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東山縣銅陵高姓的源流及人文考察

東山縣銅陵高姓的源流及人文考察

龍華夏,壹切眾生;每個人都有姓氏,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來源。中華民族有尋根問祖的傳統,每壹個炎黃子孫都希望找到自己姓氏的由來,了解自己古老的祖先。高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壹,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炎黃時代。它從起源到出現,從默默無聞到成為中國最流行的姓氏之壹,經歷了壹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東山銅陵高姓世代沿襲炎帝世系和姜姓分支,是中華姓氏的組成部分。

壹、炎帝和高姓的由來

在古代傳說中,被稱為中華民族兩大祖先之壹的炎帝是壹個與神交織在壹起的人物。相傳在五千年前的原始時代,今天居住在陜西的少甸部落的首領娶了焦的兩個女兒,壹個叫女鄧,壹個叫,並分別為少甸生了壹個大兒子。女鄧為炎帝所生,人稱神農,位列“黃三”;附寶是黃帝,人稱軒轅,居“五帝”之首。據《國宇。”,“黃帝是汲水做的,炎帝是姜水做的。成與德不同,所以黃帝是嵇,炎帝是”。因此,姬姓和姜姓也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兩個姓氏。姜水,又名淇水,是陜西省岐山縣東部渭河的北支流。由此,有學者認為顏地民族起源於渭河上遊,後逐漸東移,沿黃河南岸向東擴展。在氏族的眾多支系中,據說風泊嶺與高姓的起源關系密切。

馮伯苓,又名伯夷,壹般認為是的祖先,他後來在西周被封為齊。如燕在《左傳·召公二十年》中說:“昔涼鳩家始居於此,季因之,是因博陵、普谷家,後有太公家。”《史記世家》說祖上嘗四山,輔佐玉屏水土,夏封於魯。四山是伯夷。司馬貞的《索隱》進壹步解釋說:“齊太公,姓姜名雅,是炎帝的後裔,在伯夷之後。張思嶽有立功之功,被封為魯,子孫隨其姓魯,至今猶在其後。”據《史記》(卷三十二)和《渤海高氏列傳》記載,(姜尚)是炎帝的第五十四孫。

姜尚,又名呂尚、呂望,原名姜明雅、姜太公。姜尚協助周文王下西洋,姜尚協助周武王伐商,建立周政權。因戰功卓著,分封至應丘(今山東淄博),建立齊國,是齊國的締造者,也被尊為齊太公。他整頓吏治,遵從地方風俗,簡化各種禮儀,使農業、工業、商業順利,齊國成為強國。公元前386年,從建立齊國到“田代齊”。600多年後,姜奇的政權傳了20代,有32位君主。

相傳姜太公第八個孫棋文公(姜池),他的壹個兒子分封在高邑(今河南禹川市),叫公子高,他的孫子名叫姜思,是齊國的壹個大臣。在朝野紛爭動蕩之時,姜思運籌帷幄,化險為夷,立姜為齊國國君,即齊恒公。由於功勛卓著,威望很高,齊恒公讓後代世襲上卿,並以“高”為祖父姓氏,稱高。據《新唐書》(71)記載,高是第165438號。從此,高氏子孫以高為氏,興盛壹時。高被尊為中國高姓始祖。

高有渤海、漁陽、遼東、廣陵、河南、京兆、金陵、山西八郡。

東漢漳河二年(公元88年),第二十五孫高洪被任命為渤海郡(今河北滄州)知府,後定居任縣(今河北景縣),成為渤海高氏的始祖。此後,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渤海高氏興盛,成為高氏最負盛名的壹支,後裔遍布全國,以至於後世高氏大多自稱“渤海高氏”。東山銅陵的高姓也屬於“渤海高”。

二、東山銅陵高姓祖先遷徙過程

根據《新唐書》(卷71)、《史記》(卷31)、《高氏族譜》、《張敏高氏族譜》、《小蕓高氏大事記》和《東山銅陵高氏族譜》,其遷徙過程如下:

第壹代是祖先高希,居住在山東省長清縣。

第十世高柴,羔羊出生,孔子七十二賢人之壹,遷居山東曲阜。

第二十五世高洪,名石蓮,渤海始祖,遷居河北景縣。

五十四歲的高瓊,字寶臣,北宋勇猛的武王,隨父高倩遷居濠縣。

閩粵高姓始祖第五十七世高耀祖,於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由浙江殷珊(今紹興)遷至福建漳浦。

第五十九名高東熙,字彥賢,紹興二年(1132)考中進士。他有四個兒子。除了與嶽飛的女兒尹平公主訂婚的小兒子外,其他三個兒子分別居住在漳浦、龍海和南京。其中壹位是湖南嶽州安鄉音,後遷居廣東潮陽,是粵東高姓的始祖。

八十?高東熙的第21個孫子高贊九,在清康熙年間(1681)將家從漳浦遷到了古樓小蕓的高綽村。他尊崇祖先,在高厝寨建高家廟,祭拜祖先高東溪。他有兩個兒子,長子田祥,次子田瑞。長房的曾孫是有名的龍。據雲小狗家的口口相傳,曾孫龍出生在銅山。從此,高龍在東山紮根,枝葉繁茂。

三、銅陵高姓的文化狀況

高龍,又名高邦元,是銅陵高氏的始祖。清雍正十年(1732),從小蕓水流溝遷至銅山(今東山銅陵鎮)。剛來東山時靠賣蘿蔔打拼,後來被東山崔家招為女婿。他生了三個兒子,長子生了崔氏(今崔武烈先生和崔友秋先生是他的後代),次子高峻被選為銅陵高始祖,三子回居住。銅陵高已傳十二代,人口約1500。

清鹹豐至民國時期,銅陵高家湧現出高正陽、高、高、、高柏齡、高、、高連奎、高等名人。他們開店、經營航運、創辦戲班,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在慈善、教育、書畫、燈謎、昆曲等方面留下了光輝的壹頁。

(1)商店

成發店:位於前進街161號。其創始人是第三代高正陽,經營瓷器、建材等國貨。

成長店:在千千街,創始人是老四高炯耀,經營布帛制品。

張彤店:在千千街,創始人是五世高汝珍,經營紅糖、大米等食品。

成發店:在街,創始人是高五,經營煙、酒、茶等。

張法店:在千千街,創始人是經營筆、墨、紙等文具的高金勇六世。

宜城店:未來街278號,創始人是第六代高瓊枝,經營廣東、南洋等進口雜貨。

和順典當行:在未來街,創始人是從事典當業務的第六任高誌清。

(2)商船和漁船簡介

“方化”號、“華成”號、“華德”號商船是由高正陽創辦的。

銅陵電船(商船)是由高汝珍創辦的。

有兩艘漁船,東城號,作業分別是定置網和引風。創始人是高誌清。

金華發行商船,由高安府創辦。

1950年國民黨軍隊從臺灣省撤退時征用了載貨量為2000噸的商船利東號。據說船的船體還在臺灣省。該船的創始人是高連奎,經理是高。

(3)戲劇俱樂部

民國十八年(1930),高誌清創辦東山玉荷城漢劇團。

1940至1950期間,和順典當行開設昆曲練功房。

(四)清朝,民國,鄉村聖賢和學者

?“追根溯源,發揚先人之德,班門弄斧,擇善而從”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銅陵高氏子孫也繼承了這壹優秀傳統。自從老祖宗高邦元遷到東山後,通過壹、二代老祖宗的努力,發家致富,興旺發達。特別是第三代祖先高正陽,生於清朝嘉慶年間,卒於清朝光緒二十四年(1898)。青年時期,他創辦了“成發”國貨商店,然後購買華成、華德、方化等商船往返津、滬、穗等港口城市進行運輸貿易。他不僅是壹個單純的商人,還熱衷於社會公益事業。清鹹豐五年,與東山鄉賢黃、孫佑全等捐資,倡導建設銅山外城。在大窩山,他和孫友泉、陳振年為黃道周先生祖墳建墓,立碑。在清同治九年、光緒十年、光緒十七年,先後三次參與重建武祠、南真書院。因此,村裏的人尊稱他為。第三代高也在清同治九年慷慨捐贈了關帝廟的壹對石柱,他的恩情永久地刻在了老鄉們的心裏。清光緒十七年,高去世,朝廷賜給他壹份“回”(出自七品)。第四代高炯耀是當時銅山著名的書法家。他的長孫高百靈獲得了他的書法風格,並成為福建的書法家。高,第五代,抗戰時期銅山鎮鎮長,東山縣商會漁會會長。他積極參與籌集資金購買飛機抗擊日本侵略者。他的燈謎巧妙有趣,也是東山縣有名的昆曲藝人。第六代在東山縣開了壹艘有風有梭網的漁船,開了壹家和順當鋪,還創辦了“玉鶴城”漢劇團,免費為鄉親們演出。他的第三個兒子,高連奎,畢業於燕京大學中國文學系,這是壹所1940年代早期的教會學校。第六代高柏齡,是壹位毛筆書寫流暢的作家。25歲當選東山勸學派主任。先後受聘於廈門、同安、石馬、角美等地的學校,教授語文、歷史、書法。他的《墨寶》被列入廈門博物館收藏和收購目錄,他的四面旗幟被收藏在新加坡東山會館,使他成為民國時期東山縣著名的書法家。第七代傳人高,師從著名畫家林瑞庭先生。他的中國畫以“構圖清新、造型優美、筆法超然、風格獨特”而聞名。第七世孝高瑞以泥塑木雕作品聞名縣內外。

(5)慈善。

銅陵的高家是個慈善團體。清同治九年(1872),高正陽捐銀30兩重修關帝廟,清光緒七年(181),捐銀100兩重修南皮書院。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重建關帝廟時,高家的店鋪曾向其捐款。民國十七年(1928),張成出資500元,白銀為簡寨村建城堡(遺址還在)。民國二十九年(1940),“張彤”“張成”捐資500元,用於抗日飛機(方碑豎立在九仙山山頂)。

四。結論

正如東山縣原政協主席高愛明所說,“飲水思源,祭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習俗。正是這種習俗,使得中華文明代代相傳,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沒錯,就是世代傳承的中華文明。新時期,東山銅陵高氏家族中湧現出高、卞秉心(原名高如玉)、高、高以謙等學者名人。他們在海洋生物研究、音樂、書畫、教育等領域的成就,都是對社會、對家鄉的貢獻,激勵著後人。但關於銅陵高家的淵源、人文考察、社會公益活動,本文無法盡可能詳細。只是基於炎黃子孫不忘淵源的願望,推而廣之,讓人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民族、家鄉。

?2017 165438+10月22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