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該省被列為肉用牛羊、商品豬和脫毒馬鈴薯種薯基地。雲南會澤鉛鋅礦,大型企業,全國同行業前六,鍺產量和質量全國第壹。精品“小熊貓”香煙很受歡迎。兩個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是雲南最大的黑頸鶴種群棲息地。舉世聞名的蔣家溝泥石流是研究地質災害的重要標本。
縣城概況
會澤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金沙江東岸,曲靖市西北部,東經103 03′~ 103 55′與北緯25° 48′~ 27° 04′之間。東接貴州省宣威市、威寧縣,南接沾益縣、尋甸縣,西接東川區、巧家縣,北接魯甸縣。全縣東西最大水平距離84公裏,南北最大垂直距離1.38公裏,國土面積5854平方公裏,山區占95.7%。縣城所在地鐘平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254公裏,距省會昆明273公裏。
歷史的發展
會澤之名,因金沙江、牛欄江、小江、伊犁河匯流而得名。唐郎縣發展歷史悠久,西漢6年(公元前135年)建立,隸屬犍為郡。隋朝屬於周公。唐初設唐興郡。南召位於東川縣。大理設東川都督。元代的東川路。明朝時是東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劃歸雲南,會澤縣設在巧家,次年遷至鐘平。民國二年(1913),撤銷東川府,改稱東川縣;1927年,恢復會澤縣。1947屬於曲靖代理。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昭通社;1958 10撤離會澤縣,並入東川市;1964年6月恢復會澤縣,劃歸曲靖地區。
行政區劃
2003年轄金鐘、大井、那古、漁車、樂業縣、者海、礦山等8個鎮,造紙廠、梨園、馬陸、火紅、新街、尤魯、大海、路那、老廠、上村、五星、行車、大橋、田壩等8個鄉。
人口和國籍
2003年末總人口為9041,000人,其中農業人口83.49萬人,非農業人口6.93萬人。每平方公裏人口密度為154人。有2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45500人,占總人口的5.03%。
地理氣候
會澤位於滇東高原和黔西高原的交界處,烏蒙山系主峰上。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境內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相對高差3322.3米。境內主要河流有牛欄江、小江、伊犁河,流域面積5854平方公裏。有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北溫帶等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2.6℃,極端最高氣溫31.4℃(1958 6月1日),極端最低氣溫-17℃(1999 6月1日)。年平均降雨量為817.7毫米..年平均無霜期為21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09.8小時,年總輻射為133.4千卡/平方厘米。高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4.6℃,年降雨量1500mm。低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20.8℃,年降雨量500 mm以上。
2021年3月,會澤縣在中國放心食品100強榜單中排名第97位。
2021,1,《小康》雜誌發布了2021中國春季休閑百強縣市榜單,會澤縣排名第60位。
2021,1,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排名出爐,會澤縣排名第59位。
2021,1,農業農村部公布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名單(第六批),會澤縣榜上有名。
2020年6月,會澤縣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縣(長征區(紅軍))。
2020年4月,會澤縣被列入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
2020年2月,會澤縣被確定為2019全國“放心農機”示範縣。
2065438+2009年3月,水利部公布了首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會澤縣榜上有名。
2018年9月,2018年度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會澤縣榜上有名。
2017年2月,會澤縣被列為2017年度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的示範縣。
2005年,會澤縣在2005年全國肉類生產百強縣中排名第9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