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名人在艱難環境下自學的故事

名人在艱難環境下自學的故事

1985 6月12日,東京大學報告廳座無虛席——中國著名數學家華正在做學術報告,介紹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純數學、應用數學和普及方面的工作。外國同事對他的報告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是的,也許中國人有數學天賦。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為世界數學寶庫增添了壹筆又壹筆財富:商高在公元前發現了勾股定理;古書《莫箐》中有非常精辟的關於兩個連續公理的幾何命題,直到19年底才由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引入現代幾何理論。中國有許多偉大的數學著作,如《周誌suan經》、《九章算術》、《孫子suan經》和《九章算術》。劉輝創作了《砍柴》;祖沖之算圓周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繼續在數學領域取得顯著成就。這輝煌的歷史與輝煌的現實交相輝映,引起了人們對中國數學領域的濃厚興趣。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華應邀赴日進行學術訪問。演講結束後,聽眾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向這位來自中國的偉大科學家致敬。

然而,在掌聲停止之前,華突然側身從椅子上摔了下來,慢慢地滑到地板上——他多年來壹直患有心臟病。那天晚上,壹個壞消息傳回到中國:華教授於下午6:5438+00在壹家日本醫院去世!

這位數學家給人們留下了大量的研究著作,同時也留下了自學成才的足跡。

1910年,花出生在江蘇省的壹個小縣城金壇。小時候家裏窮,父親在小鎮上開了個小雜貨店,給別人買絲綢。這家人過著半饑餓的生活。華上初中的時候,就對數學有著特殊的興趣。他的老師王維科非常重視這個聰明的男孩,經常單獨輔導他,給他壹些難題做,讓他受益匪淺。

丘羅庚在金壇中學讀完初中後,因為家裏供不起他上學,不得不輟學到父親的小雜貨店幫忙經營餐館生意。但這個熱愛數學的年輕人,雖然站在櫃臺前,卻壹直在思考數學。王維科老師借給他幾本數學課本:壹本大代數,壹本解析幾何,壹本微積分。華跟著這些啞巴老師走進了高等數學的大門。

18歲時,華在王維科老師的幫助下,到金壇中學當會計,負責學校事務。他曾回憶當時的艱苦生活:“除了學校繁重的事務,我早晚還要幫忙打理小店的事務。我每天晚上都要到8點左右才能回家。把小店的賬清理完,就可以去學數學了,經常是深夜。”

不久,傷寒在金壇縣流行,華不幸患病,臥床半年。後來病情逐漸好轉,但左腳彎曲變形,留下了瘸腿終身殘疾。

華在貧病交加中刻苦讀書,不僅博覽群書,而且勤於獨立思考,敢於挑戰權威。19歲時,他發現壹個大學教授寫錯了論文。他在壹篇題為《蘇嘉駒代數的五次方程解為什麽不能成立》的文章中寫下了自己的看法,這篇文章發表在第二年的上海《科學》雜誌上。隨後,華陸續發表了幾篇數學論文,署名“金壇人”。

這個在數學論壇上嶄露頭角的“金壇人”,引起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的註意。當他得知這位數學奇才竟然是壹個只上過初中的少年時,深感震驚,便寫信邀請華到當時北平的清華大學數學系當管理員。

到清華後,華的進步更快了。他自學了英語和德語。24歲時,他就能用英語寫數學論文了。25歲時,他的論文已經引起了國外數學界的關註。28歲時,他成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教授。後來被熊慶來教授推薦去劍橋大學深造。

華成功了!經過坎坷的自學之路,他成為舉世聞名的數學大師,國外數學界是這樣評價他的:“華教授的研究著作之廣,足以使他躋身於世界頂尖數學家之列。”

20世紀40年代末,華·受聘於伊利諾伊大學,成為該校的壹名教授。華的居住和科研環境非常好,他的房子有四個臥室,兩個衛生間和壹個客廳,可以容納五六十人舉行招待會。大學還為他提供了4名助手和1名打字員。

然而,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華不再留戀美國的優越條件,踏上了回國的征程。他說:“為了選擇真理,我應該回去!為了國家和民族,我應該回去。

!為人民服務,我應該回去!"

1950年的壹天,這位著名教授,時任中科院數學所所長,在填寫戶口本時,在“學歷”壹欄寫下了“初中畢業”幾個字。雖然這讓很多人驚訝,但這是真的:他真的只有初中文憑。這位大師的數學知識幾乎都是通過自學獲得的!

1983年6月,華重訪美國,接受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榮譽稱號。這是美國科學院120歷史上首次將這壹榮譽稱號授予壹位中國科學家。美國科學院院長向華致敬時說:“他是個自學成才的人,卻教育了幾百萬人。”

與陳寅恪、胡適、趙元任、顧頡剛、馮友蘭、金、、朱光潛等19的90年代出生的文化大師相比,梁漱溟的成功之路是獨特的。陳寅恪、胡適等人都受過大學教育,大多有留學經歷,而梁漱溟的最高學歷只有中學。他自己評價說:“像我這樣壹個後來擔任大學講師的中學生,當然大多是自學的。”(《梁漱溟自傳》,江蘇文藝出版社)“我今天的壹切,都是我自己學來的。”(同壹本書)從19年底到今天,才華橫溢的學生紛紛進入北大、清華等名校深造。我不知道有多少學生被名師指導了幾年,但是想成為文化大師很難。天資壹般的梁漱溟(梁漱溟6歲還不會穿吊帶褲,小學學習成績壹直低於平均水平),卻能憑借自學成為在哲學、佛學、政治、經濟學等領域都有建樹的著名學者,這是壹個奇跡。那麽,梁漱溟的自學有什麽值得今天有誌學子學習的地方嗎?

壹個是毅力。我早就聽說過壹個傳說,古希臘最睿智的聖人蘇格拉底,為了追求真理而死,曾經開了壹所學校教弟子。開學第壹天,他對全體同學說:今天,我只學最簡單最容易的東西。每個人都盡量把手臂向前甩,然後盡量向後甩,直到300次,我每天都會這麽做。當時同學們都笑著甩了至少300次。壹個月後,蘇格拉底問,有多少人在做擺臂300次的動作?90%的同學舉起了手;半年後,蘇格拉底問,50%的學生舉起了手;壹年後,蘇格拉底又問了壹次,但只有壹個人舉了手——柏拉圖,古希臘歷史上與奈斯齊名的人。每個人都可以擺臂,壹天擺臂300次也很容易,難的是堅持。柏拉圖堅持擺臂的傳說,無非是在說明堅持和堅持對成功的重要性。梁漱溟的自學也印證了這個道理。他從八九歲開始自學,直到九十五歲去世。90年來,他壹直以書為友,以報紙為伴。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奠定了知識基礎的時候,梁漱溟更是無師自通。當時他看報紙上癮,以至於“每天不看報紙就等於不吃不喝。”(隨書)讀這種感覺,還有什麽理由不堅持下去呢?壹旦堅持下來,就離王國維先生所說的“回首往事,人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不會太遠了。

二是學會解決問題。梁漱溟多次表示,他不是壹個學習中的人,而是壹個問題中的人;我的哲學、佛教、政治、經濟等知識。是被問題逼出來的。否認自己是書生,是梁漱溟的謙虛,還是偏愛;但梁漱溟說,他的知識(在我們眼裏,淵博的知識)來源於問題,卻是真實的。梁漱溟從小就善於思考,思考的時候發現很多人生社會問題。他也是壹個很認真的人。他永遠不會忽略過去,並且總是盡最大努力找到任何成為他腦海中問題的答案。為了找到關於人生和社會問題的滿意答案,梁漱溟閱讀了大量哲學、佛學、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書刊,查閱了別人的意見,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三是博采眾長。在文化領域,壹個能被譽為大師的人物,他的思想觀點壹定有壹定的深度和獨特性。壹般來說,壹個和別人壹個調子的人,是成不了大師的。但是,大師們深刻而獨到的見解,並不是坐在房間裏憑空產生的。他們的思想火花需要前人和他人的意見來激發和碰撞。壹般來說,大師們在創造文化成果時,會像蜜蜂壹樣采集許多花朵,從而釀造出壹小滴香甜的蜂蜜。梁漱溟的自學也不例外。據梁漱溟自己回憶,他上中學的時候每天要看的報刊有好幾種,有中國人辦的,也有外國人辦的。既有支持改良的文字,也有鼓吹革命的篇章;讀書的時候,不管是佛典還是儒家經典,不管是經濟讀物還是政治著作,只要是他認為和他認為的生活和社會中的很多問題相關的,他都盡可能的去研究,在研究中比較借鑒,然後得出自己對生活和社會問題的結論。於是,他的《質疑元朝、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著作相繼問世,他的文化大師地位由此確立。

三毛本名陳平,祖籍浙江定海,1943出生於四川重慶。

1948年底,舉家遷往臺灣省。小時候,三毛並沒有立誌成為壹名作家,但她熱愛藝術。她夢想將來成為壹名畫家的妻子。

三毛小時候曾經看過壹本書《三毛的流浪》,對她影響很大。從此,她迷上了書,瘋狂愛上了文學。當她長大後,她開始寫作。她沒有署名陳平,而是以三毛為筆名留作紀念。小學中學的時候,三毛寫了壹篇好文章。小學的時候,她就開始給報刊投稿,學校演講的稿子都是她親手寫的。初中的時候,她還學會了寫詩。

三毛早年生活坎坷。在臺北壹所女子中學讀書時,三毛對數學不感興趣,成績很差。老師為此嘲笑她。好勝的三毛不加歧視地努力學習,終於取得了好成績。但老師誤以為是“作弊”,在她臉上畫了個圈,讓她繞著跑道跑,在她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巨大的創傷。她受不了,只好逃學。她父親得知後,沒有責怪她,而是讓她退學了。

從13到20這七年,三毛在家自學。她的父親陳思清是壹名律師,最後進入蘭州的母親也有很好的文學素養,她們都很耐心地教她。回憶往事,三毛說:“沒有母親的影響,我寫不出這許多文章。”在那短短的幾年裏,三毛刻苦學習,孜孜不倦。她讀唐詩宋詞,中國古代文學,紅樓夢,水滸,繪畫,鋼琴,英,日,法,德,尤其是西班牙文學。

20歲的時候,三毛最好的朋友鼓勵她上大學求知。經臺灣省中華文化學院院長張其昀同意,三毛進入該校深造。起初她學的是哲學,兩年後她轉到了新聞系。在大學讀書時,她的老師看了三毛寫的壹篇三萬多字的文章後感動落淚,認為三毛是他的學生中“最有才華”的壹個。

三毛出版了10多本書,大部分都是散文,有《雨季從不來》、《稻草人的筆記》、《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溫柔的夜》、《夢裏有多少花落》、《背影》、《送妳壹匹馬》、《傾城與我自己》。三毛還翻譯了《藍雨之歌》、《玩偶看世界》等書籍。後者是壹本西班牙語漫畫,1000頁。為了翻譯這本書,三毛和丈夫荷西花了8個月時間,每天晚上鎖上門,不看電視,壹直工作到深夜。

三毛滿懷激情地寫了壹篇在漫遊世界的所見所聞。她寫的大多是真的,聲稱自己的作品“幾乎都是傳記文學”。她還說,“我不是作家,而是我生活的記錄者。”她的作品風格獨特,生活氣息濃厚,感情真摯。有人評價她的作品風格是“樸素、自然、率真”。

上世紀70年代中期,三毛作品在臺灣省極為流行,壹度出現“三毛熱”。有人說三毛在臺灣省文壇掀起了撒哈拉沙漠的風暴,讓愛她的讀者看著她從沙漠走向海島的腳步含淚微笑?觸動了無數讀者的心弦。1986還被評為“臺灣省十大暢銷作家”。

壹位臺灣省作家指出,三毛的文筆清新通俗,個性很強,這可能是她的作品特別受讀者歡迎的原因。臺灣省壹位心理學教授分析說,三毛把南美描述得那麽好,其實那裏充滿了戰爭和人類的苦難。既然現實生活中有那麽多的挫折和束縛,尤其是年輕人,在現有體制下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他們多麽希望徐遐生能暫時精神自由,逃到壹個沒有戰爭、沒有仇恨、無處不在的充滿愛的世界。這可能就是三毛的文章受歡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