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大家都非常期待傳統的中秋節,離農歷八月十五只有壹個多星期了。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國家也規定放假三天。每當中秋節來臨,無論多遠,親戚們都會千裏迢迢回家與家人團聚賞月吃月餅。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秋節還有壹個說法叫“祭月節”,這個節日也是很有講究的。不是每個人都能犧牲月亮的。
而對於中秋節,則有“月前秋分必是災年”的說法。這是什麽意思?壹起了解對方。
男不拜月,女不拜竈。
中秋節也叫月亮節,不是每個人都能拜月的。
有句話叫“男不拜月,女不拜竈”,意思是拜月的主要是女人,不是男人。
因為在傳統觀點中,女性屬陰,對應月亮,男性屬陽,對應太陽。
女人拜月的目的其實是希望自己的容貌變得美麗。所謂“閉月羞花”,其實就是說女人的美可以讓月亮害羞。
關於中秋節,有壹句農業諺語說,“月前秋分,必是災年”。這句話是什麽意思?今年農歷是在秋分之前嗎?
秋分之前,壹定是災年。
起初,中秋節定在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
“秋分”之所以叫秋分,是因為這個時間正好把秋天的三個月平分,也是晝夜平分的時間。
後來,為了與月亮和秋分的節日相區別,人們把中秋節從秋分改為農歷八月十五。
選擇8月15日是因為農歷的8月是秋季中間的壹個月,15日這壹天也意味著平分。
正因為中秋節和秋分是分開的,所以會有誰在前誰在後的時間差,“秋分前,必是災年”的說法由此而來。
2022年是“月圓秋分前”嗎?
2022年中秋節在公歷9月10,秋分在公歷9月23日。具體時間是9: 3: 31秒。
從時間上來看,明顯是“月亮和秋分之前”!
按照老祖宗的農業諺語“春分之前,必是災年”,今年是“災年”,但這種說法靠譜嗎?或者在現代社會,這種原始的農業諺語還靠譜嗎?
「春分之前,必是災年」這種說法靠譜嗎?
關於農業的俗語是從老壹輩傳下來的。古代沒有預測天氣的先進技術,而是通過經歷過的人的經驗口口相傳,以此來提前預測天氣,避免災難和減產。
畢竟古代很落後,農民靠天吃飯,這壹點尤為重要。
但在現代社會,這種說法還靠譜嗎?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月亮”和“秋分”的關系。
月亮和晚上指的是中秋節。如果中秋節在秋分節氣之前到來,說明節氣先於氣候到來。在這種情況下,冷空氣會來得更早,我們會覺得剛入秋的時候天氣很冷。
此時日光減少,溫度達不到,農作物不能按時成熟,種子不飽滿。在這種情況下,莊稼肯定會減產。
尤其是北方地區,如果氣溫驟降,很容易趕上雨雪天氣,對秋收非常不利,氣溫不穩定,容易黴變。
所以古人總結說“日月秋分前”往往是“災年”。
當然,這裏所說的“災年”其實是誇大其詞,農業諺語也有壹定的地域限制,如果從全國來看,並不那麽準確。
況且現在科技發達,很多情況都是可以提前預防的,所以無論農業諺語準確與否,都要理性對待。
今年的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陽歷九月10。
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習俗。
比如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喝桂花酒等。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人不再受傳統習俗和活動的束縛。
中秋節越來越近了。妳想過今年的中秋節怎麽過嗎?不妨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