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發是魚臺茶館的掌櫃,也是全劇的人物。他從父親那裏繼承了魚臺茶館,也繼承了他的人生哲學,就是多說好話,多鞠躬。他膽小、自私、聰明、能幹、善於交際,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態度。
在黑暗的舊中國,王利發雖然善於社交,善於管理,善於不斷改進,卻無法抵抗各種反動勢力的壓迫。他對此也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很含蓄。就是這樣壹個善於與世界打交道的小商人,卻依然逃脫不了破產的命運。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普通大眾生活和命運的真實寫照。
宋大師
宋先生也是旗手,心地善良,但膽小、懶惰、無能。清朝滅亡前,他遊手好閑,整天喝茶打鳥。清朝以後,“硬核作物”消失了,他卻還在過去的生活上徘徊,不肯養活自己。
他寧願餓死自己,也不願讓鳥兒餓死。壹提到鳥,他就精力旺盛,最後餓死了。這是壹個旗手沒有謀生能力的典型例子,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
秦·
秦是裕泰茶館的老板,是戊戌變法後登上政治舞臺的新民族資本家。他年輕時血氣方剛,驕橫目空壹切,甚至敢與強大的宦官龐為敵。他有壹個崇高的理想,那就是“實業救國”。
昌大師
常爺爺在清朝是旗手,吃的是皇糧。但他對腐敗的清朝不滿,對洋人更加痛恨。第壹幕,他因為說“大清要完了”被抓,坐了壹年牢。出獄後參加義和團,後來以賣菜為生。他誠實、善良、積極進取,富有正義感。
擴展數據:
老舍先生寫的《茶館》又跨越了五十年,它反映的不僅僅是社會的點和面,更是時間軸的縱深,是壹個立體的時代變遷。從第壹幕清末戊戌變法的失敗,到二十年後第二幕的民國,再到三十年後第三幕的抗戰勝利。
茶館裏的人隨著時間而老去,茶館裏發生的事有著鮮明的每個時代的特點,卻又與過去和未來息息相關;無論劇情是否合理,是否出人意料,無論故事是否讓人會心壹笑或感嘆,都恰恰反映了壹個時代的風貌。
壹個社會可以被老舍先生還原投影成壹個小茶館。在這個說“小不是小說,大不是大事”的舞臺上,普通人成為主角,串串秀的三個主角——王掌櫃、秦先生、常先生,除了掌櫃在每壹個場景都扮演著串串的故事。
宋大師和昌大師的人生變化被放到了幕後。然而仔細咀嚼這些人的經歷,其實是那個動蕩年代人們無奈的最好反映。
百度百科-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