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武術自古就有門戶之見,成龍對李小龍的評價其實也有門戶之見。從他們的出身就能看出壹二。首先,成龍不像李小龍那樣出身名門。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是壹位著名的粵劇演員。他的母親來自“賭王”何鴻燊的家族,李小龍的師傅也是詠春拳壹代的知名高手葉問。除了出身名門,李小龍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出生在美國,後來去了美國留學。在美國的10年,李小龍也成功進入了世界電影聖地好萊塢。
不管我們怎麽質疑李小龍的功夫,從他打入好萊塢,征服美國主流社會的能力來看,他壹定對功夫有很深的理解。除了悟性,李小龍還始終如壹地踐行自己的功夫理念。李小龍的成功不在於他的實戰能力有多強,而在於他對功夫本身的理解。這種理論素養也來源於李小龍的親身實踐。
雖然李小龍在好萊塢早期壹直是個平庸的明星,但回到香港後,李小龍憑借電影《唐山大兄》壹炮而紅。此時是1971年,成龍今年剛出道。此時李小龍31歲,而成龍剛好17歲。雖然年齡相差14歲,但兩人同時從事香港電影事業。由於好萊塢的經歷,李小龍回到香港之前,已經和嘉禾公司的老板鄒文懷談好了。
成龍跟隨他的哥哥洪金寶,在胡金銓等武術電影導演的劇組中擔任特技演員和武術指導。在李小龍中出名有點類似。洪金寶和成龍也很有名,但他們的老師於占元是京劇大師,而洪金寶和成龍是武術學生。那時候,像張徹和胡金銓這樣的人想拍武俠電影。由於對武術的不了解,他們利用這些京劇武生來制造電影中的武打場面。在李小龍出現之前,這些武生的武打場面是支撐武俠電影動作場面的基礎。
然而李小龍的出現幾乎改變了香港電影的走向。在李小龍之前,香港電影界推廣武俠片,尤其是導演胡金銓和張徹,而那些年負責武打場面的武打導演大多來自京劇團。中國傳統戲曲打鬥動作,結合現代電影技術,也能在短時間內滿足觀眾的觀影需求。然而,人們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弊端。畢竟國劇動作場面是寫意的,很多只是為了好看,離真正的打鬥相差甚遠。
李小龍更了解電影觀眾的心理需求,因為他生活在好萊塢。同時李小龍本身就是武術格鬥高手,所以他的動作貼近實戰,同時也結合了觀眾的觀影需求,也考慮了電影語言的適用性。綜合以上因素,李小龍對功夫片港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他原本希望投靠邵氏老板邵氏,卻因為工資沒談妥,李小龍轉投嘉禾的鄒文懷。
這個鄒文懷是誰?原來他之前也是邵氏電影公司的高管之壹,後來因為和邵吵架,出來自己開公司了。李小龍加入嘉禾公司的時候,他們公司剛剛開始運營。因為對邵的武俠片了如指掌,所以他為李小龍量身打造的電影《唐山大哥哥》既融合了傳統武俠片的優點,又突出了功夫格鬥的特點。要說鄒文懷是壹個成功的電影運營者,他非常善於把握觀眾心態,整合電影資源。
於是我們看電影《唐山大兄》,這部電影其實更像是傳統武俠電影的壹個變種,只是在這部電影中,功夫的動作場面更為突出。李小龍在片中從拳到肉的表現,充分展現了他作為武術家的風範。這個更貼近實戰的動作場面,立刻吸引了觀眾的目光。這部電影成功後,李小龍迅速拍出了精武門、猛龍過江等電影。
這個時候的成龍呢?面對功夫巨星李小龍,李小龍只是個跑龍套的演員。雖然只是壹個小演員,但成龍也很勇敢,在洪金寶等師兄弟的幫助下,他們在香港電影界的日子基本還過得去。最讓成龍感動的是李小龍在1973年的英年早逝。
李小龍去世前,事業剛剛步入正軌,但他創作的功夫電影其實並沒有發展。就連李小龍也有未完成的電影正在拍攝。李小龍的結局不僅讓世人唏噓,也給香港電影業留下了壹個爛攤子。誰將接替李小龍的位置成了整個電影界的難題。畢竟新開發的功夫電影已經顯示出了功效,這樣的商業價值讓很多電影人趨之若鶩。但是像李小龍這樣的功夫大師怎麽能隨便找呢?
這段時間要求成龍用李小龍的方式拍電影,延續李小龍的動作風格。但影響不大。而這個過程可能是導致成龍質疑李小龍動作難度的關鍵。畢竟在成龍看來,李小龍的動作不過是幾筆,並沒有什麽太花哨的地方。相反,我們看成龍的電影,他總是有壹個高難度的動作設計。
其實在這壹點上,我想很多網友都會被成龍誤導,誤以為功夫電影真的是簡單的動作難度問題。要知道功夫電影的對象還是功夫,李小龍之所以用這種方式展現功夫,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在李小龍看來,三拳兩腳才是功夫應該有的樣子。畢竟功夫不是雜耍,不需要太多花裏胡哨的招式支撐。
所以李小龍和成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後來,成龍也成功打入好萊塢,成為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按照這個獎項來說,成龍的影響力應該已經超過李小龍了,但是現在很多人在提到功夫巨星的時候還是會把李小龍放在成龍前面。要知道李小龍成名不到三年,成龍的成功是幾十年努力的結果。而且成龍在很多人心目中還是不如李小龍,這不免讓成龍感到委屈。
李小龍死後,成龍並沒有繼承李小龍的腳步。我們之前說過,成龍模仿李小龍拍了壹段時間電影,但是後來成龍發現永遠不可能成功。於是在1978左右,成龍改變了動作風格,壹舉成功。
但是,成龍和李小龍的成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雖然成龍也自稱是功夫片,但他的功夫更幽默。而且李小龍真的是壹種以擊倒對方為目的的功夫概念,所以我們看李小龍的電影總會讓人覺得心酸,而成龍的功夫電影更註重動作的觀賞性。
面對觀眾的態度,成龍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但他依然改變不了李小龍在華人世界的地位,因為李小龍已經成為華人精神世界的圖騰,成龍只是李小龍精神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