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宮的歷史變遷。明代叫太保街,是明末宦官的官邸。規模不大,只比普通人家的房子略高,灰色的瓦頂,沒什麽特別的。清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康熙,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為四子尹_在此建貝勒府。因為尹_生母地位不高,不敢花太多錢建豪宅。康熙四十八年(1708),尹_被封為和碩雍親王,然後他就敢向朝廷要求預支三年的俸祿,大規模地修建了壹座宮殿,也就是和諧宮。1723年,尹_繼承大壹統,即雍正帝,清世宗,家人照常入宮。在他鏟除異己的政治活動中,他的禦用工具“棍杖”(特勤局)就位於前秦永宮。即位後第三年(1725),他將宮殿的壹半改為行宮,命名為“雍和宮”,另壹半給喇嘛張家呼圖克圖作為黃教上院。後來宮殿部分著火了,只剩下寺廟部分。1735年,雍正在圓明園突發疾病去世,乾隆是李鴻的繼承人。乾隆皇帝與當時內蒙古第三高活佛張家若比多吉商量後,於1744年正式將雍和宮改為雍和宮。乾隆此舉有四個原因:1,尊重母親的意願和父親在世時信佛的目的;2.必須符合清朝對“乾隆府”處理的規定;3.向蒙古等少數民族明示“懷柔”,穩定邊防;4.為他父親翻個身。
講堂
雍和宮四大學堂之壹的講堂,位於雍和宮正殿西南。有14房間,上下兩層有走廊。這座寺廟是喇嘛們學習和展示他們的坐騎的地方。所謂“示宗”,就是表示壹切事物都有壹個正統的理論,也就是說,釋迦牟尼公開宣揚的佛教教義。主要經典有:量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規訓論、舍壹切論。寺廟裏的大部分供品是青銅鍍金佛像。有文殊菩薩、白度母、無量壽佛、尊生佛母、四臂觀音、綠度母等。空中還有三個五顏六色的佛母形象:獅面空行母、虎面空行母、熊面空行母;還有兩幅佛教繪畫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壹幅是極樂世界的唐卡,另壹幅是二十壹度母的唐卡。所謂度母,又稱“拯救度母”,是藏傳佛教中女佛的名字。傳說是觀音化身的佛,按顏色和形狀分為二十壹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