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湖地區地處長江中遊,這裏不僅有秀美的山川、豐富的物產,還有許多千百年歷史進程中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跡和歷史文化遺跡,讓人們在領略山川美景的同時,領略歷史文化的精髓,思考古老的愛情,感嘆前人的命運,同時激勵我們為今天的兩湖騰飛做出貢獻。
兩湖名勝古跡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部分。其中,自然景觀的發展在今天增加了很多人工建設。
武昌黃鶴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公元223年,占據長江中下遊的孫權出於軍事需要,在長江南岸的武昌黃黃集上修建了壹座瞭望塔。這是最早的黃鶴樓的基址,但當時還沒有建成。黃鶴樓的名稱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南朝梁武帝田健十三年(514),成康人王小秀在雲州任刺史。因為峽口經常是戰場,所以這裏經常有屍骨露出,小秀就把它們收攏起來埋在黃鶴樓下。可見此時黃鶴樓已經建立。自從崔豪、李白、顧況、白居易等詩人在唐代反復吟唱黃鶴樓以來,黃鶴樓的名聲開始廣為流傳。黃鶴的名字本來是不存在的,但應該是壹只黃鸝,因為它建在武昌的黃鸝巖上。但由於詩人的自我攻擊,用了黃鶴這個詞,所以黃鶴樓就成了壹個名字。
北宋時期,唐代19位詩人在《江夏黃鶴樓雜詩》中題詩37首,僅李白壹人就寫了13首,其中尤以唐代詩人崔豪的詩最為精彩,他說:“黃鶴樓前有聖人上天,今無黃鶴樓。黃鶴壹去不復返,千百年來不見悠悠白雲。漢陽的每壹棵樹都因陽光照射而變得清澈,鸚鵡洲被甜美的青草覆蓋。但我朝家望去,暮色漸濃,江浪上彌漫著悲傷的薄霧。”
後人重修的黃鶴樓,創新,自有韻味。宋元時期,黃鶴樓風格雋永,明樓被譽為“楚全景”。黃鶴樓在清朝被重建。建築三層,外圈在裏面。有些歷史書上說它是方形的,看起來像壹個。民國初年,最後壹座黃鶴樓毀於壹場大火。直到1981,黃鶴樓改造工程才正式破土動工,並於1985竣工。
重建的黃鶴樓共五層,高度為51米。由當代著名書法家舒潼題寫的樓名高懸在江面上。新黃鶴樓的建築具有宋元明清古樓的特點,古樸典雅,重檐舒翼。建築正面配有廣場、亭臺、樓閣、走廊,使黃鶴樓更顯典雅別致。該建築所有樓層的屋頂都裝飾有魚尾狀的上翹角。樓壹層是廳堂,兩旁朱柱上寫著壹幅清樓老對聯:“西涼雲掃天地,大江東去浪洗千古愁。”二樓再現黃鶴樓初建時的情景,三樓大廳掛滿書法、繪畫、詩詞對聯,集中展示名人吟詠黃鶴樓的佳作和詩人風範。在第四層,有壹個文房四寶,讓遊客可以盡情享受。在黃鶴樓頂樓,遊客可以鳥瞰大江的波濤和三鎮的風光,並有90平方米的“萬裏長江圖”,讓人感受到長江的壯闊、壯闊和靈感。
漢陽古琴臺漢陽龜山腳下,月亮湖旁,有壹處幽靜之地,亭臺樓閣依山而建。月亮湖旁,有壹座紅柱青瓦、雕龍繪鳳的古建築。這是秦臺紀念館。在博物館的左前方,有壹個漢白玉的方形平臺,這是流傳千古的古代琴臺。古琴臺,又名博雅臺,相傳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俞伯牙彈琴的地方。古書記載博雅鋼琴彈得非常好,以至於“博雅彈琴,六馬彈琴”。然而,很難找到知心朋友。從那以後,樵夫鐘子期聽了博雅的鋼琴,理解了博雅的琴聲。從此,兩人成了最好的朋友。鐘子期死後,博雅失去了知心朋友,於是他摔壞了鋼琴,終身不彈,成了壹個傳奇故事。後人為了紀念這個事件,在他們相遇的地方修建了這個琴臺。琴臺的建造時間大約早於北宋。南北朝時,梁健文帝蕭綱在登上琴臺時寫道:“曲徑過後,我還想彈琴。聲滿春色,光華留千年。”千百年來,琴臺毀建交替,至清代嘉靖年間重建延續。辛亥革命時,起義軍總司令黃興的司令部就設在琴臺,琴臺在抗日戰爭中被士兵毀壞了壹半。解放後,琴臺徹底重建。建成後琴臺、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湖光山色,相得益彰。琴臺左側有壹個六角亭,精致玲瓏。站在亭子裏,妳可以欣賞月湖的景色。每到夏天,滿湖的荷花都能讓人領略到“九夏芙蓉”的美景。
東湖位於武漢東郊。景區面積約87平方公裏,是市區最大的湖泊,僅湖上就有33平方公裏。東湖曾經是壹個開放的水湖,與長江接壤,通過青山港與長江相通。河湖之間有淤泥淤積的天然堤。堤內臨湖的壹側,曾經是淤地窪地。每當汛期長江水位高於地面時,窪地積水就無法外泄。所以這個湖逐年擴大。從而形成了現在的東湖。它曾經是壹個受長江水位波動限制的天然湖泊。後來青山港五峰閘建成後,成為人工控制的內湖。根據自然環境,東湖風景區分為六個旅遊區,即聽濤區、磨山區、羅燕區、白馬區、吹笛區和羅紅區。
在聽濤小區,有壹棟臨湖而建的兩層雲水鄉,樓前樓後環湖,數十裏遠眺東湖,令人心曠神怡。聽濤區的另壹個建築是聽濤軒,建在湖西岸的長山上。松柏翠竹環繞,幽靜雅致。在這裏聽海浪聲,就像進入了壹幅山水畫。在聽濤區的中心,有壹座三層樓亭,矗立在“鶴峰”和“羅瑜”兩座橋之間的湖心島上。這座亭子是為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建的。亭前有壹尊屈子全身像,昂首望天,飄吟。此亭得名於《楚辭·漁父歌》中“徜徉在澤畔”之意,題有郭沫若“徜徉亭”二字。湖西岸有滄浪亭、湖畔畫廊、展覽館、天空塔等景點,是整個東湖遊覽的中心。湖的東南側是磨山,三面環水,山巒重疊。磨山上有老壹輩革命家朱德題寫的“竹北亭”。詩中說:“東湖暫時會使西湖更好,將來會比西湖更強。”現在磨山已被大規模重建,建成了具有兩湖地區特色的楚文化景區,有楚營都復建後的濟南城,有楚土家吊腳樓建築風格的“楚城”,有楚人始祖朱融觀天的“天臺”,有壹只代表楚文化特色的巨大青銅鳳凰,立於天臺之下,還有許多楚的名字、名人、名士。
歸元寺歸元寺建於清朝順治年間。離漢陽古城約兩裏,東望晴川閣,北對古琴臺,南臨鸚鵡洲。它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明末浙江箬川(今苕溪)有兄弟二人,都出家為僧,壹個是白廣,法號德明,壹個是主峰,法號德坤。他們到漢口、漢陽旅遊時,看到壹些寺廟的經書大部分破損,很不放心,於是開始修復。花了三年時間才編完所有的經書。人們深受感動,紛紛捐款,在明朝王的舊址上建了壹座新廟。白廣和朱風都信奉禪宗,所以把寺廟命名為歸元禪寺。“歸元”壹詞出自佛經《楞嚴經》:“歸元無二道,方便道多。”歸元寺從建的時候起起起落落。直到光緒十六年(1890),羅漢堂落成後,歸元寺的主體建築才得以完成。寺內有韋陀殿、大雄殿、天王殿、地藏王殿、羅漢殿、藏經閣、大圖閣等。羅漢堂的釋迦牟尼、觀音大師、文殊、普賢等佛像高大莊嚴。特別是五百羅漢,坐臥跌宕,各有姿態和特色,生活氣息濃厚,技藝極其精湛。佛經亭建築精美,裝飾典雅,內保存有貝葉經、藏經、象牙玉雕、青銅鑄像等佛教經典和珍貴文物。藏經閣自成庭院,有翠微峰、翠微景、亭子、花壇等,使歸元寺成為具有園林特色的佛寺。
東坡赤壁原名赤壁,石壁垂直,色澤純紅,故名。它位於湖北省古城黃州古漢川門的西面。有貳負廳、甬江亭、破仙亭、雙壹樓、劉閑亭、文和亭。貳負堂建於清康熙年間,以蘇軾關於赤壁的兩首名詩命名。是東坡赤壁的主要建築之壹,前輩稱之為赤壁八景之首。不知道是先有詩人的眷戀,還是先有民間的口傳。人們把這個黃州赤壁視為三國的赤壁。到了唐代,這個神話已經進入詩歌。晚唐著名詩人杜牧任黃州刺史時,在詩中明確將黃州赤壁寫成三國赤壁。在他的詩《赤壁》中,更是引人註目:“斷戟沈沙鐵,前車之鑒。東風不隨周郎,銅雀臺春鎖二喬。”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第三年,蘇軾在赤壁巖下泛舟,寫出了《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使黃州赤壁名揚天下,成為書法飄香的“文赤壁”。清康熙年間,書畫頗有造詣的郭朝佐在知道黃州府時,正式將黃州赤壁命名為“東坡赤壁”,書法額掛於正門之首。
玉泉寺位於當陽市以西15公裏的大山裏。寺後有玉泉山,史稱“楚地三大名山”,“荊楚叢林之冠”。據《當陽縣誌》和《玉泉誌》記載,東漢建安年間(196-200),僧人開始在玉泉山下成長,隋開帝年間(581-600),智?禪師也在這裏教書。宋朝明皇後蘇信佛,在此大興土木,使寺院規模達到“九為樓,壹萬八千三百七十為殿”,前後占地十裏,左右五裏,寺內住僧數千人,集會三千次。抗戰期間,大部分寺廟、亭臺樓閣被毀,古玩、書畫等珍貴藝術品被搶。解放後多次修繕,使千年古剎煥然壹新。寺內有珍珠泉,又名“珍珠泉跳玉”,是玉泉第壹景。泉水清澈見底,冬暖夏涼,氣泡如珍珠般從水中冒出,玉泉山、玉泉寺因此得名。珍貴的古物包括隋代的鐵鍋、吳道子畫的觀音像和玉泉塔。鐵塔位於三元門外,略偏北。此塔建於北宋嘉佑六年(1061),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高的鐵鑄佛塔,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和冶金技術的高超成就。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方圓400公裏,有72座山峰,36塊巖石,24條溪流,齊壹洞,酒泉,八公山和二關。主峰天柱峰海拔1,613米。它屹立在山峰之巔,被譽為“壹柱擎天”。天柱峰上有金殿,故該峰俗稱“金頂”。武當風光之奇,首先在於它的雄偉。七十二峰形態各異,各有千秋,但有壹個統壹的趨勢,就是以天柱峰為核心,形成“七十二峰對頂”的奇觀。南巖是武當36巖中最美的,位於紫霄宮以西約2.5公裏處。天柱峰之巔,金殿為銅鑄構件,高5.5米,寬5.8米,深4.2米。滿身赤金金光,無鑄痕。寺內供奉的“真武祖師大帝”銅像重達十噸。武當山也是道教名山,以其珍貴的道教建築聞名中外。武當山歷史悠久。早在唐朝貞觀年間,周俊巡撫簡瑤就在這裏修建了五龍廟,到了宋代,建築規模繼續擴大。山上的大部分遺跡都是明代建造的。從北端的靜樂宮到天柱峰頂的金殿,70多公裏的路程,建起了壹批風格各異的宏偉建築,其中房間2萬多間,建築面積160多萬平方米。有八公殿、二關、三十六殿、七十二巖殿、十殿等龐大的道教建築群,其中紫霄宮是武當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築群,藝術和歷史都很高。
三遊洞位於宜昌市西北10公裏的西陵山腰,是壹個天然洞穴。相傳唐元和十四年(819),著名詩人白居易調任中州刺史,與其弟白行健同去。途中遇到詩人元稹,三人壹起遊洞,寫詩作序,刻在洞壁上。“三巡洞”由此得名,俗稱“前三巡”。宋代三大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在赴京趕考途中也曾遊覽此地,並在洞壁題詩,史稱“後三遊”。洞穴深約30米,寬23米,高9米。這是壹個石灰巖洞。洞內三根石柱把它分成前後相連的兩個房間。前廳內外有唐宋以來遊客題寫的詩詞歌賦壁雕、題字40余處。後室幽靜,洞頂有鐘乳石。向其投擲石塊時,聲音如鐘,石塊落地,聲音如鼓,稱為“鐘鼓”。
葛洲壩水利樞紐壩址位於宜昌西北部的長江上,距長江三峽出口南津關2.3公裏,距宜昌市城西約5公裏。因壩址經過江中小島葛洲壩而得名。是長江上第壹座集發電、航運、水利調節、觀光旅遊等綜合效益的大壩。大壩長2561米,高70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壩之壹,由壹個27孔水閘、兩個發電廠、三個船閘和兩個沙閘組成。壩頂有公路和鐵路,不僅用於大壩的運行管理,還可以溝通南北交通。大壩1、2號船閘可通過萬噸級船隊,3號船閘可通過3000噸級以下客貨船。安裝電站21座,總容量271.5億,年均發電量1.41億;整個大壩建成後,將形成壹個風景優美的水上公園。
三峽的風景在祖國銹跡斑斑的山河裏。長江三峽以其雄、險、奇、美的自然風光聞名於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西起四川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瞿塘峽位於西部,巫峽在中部,西陵峽在東部,在湖北省秭歸、宜昌縣境內。三峽全長193公裏,其中湖北境內134公裏。西陵峽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北宋歐陽修曾贊嘆:“西陵山天下第壹。”西陵峽的險在灘,水急。過峽往東,清潭是第壹著名的險灘,也叫新灘。順流而下,前方是牛肝馬肺峽;繞過九灣溪口,就是氣勢磅礴的孔令峽;當妳離開孔令峽谷時,妳會進入神廟南面的寬闊山谷。在突然開闊的河面上,漂浮著壹片引人註目的河中央綠洲——鮑忠島。楚國的祖先生活在這個島上。剛過鮑忠島,壹座高聳入雲的山峰映入眼簾。這就是“壹江萬裏獨危,無三峽千峰”的黃牛巖。兩岸峰巒對峙,蔚為壯觀;峰下有許多洞穴,洞穴中蘊藏著奇跡。長江劈山,沖過急流險灘,出南津關,三峽結束。
隆中隆中在襄樊城西15公裏處,因壹座山“突兀而起”而得名。它靠近漢水,風景優美。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曾隱居於此。諸葛亮從十七到二十七,在這裏“耕田”“苦讀”了十年。公元207年冬,劉備第三次來朝見,共商天下大事,提出了“東聯孫吳,西靠荊襄,南撫夷嶽,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山中有“古龍中”石牌坊、諸葛武侯祠、三義堂、三姑堂、抱膝亭、梁府巖、耕田。自晉代以來,人們就在劍龍廟立碑向諸葛致敬。隆中的主體建築——武侯祠,莊嚴地矗立在隆中東部的山梁上,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磚木結構,飛檐疊瓦,前後相間,中間有庭院,堂中有武侯像,雕於明朝萬歷年間。武侯祠兩側有三義堂和三姑堂,是當時劉備、關羽、張飛遊覽孔明的地方。& gt嶽麓山位於長沙湘江西岸。山中有蔥郁的森林,流水,美景。嶽麓山愛情晚亭是壹座雙飛檐的亭子,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原名紅葉亭,又名清風亭、楓葉亭,後人們根據唐代詩人杜牧“駐足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二月”的詩句,將其改名為愛晚亭。重建於1952。四根朱紅柱子支撐著亭子的內部,四根花崗巖方柱矗立在外面,正前方的屋檐下排列著壹個紅色的牌匾,上面有* * *同誌題寫的三個大字。嶽麓山有許多名勝古跡,包括嶽麓書院、廬山寺廟、佛塔、稻香臺、白鶴泉、蟒蛇洞、李詠紀念碑和王宇紀念碑,它們都有美麗的風景和神話般的故事。
天心閣位於長沙古城東南角,屬於長沙古城的壹座塔。青瓦飛檐,竹柱彩繪建築,頗有古風。天心閣由三個亭子組成,三樓以復道相連,拜樓檐,氣象萬千。天心閣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清朝時,政府派兵把守,列為禁地。抗戰時,長沙發生火災,高亭被火炬燒毀。長沙解放後,天心閣重生。天心閣舊址擴建為公園,占地38畝。樹木廣植,有亭臺樓閣,閱覽室。
嶽陽樓它位於嶽陽市的西門樓上。"洞庭是世界之水,嶽陽是世界之樓."果然名不虛傳。嶽陽樓的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魯肅訓練水兵時修建的閱兵臺。公元716年,唐太宗秘書張中書說,他已降越州,在閱兵臺舊址建了壹座亭子,取名“嶽陽樓”。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先後在這裏寫過詩,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宋四年重修嶽陽樓時,文學家範仲淹應好友滕之邀寫下了《嶽陽樓記》,嶽陽樓從此名聲大噪。現存嶽陽樓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保持宋代建築風格。嶽陽樓主體建築三層三檐,高度19.72米。它建造精美,宏偉壯觀。鳥瞰八百裏洞庭,風景如畫。嶽陽樓是純木結構,不是壹釘壹鉚的。它很強壯,不同尋常,它的形狀也很奇怪。建築頂部有四個垂直的脊,微微彎曲,下垂,傾斜,看起來像是將軍的頭盔,這在其他地方很少見。主樓平面呈長方形,樓上有郭沫若題寫的“嶽陽樓”巨幅金匾。主樓兩側有兩個輔助亭,右邊叫三嘴亭,左邊叫仙美亭,都是以美麗動人的神話命名的。
衡山位於湖南省衡山縣。古稱南嶽,素有“五嶽傑出”之稱。恒山的山峰雄偉壯觀,綿延數百公裏。著名山峰72座,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蓋、石崩最為著名。古代封建統治者在衡山修建廟宇、寺廟,稱衡山為“神”,賜封號,按時祭祀。唐玄宗在南嶽建“真君殿”,元二十二年修繕南嶽殿,明三年復修南嶽殿。恒山是南方佛教和道教的活動場所之壹。山前、山後、山下有數百座寺廟、道觀,但大多受損。其中以福巖寺、南臺寺、朱升寺、上峰寺、南越寺、皇庭觀、九仙道觀、高貞觀較為著名。衡山名勝古跡眾多,南嶽廟是我國五嶽廟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之壹。位於南嶽鎮,恒山之下,前有壽水河,後有朱鳴峰,四周有蜿蜒的絲潭。它從前到後有410米深,占地98000平方米。大門上寫著四個大字:“天下南嶽”。主殿高22米,內外有72根柱子,象征著72座山峰。祝融峰、水簾洞、方廣寺、藏經閣並稱為恒山四大奇觀。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北臨長江,南臨湘、黔、元、黎四水,面積2820平方公裏。素有“八百裏洞庭湖”之稱,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被譽為“魚米之鄉”。戰國時期,這裏被稱為洞庭。洞庭湖煙波浩渺,港灣縱橫交錯,沙白分明,水草豐茂。嶽陽樓、刺史樓、魯肅墓、二妾墓、君山、劉壹井等千年名勝散布在湖中,增添了湖的迷人魅力。
桃花源位於湖南省桃園市西南十五公裏的水西附近。因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桃花源詩》而得名。桃花園三面環山,古木參天,竹林幽深。進了牌樓,壹片桃林,美不勝收,美不勝收。伸入峽中,溪邊有八角亭,亭臺樓閣,周菊花灌木叢,菊花聞香。沿著石階上山,樹蔭下有壹座石拱橋,叫玉仙橋。過小橋的山路更窄更陡,有瀑布,有鳥鳴,很有意思。再往上爬,可以看到壹個清澈的水池,名為“古桃花潭”,附近有壹個幽深的古洞,泉水從這裏流出。山頂的桃花觀是桃花源的中心建築。從左邊看是展館的延伸部分,右邊是休息室和聶風館。觀內亭臺樓閣精致優雅,廳堂典雅靜謐,充滿了崇高的精神和鮮明的節日之風。
曲子廟位於湖南省汨羅市汨羅江畔的於人山上,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建的。曲子廟建於漢代,原在汨羅江邊,清乾隆二十壹年(1756)遷至此處。它建在半山腰,占地約七八畝。墻壁全是實心青磚,屋頂鋪著金色琉璃瓦。屈子廟壹進正房,中後兩間有亭子。走廊的墻上鑲嵌著介紹修祠過程和贊美屈原愛國精神的石碑。騷壇、杜興亭、王葉墩,與桃花洞、卓影橋、繡墩、壽星臺、剪刀池合稱為玉倉山八景,都與屈原事跡有關,各有利害。
開福寺,位於湖南長沙湘春街外,是壹座歷經千年的佛教古剎。它建立於五代十國之後的927年。其廟址原為楚王馬殷故居。馬寅曾在此設回春園、佳言堂、贊亭,後又將部分建築贈予沙門保寧改建為寺廟。不久,馬殷之子馬錫範擴建了回春園,修建了魏紫、碧浪湖、白蓮池、龍泉井、鴛鴦井、放生池、木魚嶺、灰步橋等16處景點。今天的開福寺是民國時期修建的。玻璃輝煌的開福寺坐落在魏紫山上,背靠碧浪湖,周圍是古老的香樟樹,水清風景美。該寺為宮殿式建築,現存面積16000平方米,氣勢宏偉。大廳有黃綠色琉璃瓦屋頂,由許多圓形石柱支撐。主要建築有大乘殿、毗盧殿、山門三座寺廟。主殿周圍有客廳、齋堂、禪堂、講法堂、曼尼托巴、魏紫堂、藏經閣,重疊在壹起,靜謐而深邃。寺內收藏的大量珍貴歷史文物,大多毀於十年動亂。
神農架位於湖北省神農架林區,位於長江和漢水之間,三峽以北。方圓3250平方公裏,平均海拔1.700米。有六座3000米以上的山峰,被稱為“華中屋脊”。最高峰神農架峰海拔3105.4米,被譽為“華中第壹峰”。相傳神農架是神農登頂嘗百草藥之地,故名神農架。神農架林區是原始森林,盛產珍稀野生植物和珍禽異獸,被譽為“綠色寶庫”和“天然植物園”神農架也因“野人之謎”而舉世矚目。
曾侯乙墓位於湖北省隨州市郊區擂鼓墩以東的團坡東端。該墓戰國早期屬曾侯乙所有,葬於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43年)。1977年9月,發現擂鼓墩壹號墓,出土文物7000余件,銘文10000余篇。大量出土的文物有金、玉、漆、木等。其中,編鐘、編鐘、鼓、豎琴、豎琴、笛子、笛子等都是各種樂器,制作精美,保存完好。曾侯乙墓中共有六十四口銅鐘,分為鈕鐘和雍鐘兩種。埋藏地下2400多年,出土後仍能演奏出音色優美的古今音樂。
荊州古城位於湖北荊州。相傳該城墻為三國關羽所建,後幾代人重修。現存的磚城是清代根據明代老城基重建的。城墻高近九米,厚約十米,周長9.3公裏,東西長,南北短,多邊形。城墻、城門、敵臺、城垛保存完好,跌宕起伏,如遊龍,雄偉古色。六個城門之上建有城樓,可惜大部分都被廢棄或改變了。魏道光十八年(1838),重建的京龍樓仍有古樸的體系,屹立在公濟門城頭。城外護城河如玉帶,岸柳輕拂,頗有詩意。
在武昌佘山南麓的騎兵訓練場公園北面,辛亥首義舊址,有壹座西歐古典風格的紅色建築,稱為“紅樓”。紅樓前的紅墻嵌有漢白玉,上面刻有“武昌起義軍舊址”九個金色大字。當年起義軍的十八星旗插在門樓兩邊,迎風獵獵。紅樓原為清末湖北咨議局。1911 11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第二天,起義革命黨的人民顧問委員會成員和士紳、商人代表聚集在紅樓開會,商討組織革命軍的事宜。會議決定實行* * *和平制度,指定中國為中國。陸軍* * *成立後,發布《中華民國陸軍* * *湖北軍總司令公告》,宣布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成功。紅樓前矗立著辛亥革命領袖、偉大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銅像。
韶山位於湖南省湘潭縣以西40公裏。這裏山巒起伏,氣勢磅礴,是南嶽七十二峰之壹。相傳虞舜南巡時曾在此山中奏紹樂,故名。尹峰亭依山而建,南面是東臺洞和桃花洞。山腳有* * *故居,1893 65438+2月26日,* * *同誌出生的地方。解放後,這裏曾是* * *舊居陳列館。為了方便人們遊覽和瞻仰,韶山鐵路修建於1967。此外,還有* * *少年時期就讀的私塾、1925創辦的農民夜校、1927視察湘潭農民運動舊址等。如今,新建的詩碑林是這裏的又壹大景觀。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位於武昌洪巷13號。原來是清末張之洞創辦的北路學堂,後來是湖北省甲類商學。1927 65438+10月,全國* * *從廣州遷到武昌後,在* * *同誌的積極倡導和支持下,同年3月在這裏舉辦了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培訓農民運動骨幹。* * *負責領導工作,教授壹些主要課程,曾經給學生做過湖南農民運動調查報告的演講。瞿秋白、等人也曾在這裏任教。舊址從前到後共有四棟老房子,現已辟為紀念館。除了還原當年原貌,還增加了壹個史料展廳。門上的匾是周恩來同誌親筆題寫的。
八七會議舊址位於漢口鄱陽街139號(三交街41號),為三層建築。這棟公寓樓是1920年英國人建的,當時叫怡和新居。北伐軍占領武漢後,前蘇聯駐華農業顧問羅卓莫夫就住在這間公寓的二樓。1927的“八七”會議是在二樓的房間裏召開的。大約二十人參加了會議。瞿秋白代表臨時中央常委作了簡明扼要的報告。會議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投降主義錯誤路線,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屠殺的總方針,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會議還決定,把動員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黨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會議選舉瞿秋白、等九人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 * *、等七人為候補委員。現在已經開放為八七會議紀念館,二樓的房子,也就是八七會議的會址,很大程度上恢復了會議召開時的陳列。壹樓是陳列室,陳列著“八七”會議與會人員的照片和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