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哲學家皮克拉曾說:“擾亂人心的不是事物,而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無論觀點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其對待生活的態度自然是不同的。
像生活壹樣,它需要陽光。人的心靈也是如此,哪裏有陽光,哪裏就會燦爛輝煌。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悲觀者和樂觀者。悲觀主義者說:“這個世界上有數不清的墻。”而樂觀主義者常說:“這個世界上有無數扇門。”“門”和“墻”的區別在於,妳能否在陽光下看到世界的分水嶺。
如今在市場大潮中,經濟繁榮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很多人浮躁,心理不平衡,有這樣的想法和情緒。面對惡劣的環境和生活中的諸多困難,積極的心態很重要。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塞利格曼教授是最早提出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權威。他選取了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的11000名員工作為觀察對象。經過5年的追蹤,他發現習慣積極思維的經紀人業績比習慣消極思維的經紀人高88%,消極思考者的離職率是積極思考者的3倍。
積極思維能力強的人有三個特點:能坦然面對現實,有“人生有其意義”的價值觀,有實時解決問題的驚人能力。
有人說:“陽光思維就是把道路向光明切換。”這句話很有味道。
有兩種觀點。壹個是隨著人口的增加,能源會越來越少;另壹個是隨著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可利用資源將被開發。面對這兩種對立的觀點,樂觀者會相信後者,悲觀者會相信前者。
往好的方面想——這就是陽光思維。
如果妳不小心掉進了壹條小河溝裏,妳可以想:說不定會有壹條魚遊到妳的口袋裏,多好玩啊!
如果下雨天不小心把皮鞋當雨靴穿,可以想:這樣就有了換新的借口了。
如果妳心愛的女朋友突然分手了,這樣想:也許我註定要娶壹個比她更好的老婆。
如果妳不小心打碎了壹個舊瓷缸,妳還可以這樣想:我只是想換壹個新的,這不是“天意”。
這就是“往好的方面想”。
臺灣漫畫家蔡誌忠曾以橘子為例說:如果把橘子比作生活,壹種橘子又大又酸,壹種橘子又小又甜。有的人拿到大的會抱怨是酸的,拿到甜的會抱怨是小的。而我,當我得到壹個小橙子時,會慶幸它是甜的,當我得到壹個酸橙時,會慶幸它是大的。蔡先生很陽光。
還是那個老話題,冬天和春天。很多人會覺得冬天很難熬,但壹篇短文《冬寒》教我們在陽光裏看世界,在陽光裏看冬天:
冬寒是壹款多功能保鮮冷櫃,保存了溫暖,溫柔,自然,心靈,春天,天空,大地,幾千年悠久歷史的古老文明。寒冬讓自然強大,讓人類強大,讓春天充滿希望和妖嬈之美。
看,這真的讓我們很困惑到底是冬天好還是春天好。
有很多事情,人們在判斷的時候,會用不同的正反標準,從而產生完全不同的結論。例如:
對於漏鬥,有人說它“流過無數油水,卻從不為自己攔截壹滴”,也有人說它“嘴饞,永不滿足”。
對於石榴,有人說它“敢於袒露內心世界,是寬宏大量的表現”,也有人說它“肚子裏有東西,笑裂了嘴”。
至於流星,有人說它“在生命的最後壹刻發光”,也有人說它“偏離了正確的軌道,必然墜入黑暗的深淵”。
對於月亮,有人說它“在無邊的黑夜裏給地球帶來光明”,也有人說它“只是借助太陽的光輝炫耀自己”。
對於尺子,有人說它“因正直而敢量直”,也有人說它“總是用自己的標準去量別人”。
關於釘釘,有人說是“把別人的打擊變成自己的動力”,也有人說是“從來不主動進取,所以只能被動挨打”。
至於重量,有人說它“雖小,卻能有幾千斤之重”,也有人說它“壹輩子都在稱別人的重量,卻從來不知道自己的重量”。
對於竹筍,有人說是“敢為人先的先鋒”,也有人說是“削尖腦袋往上鉆的典範”。
諸如此類。
兩種不同的看法,壹種是晴天,壹種是陰天;壹個是正的,壹個是負的。這本書可以理解。但在生活中,看到更多積極向上的東西,才能讓世界更加陽光。
有人見雪,嘆道:“暴風雪又來了,氣溫又降了,路又堵了,出門不方便……”
然而,有些人有這樣的感覺:雪是歡快的,它是冬天的精神。有了雪,冬天不再寂寞,藍天有了閃閃發光的光點;有了雪,冬天不再蕭瑟,單調的大地會塗上白色的塊塊;有了雪,冬天成了未來的溫床,呵護著希望的成長...
看到晚霞,有人會感嘆:太陽下山了,白天消失了,黑暗來臨了,就像生命的終結,讓人感到憂郁...
但也有人會有這樣的感覺:西邊的太陽在親吻地平線,天邊堆積著五顏六色的雲彩。天篷像壹塊繡著華麗金邊的幹凈天鵝絨。嵌在天空卷軸中的雲,有的像險峻的山峰,有的像高背的駱駝,有的像奔騰的駿馬,都在緩緩移動變化。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慶祝今天的結束,迎接明天的到來。
有壹些新詞:窮人不叫窮人,叫“對待富人的人”;光棍不叫光棍,叫“要結婚的人”;老姑娘不叫老姑娘,叫“待嫁”;下崗工人不叫下崗,叫“帶薪工”。“等”字解決壹切煩惱。這不是陽光嗎?
陽光思維教會我們積極看待世界。
傳說有個秀才第三次去北京趕考,住在他常住的壹家店鋪裏。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壹個夢是他在墻上種卷心菜。第二個夢是下雨了,他戴著帽子和雨傘。第三個夢是他和他的堂兄躺在壹起,但是背對著背。
秀才第二天急忙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先生壹聽,連續拍大腿說,“妳最好回家。妳想想,在高墻上種菜不是徒勞嗎?戴帽子打雨傘不是沒必要嗎?”我和表妹躺在壹張床上,但是背對背。那不是沒救了嗎?"
秀才聽了,心灰意冷,回到店裏收拾行李,準備回家。店主很驚訝,問:“不是明天考試嗎?妳今天怎麽回老家了?”秀才說這說那,店主卻重新解夢:“我看妳這次壹定要留下來。妳想想,上墻種菜不是很高嗎?戴帽子打傘不就說明妳這次有準備了嗎?背著表姐躺在床上,不就說明妳該翻身了嗎?”
秀才壹聽,更有道理了,於是興高采烈地參加了考試,居然得了壹個探花。
這個傳說是否能說明問題,事情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事情的看法和分析。
被稱為“日本水泥大王”的淺野長晟正壹郎(1848 1930),年輕時只身來到東京謀生,當時身無分文。然而,當他看到東京街頭有人賣水時,他非常高興地想:“東京真是個好地方,連水都可以賣。看來我住在這裏不成問題。”當然,肯定有人會這樣想:“東京是個地獄般的地方。就連水也要花錢。看來在這裏生活很困難。”不同的心態造就不同的人生。
所以,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只是被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所影響。看待事物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陽光與否,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觀點承擔最終的結果。
壹個中年男人,家裏並不富裕,上有父母,下有正在成長的孩子,住在20平米的小房子裏。他的同學大多住的是100多平米的房子,有的人住的是別墅。
壹次同學聚會,大家不經意間聊到了房子的話題。有人同情地說:“妳怎麽解決妳的困難?”男人回答:“還不錯。我還年輕,健康,充滿希望。”他自信的表情令人欽佩。因為他看到的是積極向上的未來,陽光燦爛的未來。這就叫“人和陽光不壹樣”。
法國電影《蝴蝶巴比隆》於2002年上映。它描述了壹個天真無邪的8歲女孩麗莎偶然遇到了收集各種美麗的花的爺爺,他們因為想找到歐洲最稀有的蝴蝶伊莎貝拉而開始了他們的“萍水相逢”之旅。
麗莎壹次又壹次被單親媽媽忽視,但她從來不哭。她還是壹個陽光的孩子,不悲傷,但總在想辦法。影片中的主題曲令人難忘:
美麗的花朵為什麽會雕謝?因為這是遊戲的壹部分。
為什麽會有魔鬼和上帝?——就是讓好奇的人有話說。
為什麽木頭在火中會燃燒?它像毯子壹樣讓我們保持溫暖。
為什麽大海會有低潮?-讓人們說:更多。
太陽為什麽會消失?-為了地球另壹邊的裝飾。
狼為什麽要吃羊羔?因為他們也想吃東西。
這是陽光的童心。有時候我們也會想:為什麽人長大了卻不容易陽光?人長大了,會想的更多,那為什麽不面對太陽去想呢?這就是為什麽成年人沒有孩子快樂。
有人說,生命是壹個括號,左括號是出生,右括號是死亡。我們這輩子要做的就是填括號。在生活中,陽光心態可以算是壹門藝術,就是鍛造美好多彩的事物,培養豁達樂觀的好心情,填補括號。俗話說“內心悲傷的命運也會悲傷,心態決定命運。”
積極的態度是人生的陽光雨露,是成功的基石,使人的心靈健康堅強;消極心態是失敗的源頭,是生活的慢性殺手,使人陷在自己設置的某種陰影中無法自拔。
俗話說“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生活是壹面鏡子。如果妳對著它哭,它也會對著妳哭。妳對它微笑,它也對妳微笑。無論多麽艱難,多麽具有挑戰性,只要以積極的心態去對待,知足常樂,就能贏得灑脫的人生。即使得不到預期的結果,也可以俯仰天下,無愧於心。
生活需要積極的思考,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