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廣州石牌村的歷史演變

廣州石牌村的歷史演變

石牌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南宋鹹淳九年(1273),董氏始祖董壹龍從南雄遷來,定居毛傑,逐漸成為壹個名為董村的村落。

他的後代在東村生活了大約200年,也就是到了第八代和第九代祖先的時候,人口增長很快,第八代祖先有10個兒子,於是他們選擇了另壹個地勢更高的地方建造新房。

新址就在廟邊崗西北。

此後,在殼壁村生活了約65,438+000年的遲氏子孫繁衍到第五代,第五代的五個祖先生下了65,438+065,438+0個兒子,於是他們選擇了另壹個地勢較高的地方建造新房。

新地址在廟邊崗東北。

董、遲的後裔在新居定居後,人口漸稀,兩姓居住地逐漸合二為壹。

到了明朝成化年間(1465 ~ 1487),兩個姓氏的村民選擇了另壹個村名,並以廟邊崗命名為廟邊崗(村)。

廟邊崗(村)得名後,經過近100年的時間,董、遲後裔繁衍生息,廟邊崗村村民迅速膨脹。

這時,潘的後裔也興盛起來,從原來的地方向周圍擴張。

明嘉靖初年(1522 ~ 1566),廟邊崗村董、遲後裔的住宅與潘後裔的住宅基本相連。

此時,謝氏家族已在謝角灣(村)定居近65,438+000年,並繁衍至第四、五代子孫。謝氏家族第四代(石橋謝氏家族第九代)龍橋在明四年(1570)被任命為山西經典考試的考官,後被封三子六孫,三代仕途。

謝之後,第四代開始回鄉建房,紀念先人。新址在石羅(今石牌西河街)。

明朝嘉靖年間,廟邊崗村已經發展成為壹個多姓村,山塘頂前已經形成了壹個店鋪林立的村中心市場。因為這個市場位於山前,村民稱之為“山前市場”,這個名字壹直流傳至今。

當時村民經濟和人口都比較富裕,又因為廟邊崗周圍有很多石制工具,如石馬、石龜、石鼓等,所以鼓村民將村名重新命名為“石牌”。

嘉靖三十壹年(1552),石牌村仍屬永泰鄉管轄。

早在清朝,石牌村已經是方圓方圓幾十裏內有名的大村了。康熙二十五年(1686),在番禺縣設立魯布思石牌堡,名為石牌,轄18個行政村。石牌堡直到民國二十年(1931)才建成。

清朝嘉慶年間(1796 ~ 1820),村裏已經形成了以山前市場為中心,通往周邊的20多條街道,也是今天村裏的主要街道。

道光八年(1828),村民集資在村內多條主要街道和部分小街鋪上花崗巖石板。

從清朝道光後期到民國二十七年(1938)期間,石牌村依然保持著繁榮的經濟和繁榮的人口。

從1938到1949,日軍的入侵和內戰造成了全村的貧窮、落後和饑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石牌村實際上是壹個行政村,包括石牌、新青、東石牌,戶籍人口9317在1999。人口最多的姓氏是遲、董、潘、陳、冼,五大姓氏的總人口占全村總人口的86.9%。

今天的石牌村已經成為廣州新城市中心的壹部分。

南宋末年至明中葉,石牌屬番禺縣永泰鄉管轄。

明朝以後,番禺縣設巡檢司,石牌屬祿步司永泰鄉管轄。

清康熙二十五年(1986),魯布師設12堡,石牌村歸石牌堡管轄(石牌堡轄石牌、東石牌、新青村、甲子裏、沙河市場、楊集、賢村、獵德等18村市場)。

民國20年(1931),石牌村隸屬番禺縣第四區石牌鄉(民國25年廢棄,鄉改保甲制)。

民國二十六年(1937),石牌鄉劃歸廣州管轄,設立石牌堡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石牌堡鄉劃歸番禺縣管轄,屬番禺二區,1946年二月劃歸廣州市管轄。

石牌堡鄉轄石牌、林和莊、程潔東、程潔西、潭村、寺右。

1949 10,石牌村隸屬廣州市石牌區石牌鄉。

1951 5月,石牌鄉隸屬廣州市白雲區。

1956年6月,廣州設立廣州郊區,撤銷白雲區。

石牌鄉成立於8月,石牌村隸屬於廣州郊區的石牌鄉。

1958年3月,石牌屬廣州郊區沙河鄉管轄。

1959年2月,石牌管理區改為大隊,仍屬沙河人民公社管轄。

1961 3月,石牌大隊隸屬石牌人民公社。

1962年8月,石牌人民公社劃歸黃浦區管轄。

1962年9月,撤銷黃浦區,重新設立郊區。石牌人民公社並入沙河人民公社,保留石牌大隊。

1984年2月石牌大隊改為石牌鄉,隸屬天河區辦事處。

1987年9月,石牌鄉更名為石牌村委會,隸屬天河區石牌街道辦事處。

1997年5月,撤銷石牌村委會,成立石牌三軍企業集團,隸屬石牌街道。

原村委會的三個經濟隊(從過去的生產隊)和五個居委會是兩塊牌子壹個班子,受石牌街道辦事處領導。

石牌村從建村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從村落的規模、建制、沿革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現在,石牌村這個名字,作為壹個村落已經不存在了,但作為廣州的地名和街名,已經翻開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