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認為,如果將來建立壹個新的國家,南京可以作為它的首都,但孫中山不同意這種觀點。他認為“金陵依舊不宜居。”孫中山認為南京雖然水利便利,交通發達,歷史悠久,靠近出海口,但地勢過於東南,無法控制全國。對此,孫中山在造都戰略上提出了自己的三點意見。
第壹個是武昌,省會在湖北省。“丁琪媛,南誠,襄樊之鎮為府河雄,鐵路鋪設,但為長城合理。是金陵之短,武昌之勝。”
而且孫中山認為,武昌的思想是比較開放和先進的,武昌也是中國最早開辦和推廣新式學堂的地方之壹,有很好的群眾基礎。事實證明,孫中山的眼光沒有錯。後來,辛亥革命的開始源於武昌起義。
孫中山提出的第二個觀點是,定都Xi安,“求武昌為本部,求Xi安為制服。“孫中山指出,要想穩定走向全國,必須以武昌為首都,但要想平定邊區,那麽Xi安是壹個理想的目標。歷史上,中國曾被遊牧民族騷擾,因此有了首都Xi安可以加強對邊境地區的控制。
第三個是新疆的伊犁。至於孫中山提出的最後壹個建都地點,更是大膽,那就是新疆的伊犁,同樣歷史悠久,但過去從未有中原政權在此建都,但孫中山認為“伊犁為洲都”。“如果定都關中就夠了,控制蒙古和新疆就夠了,但如果想做亞洲的主人又太狹隘,就應該遷到伊犁去。
孫中山的考慮可以說是要長遠的,那麽為什麽武昌起義後,中華民國最終還是在1912年落戶南京呢?這是因為武昌起義後,武漢淪陷,南京成了最理想的居住地。北伐戰爭後,南京成為中國歷史上第壹個被正式稱為“首都”的城市。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孫中山先生當時的觀點畢竟有很多對環境、政治等方面的擔憂,有壹定的局限性,但提出的壹些觀點還是令人耳目壹新,可以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