魚形器有長木魚和圓木魚兩種。長木魚多用於聚集信眾,圓木魚用於誦經。學者認為木魚原是佛教樂器,是隨著佛教的傳入從印度傳入我國的。然而,這種傳統方法沒有明確的證據。根據晉代的解釋,黃先生在《木魚考》壹文中表明“三千僧同錘食”,並推斷如果錘為木魚,木魚在晉代的闞國已經出現。至於中國寺院所用的木魚,黃先生根據唐屠(8 3 7-9 0 8)所作《上莫提寺惜老僧》壹詩,指出最遲在唐代(1)。黃先生認為“唐代至五代木魚用於聚僧或聚警”,木魚用於誦經最遲是在南宋時期。黃先生的大作引起了作家對木魚的極大興趣,對道教使用木魚的情況有所保留。但筆者發現,木魚實際上源於道教,與印度佛教並無關聯,這頗令人意外。

北宋賈善祥《龍族傳》(卷五):

明開元三年(7 1.5),開元觀立於世...十三年,設太清宮,東有太尉宮,北有沈瑤舊居魏紫宮,乾隆舊宮廬州七聖宮。又賜冠、絳紗、幔、龍、門戟,似宮闕。周浦挖開地面,得到了玉石,它看起來像半個月亮,它有壹個仙女搗藥的形象,它是非常清晰和明確的。皇帝的玉璽掛在太原鎮元寺院內,名曰顏月卿。留在東方的張琦,在汝州玩廬山,被封為玉瑛。幾裏外都是敲門的聲音,太清宮聖父殿裏掛著皇帝的諭旨。衢州的大樓裏有壹條魚,有三英尺長。它看起來像鐵,略帶紫色和藍色,就像壹顆藍寶石。這幾乎超出了人類的力量,它敲得很響。其魚不可名,送進貢,皇帝命其示百人而不能辨。皇帝叫瑞玉清,但還掛在太尉宮,除非講經設齋,否則不能被攻。所以各宮都以木石模型相競,代人聚集群眾。(道藏三版1 8/3 0-3 1頁)

南宋謝壽豪在《混元聖紀》卷八中記載了同樣的事情。末了又說:“從此宮觀有木魚。”(道藏1 7/8 6 1)

可見道觀在唐玄宗十三年(7·2·5)開始使用木魚,比《四空圖》的記載早了壹百多年。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木魚最初是長的,它不僅用於聚集道家弟子,也用於傳經。衢州就是現在的浙江省衢州市。從衢州道觀供奉石魚就可以知道。在此之前,衢州或江表的道觀都曾用石魚召喚道徒或講經。妳為什麽把玉石雕刻成魚的形狀?原因有二:壹是魚吉祥;其次,我相信魚形物體可以發出更大的聲音。這種習俗在六朝時期就有了。南宋·劉《的別樣園林》(卷二):

晉武帝在位時,吳郡崩於平岸,出石鼓,不響。華雲問張華:“妳可以從蜀中取桐木,雕成魚形。如果妳打它,它會發出聲音。”俗話說,聲音傳幾十裏。

可以看到,西晉時,人們已經用泡桐木雕出了魚的形狀,並把它當作了捶打的器具。

1 9 8 8年四川金堂縣劉陽鄉出土的漢代石棺,有馬、魚、司祭的繪畫,如下圖3:毫無疑問,掛魚應該是壹種和都鐸壹樣的蜂鳴器,說明漢族中有使用魚形蜂鳴器的習俗。四川漢代的石棺畫,多以神仙傳說為主。四川也是道教的發源地,四川道教很有可能使用過魚形的歌唱樂器。

但可以認為,晉宋時期,道觀已經出現了壹個木制的魚形物體。《異苑》卷七雲:

蔣道之在水邊看到壹顆漂浮的山楂,被做成壹條魚。道家的壹些占蔔、論文都是在研究魚,自己也經常跟著學,但是已經失傳20多年了。夢者說:“我要去響水玩壹會兒,我要為我的二姨太太住在項峻寺。”如果妳今天歸還,妳可以在水裏找到它。“當我到達水邊時,我看見壹條鯉魚。買的時候先拿到了紙,後來才知道做夢的人已經放棄了。打雷下雨,房子上有五色氣,直上雲霄。後人有了項峻廟,看到這條魚在二公主身邊磨。

項峻寺位於洞庭湖君山,以費翔聞名。蔣道之把木頭雕成壹條魚,是空心的,和來世的圓木魚挺像,只是用途不同。可見道觀用木魚,雖始於唐代,但其源頭在漢晉。

五代王(8·7·0——約9·5·5),《壹談》雲:

壹個白大褂問天竺常老雲:“和尚寺院都掛木魚。為什麽?”回答:“用它來警示大眾。”白怡說:“為什麽壹定要雕魚?”長老答不上來,便問吳辯,老師說:“魚日夜不嘗眼,欲修行者日夜廢寢忘食,以得道。”五

天竺老人從來不知道刀木魚的歷史,編發師的解讀無非是自欺欺人。其實這個時候和尚家掛木魚最多也不超過100年。但奇怪的是,到了唐代,佛道之爭激烈的時候,寺院模仿木魚,卻並沒有引來道士對它的攻擊,以至於佛教徒把木魚的發展與佛名捆綁在壹起。

唐代道觀用木魚的樣式。壹方面有其來源,另壹方面也與唐玄宗的好惡有關,寺廟也逐漸染上了這種風格,從壹個側面反映了佛道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