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拜佛等宗教活動相比,“拜師”更具有地方性和靈活性。“拜師”的活動時間以農歷為準。農歷每月的第壹天和第十五天是固定的祭祀時間。這兩天壹般都在家裏舉行,形式比較簡單。主要是祭祀地主和神靈,擺放香爐、燭臺和供品,燒香祈福,然後燒紙。此外,還有各種其他的神的誕生日,形式上是隆重而莊嚴的。例如,在神的生日和土地的生日,尤其是在正月,“拜師”不僅活躍,而且規模大。家裏有祭祀,還要去“主殿”祭祀。我們也應該註意供品。有三種動物:豬、雞和魚。有特色潮汕小吃,發絲、乒乓球、水蜜桃,各種新鮮水果,必備紅燒鵝。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盛大的“迎老人”活動。寺廟應該提供特大香火,邀請歌仔戲表演,有儀仗隊遊行,燃放鞭炮和煙花。
“拜師”除了燒香燒紙,還有“要杯”的形式。拿兩個用竹頭或木頭做的杯子,祈禱,落地。如果兩片都是反面,那就是“笑杯”;如果兩邊都是正的,就是“穩杯”,不吉利;如果壹個是對的,壹個是錯的,那就是“聖杯”,這是個好兆頭,預示著祈禱的內容可以實現。這種形式也用於與諸神對話,聖杯意味著諸神同意妳的請求,反之亦然。
對神靈的崇拜是中國乃至全人類都存在的現象,潮汕人也是如此。比如《東籬誌》(明萬歷年間二年陳)裏說的“粵俗猶貴,廟堂興盛”。潮汕地區有數以千計的大大小小的寺廟。寺廟裏供奉的神包括自然神(天地之母、太陽神、月神、風雨神、山川之神、動植物之神...)、佛教神祗、道教神祗、帝王、聖賢、英雄、清官等等。在農歷正月初壹和十五,可以看到提著籃子的婦女在寺廟之間奔跑,虔誠地祭拜。神仙在潮汕統稱為“老爺”。為什麽潮人那麽執著於神的崇拜,很多神壹起崇拜?應該說有壹定的地理和歷史原因。潮汕地處沿海,也是蠻夷之地。自古以來自然災害多,文化發展較晚。原始宗教思想的基礎導致了對上帝的信仰,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了思維的概念。當人遇到自己無法掌控的命運時,很容易萌發對上帝的信仰。人們信仰上帝,崇拜上帝,無論是偶像還是自然形象,因為他們認為這對他們有用,有益。其實很難定位拜神這種東西。可以說是封建迷信,也可以說是信仰。信仰是個好東西,人離不開信仰。人總有壹些精神寄托和精神支撐,但信多了就成了迷信。今天的潮汕人和世界上其他民族壹樣,相信世界上沒有神,但拜個神也無妨,至少在精神上得到安慰。所謂“信其有而不信其無”,基本繼承了社會上漢族人的傳統信仰。由於各種祭祀活動,潮汕的神靈增多,寺廟增多,逐漸成為民俗文化中典型而有特色的壹部分。
“大師”的分類與拜師程序
潮汕人非常重視節日,祭拜祖先,這在明朝中期成為壹種固定的社會習俗,壹直流傳至今。“祖父”最初是舊社會對老板或主人的尊稱,用它來稱呼上帝,表現了普通人對神靈的崇敬。王應奎《柳南隨筆》第五日刊行:“前明士紳,只以九卿稱老爺,字林稱老爺,外臣稱老爺,其余稱老爺,鄉人稱老人。”清代四品晶官以上稱大人,五品以下稱老爺。在舊社會,士紳也被稱為主人,仆人稱主人為主人。在潮州人當中,既崇拜原始道教、佛教、民間的神,也崇拜福建、南越當地的鬼神,還有本土的神。所以潮汕地區的神名很多,寺廟祠堂比比皆是。寺廟無論大小,都受朝信規管,統稱為“老爺宮”,神靈壹般稱為“老爺廟”。在潮汕民俗村的小廟裏,有很多潮州人自己創造的神靈。潮人深知“上帝是人造”的奧秘,需要什麽就能創造什麽,非常得心應手。它的形象基於三個方面:古今英雄豪傑,各族姓氏祖先,各種神話傳說。他們有意識地認為這些“自己的”神是最可靠的,能在關鍵時刻給人保護,崇拜的頻率最高。通常所謂的“拜主”指的是拜這些土地神。“大師”是各種神的統稱。其中包括:
1.古今英雄。尤其是那些為當地人民做了好事的人,死後被奉為神靈。
第二,祖先崇拜制度。除了祭拜祖先,供奉潮州人共同祖先的“三山王廟”更是遍布潮汕。
第三,當地傳說。如《萊蕪女神》《風雨賢人》
玉賢寺是供奉雨神的寺廟。相傳宋代有神童孫道者,被尊為雨神。揭東、潮安、潮陽、饒平四縣有玉賢祠。尤其是揭陽市揭東縣羅瑜鎮的“風雨賢祠”,更是因為與南宋愛國詩人謝翺有關而出名。謝傲(1249—1295),本名高煜,本名Xi法子,是耿樂公爵。他不僅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反抗元朝的民族英雄。同時,他也是揭陽市乃至粵東20多萬謝氏居民的祖先。謝翺祖籍福建長溪。他的祖先謝邦彥是宋代著名的詩人。其父謝曜撰寫了《春秋》和《左氏辨證》,流傳於世。宋度宗鹹淳二年(1266),謝翺隨父遷居臨安時才17歲。他已經能寫詩和散文了,而且他的名聲很好。宋度宗鹹淳十年(1274)六月,元世祖上書討伐宋朝。宋景炎元年(1276)七月,南澗府(今福建省南平市)文天祥號召各方起兵護宋。在愛國義憤的激勵下,謝翺傾其所有,致力於國家的災難,並帶領項勇到文天祥,在那裏他被任命為“顧問參軍”。景延二年(1277),謝翺陪文天祥護送閔,南行,入漳州,再到梅縣,攻取潮陽。當時,隨軍而來的謝翺妻子已有身孕,不久在朝陽後江的船上生下壹子,取名懷虎,字醉仙。後來在揭陽、海豐等地的戰鬥中,文天祥落入敵手,謝翺機智地起飛,潛回潮陽,找到妻兒,隱居在白土村,秘密組織到,組織抗元。王小姐說:
”謝翺選擇農歷二月十六日,宋太祖的生日,舉行“長春節”,是為了讓潮汕地區的村民不忘宋國,激發反元情緒。為了讓元兵起疑,就隨便叫它紀念‘風雨聖人’。現在揭東縣玉嬌鎮大郊村的‘風雨聖人廟’,就是謝翺當年所倡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的寄托和體現。”
祭祀祖先壹般在每年農歷的春分或秋分舉行,所以常有“春秋兩節”的說法,有的在三月三日或九月九日,有的在冬節。
祭祀的前壹天晚上,要在天井裏支起香案,祭祀天地,宰殺壹頭豬和壹只羊。
第二天壹大早,就開始敲鑼告訴公眾。此時,信眾聞聲絡繹不絕,祠堂裏紅燭高燒,燈火通明,鼓樂齊鳴。然後吩咐執事們各做各的,然後把龕主領出來,把神像排列好。入神前,先以焚香送祖,先人跪拜上香。參與者按照他們的世代和年齡被整齊地安排。祭祖之初,首先有舉薦,行首有禮物,祭祖有酒,參與者有三拜。然後跪下聽祭文,祭文由禮生念。誦畢,眾將再拜,最後薦米薦茶,獻錢,取錢。祭祖結束後,祭品中的豬羊肉按參加人數分給每人,稱為賞肉。在祭祖期間,壹些人還會邀請戲班表演幾天,這從明朝開始每年都會發生,因此成為潮汕的壹大民俗。
“拜師”對潮汕人的影響
潮汕人喜歡信佛,崇拜上帝。在我看來,“拜師”是潮汕女人婚後的“專利”。無論信佛還是皈依基督教,都信奉“善”字,不欺弱者,布施救孤,彰顯美德。其實他們對神的崇拜並不是無知和迷信,而是出於給家庭生活增加更多的保險渠道。潮汕地區是天然的市場經濟。男人出去做生意,風險不可預知。女人幫不上忙。他們只在家裏祈禱,當然也有生孩子的願望。
在他們看來,拜師是壹件神聖的事情。他們應該在拜師前洗澡,換衣服,梳頭。況且天天拜的師傅也不壹樣。
初壹,十五。玉皇大帝
初二,十六。地主老爺
初三,十七歲。馬祖
四年級,十八歲。財神
第五天,第十九天。五谷木
六年級,二十年級。珍珠皇後
第七天,第二十壹天。三山王
第八天,二十二。壽星宮
第九和第二十三天。觀音菩薩
10號,24號。佛
初十壹,初二十五。叔祖父
十二,二十六。騷姆仙
十三,二十七。何仙姑
十四,二十八。太白金星
最後兩天,碩士周末。我們國家的爺爺太多了。所以認為男女都是自助餐式的,沒有規定哪天拜哪個爺爺。這是絕對的市場經濟,妳可以選擇。)
在潮汕地區,無論大街小巷,最多的都是寺廟。不僅僅是壹個糧店。長時間的樹也是當地人跪拜的對象。而在壹年之中,最盛大的是在年底。據說年底的時候,所有的高手都在天上開會。這時候家家都要大張旗鼓地拜主人。佛教,水果,三生,應有盡有。而且要看妳禮拜的日子,半夜壹切正常。衣服,帽子和錢(用於在天上購物)應該是為崇拜者制作的,崇拜結束後,所有這些都將被燒成灰燼。
所以,壹年到頭,潮汕人晚上都不出門。當有醜陋疲憊的人在家裏燒臟衣服和錢的時候。無論如何,鬼都會害怕,何況人。
到了第五天,所有的高手都會下來工作。潮汕人又忙了,又要接師傅了。等到師傅被接走的時候,壹些老弱病殘已經累得病倒了。他們嚇壞了,以為拜者不滿意,又補上了。
潮汕人相信風水運氣。出去工作靠好日子,買房靠好日子,結婚靠好日子,上任靠好日子,買股票靠好日子。據說有些孩子也想看到美好的壹天...不知道高考該不該是個好日子。
潮汕地區的任何壹座寺廟,壹年四季香火鼎盛。生意非常好。最後我發現潮汕人不拜師。他們的意思並不是感謝他帶給他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他們在懇求老爺。在壹些寺廟裏,妳經常可以看到壹些忠實的男女。他們把供品放在桌子上,加上香油,點上香,然後跪在大師面前膜拜。朝拜時,他口若懸河。
藥店對商品的需求就像壹個輪轉。
開診所的人要求顧客如雲。
經營壽衣商店的購物者正在尋找壹個繁榮的生意。
玻璃店老板乞求冰雹。
出租車司機乞求下雨和臺風。
……
From /view/1275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