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古代,嫦娥這種美女不僅被視為航天英雄,甚至被視為棄夫之賊。東漢張衡在《陵縣》中寫道,嫦娥是後羿的妻子,偷了王太後的長生不老藥,和黃(古代巫師)壹起跑到月亮上去準備(壹種算命的方式),被稱為“好運”。誰知道到了月亮上,她變成了癩蛤蟆(就是癩蛤蟆)!有人覺得,為什麽說古人也覺得蛤蟆醜呢?我覺得,從進化的角度來說,雖然在古代,青蛙是神聖的,是被祖先崇拜的,但是祖先不會把身體凹凸不平,腦袋小,眼睛小,肚子大的蟾蜍作為美的參照物。況且,古代人對虎、蛇等野生動物的尊敬,是對它們敬而遠之的壹種“尊重”,是害怕它們的傷害和毒害的壹種無奈策略。所以說古人因為審美標準不同而把蟾蜍看得很美是站不住腳的。
那麽,古人為什麽要把美女變成癩蛤蟆呢?想必壹定含有譴責的意思。民間傳說,被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後羿,原本是神,但在完成任務後,因為壹件事得罪了玉皇大帝,天庭拒絕讓他回歸。在這種情況下,後羿退而求其次,向太後要了長生不老之藥,決定和妻子嫦娥做壹對長生不老的凡人夫妻。
但是嫦娥不肯做,就單獨行動了。狡猾的張衡還在《陵縣》中加了壹段話...我要回到姐姐身邊,我壹個人往西走,遇到天也不驚不懼,以後就繁華了。”“歸”字揭示了嫦娥也是仙女,奔月只是“回家”。張衡的“歸”是從嫦娥奔月考證到戰國初年最早記載的《歸藏》:“昔嫦娥服西王母仙藥,故以月為精。“也應了那句老話‘夫妻本是同林鳥,有難必各自飛’。“所以,即使是在危機時刻拋棄丈夫單飛的神仙,也會受到譴責。所以在六朝以前,嫦娥的形象壹直屬於“棄婦賊”,所以人們把她當成癩蛤蟆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月亮上的嫦娥很快變得孤獨,並逐漸引起普通文人的同情。唐代大詩人李白第壹首《逐月放酒》:“大白兔作藥秋復蘇,嫦娥獨住鄰。"杜甫感嘆道:“考慮到嫦娥奔月,九秋寒中寒。”李商隱接過話頭:“少婦素娥,天寒地凍,月中霜戰……”唐代文人揭開嫦娥案翻案的序幕後,人們對嫦娥的態度逐漸發生了變化。
尤其是以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千古絕唱《明月幾時有?我從遠處拿酒杯。我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也不知道幾月幾時。我願乘禦風回天,我怕在細玉的樓閣裏,經不起九天寒氣。跳舞去發現陰影在地球上是什麽樣子的。月亮變成了猩紅色的亭子,低低地掛在雕花窗上,照著昏昏欲睡的自己。月亮不應該對人有什麽怨恨,為什麽人走了才是圓的?人們有悲傷和快樂,他們分離又重逢。月亮會變暗或發亮,會變圓或變圓。沒有什麽是完美的,即使在過去。希望人長久,嫦娥徹底從癩蛤蟆變成人人羨慕的女神。
不過,考察壹下嫦娥從“黑”到“白”,從蛤蟆到女神的過程,會很有意思。因為似乎古往今來願意為嫦娥免罪、翻案的人都懂法律,非常善於“有罪推定”:嫦娥不會無緣無故帶著長生不老藥私奔,只有壹種可能,夫妻關系出現嚴重危機。所以原罪就定在了後羿身上。在古籍和很多民間傳說中,比如明代的《淮南子本景訊》、《酉陽雜役》和小說《遊俠誌傳》,包養小三、奮力拼搏、不顧家庭的屎盆子都陸續套在後羿頭上,現代影視劇也基本按照這個套路創作。這樣,還有誰會譴責嫦娥?
其實嫦娥從癩蛤蟆變成女神,與嫦娥本身無關,完全是後人的態度決定的,但也說明了“同情弱者”和“探月”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道德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