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進攻劉備期間,袁紹不聽田豐的話,前後夾擊曹操,因此失去了壹個絕佳的機會。這是田豐的遺憾。他坦言,袁紹為了壹個孩子耽誤了戰機,讓袁紹很不開心,兩人的差距開始越來越大。田豐見曹操迅速擊敗劉備,以為自己沒有後顧之憂,便率軍不攻。田豐勸袁紹通過加強防守、榮譽的天然屏障和自身的強大實力,與曹操長期作戰。據認為,元軍在天豐的人數遠遠大於此,而且曹到處騷擾,致使他的部隊四處逃竄,這將使他們失去戰鬥力。但是袁紹不聽,堅持要快打。田豐試圖勸阻田豐,最後把他關進監獄。
曹操聽說袁紹軍隊的變化,對袁紹的愚蠢決定苦笑不已,更加堅定了對抗袁紹的信心。果然袁紹的屯田被曹操燒了,又因為士兵投降,全軍潰散,很快就瓦解了。袁知道大勢已去,只得帶領百余騎逃走。謀士季楓趁機詆毀田豐,說他在獄中嘲笑袁紹,不聽他的話。袁紹又羞又怒,就殺了田豐。
袁紹和公孫瓚是什麽關系?
公孫瓚原本是壹個貴族的兒子,但是他的母親出身卑微,所以在家族中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重視。但由於他英俊明亮的外表和雄壯的才華,受到太守的賞識,被招為女婿。在公孫瓚嶽父的幫助下,他在魯直跟隨劉備學習。
光合作用期間,公孫瓚指揮朝廷從幽州招募騎兵3000人,在遼西吳恒收復了誘發秋裏居叛亂的張春等人,壹舉拿下秋裏居等部。之後公孫瓚因為戰功卓著,被提升為騎隊隊長。公元188年後,公孫瓚領兵至邊疆。每次被敵人攻擊,公孫瓚都能抗擊來犯之敵。從此外敵懼怕公孫瓚的軍隊和東漢的邊疆。
萍萍三年,袁紹已占領冀州,並與公孫瓚在巧姐以南二十余裏處交戰,公孫瓚也已瞄準冀州。在這場戰爭中,由於袁紹的兵力少於公孫瓚,公孫瓚有輕敵的意識。公孫瓚的騎兵出,被袁紹的兵伏擊。公孫瓚的軍隊大敗,將軍被斬首。
建安三年,由於袁紹實力弱於公孫瓚,袁紹想送書給公孫瓚求和,被拒絕了。公孫瓚為了對付袁紹,調兵遣將更加嚴格。袁紹出征征服幽州,是因為公孫瓚奉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思想,迫使他手下很多沒有被解救的人向袁紹投降。最後只剩下公孫瓚,築了高臺,挖了深溝。
建安四年,袁紹攔截了公孫瓚的求援,於是把公孫瓚騙出了他的計劃,導致公孫瓚戰敗。無奈之下,公孫瓚殺了妻兒自焚。
袁紹失敗的原因是什麽?
建安三年,袁紹截獲公孫瓚求救信息後,得知其他援軍將以火為信號進攻袁紹。於是袁紹將計就計,夜裏點起火把,示意公孫瓚躲在丁字路口後出兵。
公孫瓚戰敗後,袁紹占領了整個幽州,吞並了公孫瓚的舊軍。於是在這壹年,袁紹擁有了冀州、青州、幽州、並州,四州之地是當時中原最富庶、最遼闊的土地。於是袁紹成為了最強大的諸侯,也是他權力的巔峰。袁紹的成功在於他之前的勇氣。
然而袁紹的失敗也來得很快,前奏開始於他傾四州兵馬南下攻打曹操。袁紹的軍隊到了官渡,就把軍隊運到黃河對岸,和曹操的軍隊對峙,曹操的軍隊還不到袁紹的五分之壹。此時的袁紹對打贏曹操骨子裏信心滿滿,已經犯了輕敵的大忌。
也許袁紹以前的成功是建立在他謹慎的態度上的,而他以前的對手在他看來估計都比曹操強,所以他才能夠發揮他所有的知識和才能。但遇到實力遠不如自己的曹操,輕佻的態度讓他犯了太多的錯誤。
除了輕敵,更糟糕的是袁紹不會認人,不會選人。也許這是他實力擴大後的壹次誤判。袁紹的才華是被袁家多年的名聲所吸引,他自己也沒有識人的能力。才華橫溢,袁紹不會正確使用。可能之前的勝利是運氣。但是到了官渡壹戰的時候,運氣就沒了,袁紹幾乎完全否定了他這個人才提出的所有意見。最終,當機會失去時,人才流失就開始了。這樣的分崩離析,袁紹在官渡的失利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