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固定資產折舊的歷史發展
在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期內,系統地分配固定資產成本的過程。
固定資產折舊的概念基礎在第壹次工業革命之前,會計學中幾乎沒有折舊的概念。此後,由於大機器和工業的發展,特別是鐵路的發展和股份公司的出現,人們產生了長期資產的概念,要求區分“資本”和“收益”,從而確立了折舊費用是企業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費用。
折舊概念的出現是企業由收付實現制向權責發生制轉變的重要標誌,其概念基礎是權責發生制和反映這壹制度要求的配比原則。根據配比原則,固定資產成本不僅是獲得當期收益的成本,也是未來獲得各種收益的成本,即固定資產成本是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期限內獲得收益的成本,與收益天然匹配。
[編輯本段]固定資產折舊分析
折舊只是成本分析。折舊不是對資產的估價。既不是資金來源,也不是資金用途。因此,固定資產折舊不承擔固定資產的更新。但由於折舊方法會影響企業的所得稅,所以也會對現金流產生壹定的影響。
並不是所有應折舊的固定資產都折舊,但應折舊固定資產的條件是:使用壽命有限,估計合理,也就是說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會逐漸磨損,直至提升其使用價值,而土地是典型的不可折舊固定資產。
[編輯本段]固定資產折舊範圍示例
我國不同行業的財務制度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範圍作出了不同的規定。以工業企業為例,需要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
(1)棟建築;
(二)在用機器設備、食品工具、運輸工具、工具和器具;
(3)季節性停用和修理停用設備;
(4)經營租賃租入的固定資產和融資租賃租入的固定資產。
不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
(1)已提足折舊仍適用的固定資產;
(二)上壹年度已評估並單獨備案的土地。
[編輯本段]關於固定資產折舊要考慮的因素和範圍
在計算每期折舊費用時,應考慮以下四個因素:
1.折舊應計基數
固定資產折舊的基數是固定資產原值或固定資產賬面價值。根據企業會計制度,壹般以固定資產原值作為折舊依據,選擇雙倍余額遞減法的企業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作為折舊依據。
2.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企業在估計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時,應當考慮以下因素:
(1)固定資產的預計生產能力或實物產量。
(2)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如設備使用中的損耗、建築物的自然侵蝕等。
(3)固定資產的無形損失,如現有資產的技術水平因新技術的進步而相對過時,產品因市場需求的變化而過時。
(4)法律或類似的對固定資產使用的限制。
3.折舊法
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有很多種,基本上可以分為直線法(包括直線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舊法(包括年限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兩大類。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所包含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企業不同的折舊方法差別很大。
4.固定資產凈殘值
固定資產的凈殘值是指固定資產清理報廢時可收回的預計凈殘值減去預計清理費用後的金額。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和預計凈值,並根據科技發展、環境等因素,選擇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即合理的折舊政策。按照管理權限,折舊政策需經股東會或董事會、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準。同時,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必須報送有關當事人備案,並置於企業所在地,供投資者和其他有關當事人查閱。企業對外報送或存放在企業所在地的固定資產,其預計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壹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確需變更,經批準後仍應按上述程序報送有關方面備案,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
折舊的範圍是什麽?
企業使用的固定資產,包括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租入固定資產等。,壹般應計提折舊。但是,房屋和建築物,無論是否使用,都必須計提。因此,需要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具體範圍包括:房屋及建築物、使用中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工具、工具器具、季節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和經營租賃租出的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暫按估計價值入賬,計提折舊。辦理竣工決算手續後,按實際成本調整原暫估價值,調整原折舊額。本期計提的折舊和原折舊額的調整,作為本期成本費用處理。
企業因更新改造等原因調整功能性資產價值的,應當按照調整後的價值、預計使用年限和凈殘值以及選定的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捐贈的舊固定資產,應當按照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預計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企業選擇的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應當采用與其本身已計提折舊資產相壹致的折舊政策。如果能夠合理地確定租賃資產的所有權將在租賃期屆滿時取得,應當在租賃資產的使用壽命內計提折舊。無法合理確定租賃期屆滿時能夠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應當在租賃期限和租賃資產使用壽命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計提折舊。
增加折舊會減少利潤,從而減少所得稅。所以,如果某壹年企業多提了折舊,就要看到表面上利潤減少,實際上企業少交了所得稅。我們把折舊在減稅中的作用稱為“折舊扣稅”或“稅收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