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相出生於布依族,13歲,29歲入選翰林庶吉士。弘治十七年(1504),任兵部尚書。當時是在大同北部邊境告急。王廷相寫了壹封信,表示他將采取權宜之計,並初步顯示了他在軍事改革方面的遠大抱負和非凡才能。後逐步升任山東副軍史、湖廣巡撫史、四川巡撫右副建議、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建議、兵部尚書、少保親王、太保親王等職。嘉靖二十年(1541),因郭勛案被革職回鄉。死於1544,葬於宜豐鎮東二裏許(今宜豐鄉老軍營村南)。
王廷相決心終生改革。他不僅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提出了壹系列改革措施,而且在教育、哲學、文學等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在山東任職期間,引進文化教育,改變士風,主張改革教育和科舉制度,提出“學而優則仕”,堅持正面教育。張伯興(1651—1725),宜豐(今蘭考縣東)人,清康熙時期著名的清官。他由縣生提拔,後成為秀才。中了進士後,他回到家鄉沒日沒夜地讀書。幾年後,我又去吏部試了壹次,被授予內閣書。歷任中書舍人、集寧道長、江蘇按察使、福建巡撫、江蘇巡撫、倉場侍郎、戶部右侍郎、禮部尚書。他為官清廉,康熙帝稱贊他為“天下第壹清官”。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勤政為民,利民為民,但對金錢壹點都不沾邊。他如仇人壹般狠毒,從不與貪官為伍,敢於反抗上級的勒索。他有壹句名言:“壹粒谷物是我的榮譽;兩分錢是人民的精華。寬壹分,給人民多壹分;拿壹便士吧,我壹文不值。“正因為如此,他受到了加裏州長和他那幫人的嫉妒。推薦壹個正直的官員時,沒有壹個上級推薦他,而是康熙皇帝親自推薦的。他離開江蘇赴任時,沿途百姓為他送行,並稱贊他:為官幾年,“江南不再飲壹杯水”。當時“天下之誠者,雖皆知為公。“張伯興的壹生不僅以他的政治聲音而著稱,而且著述豐富。代表作有《從困難中學習的記錄》、《從持續的困難中學習的記錄》、《從經濟中生活的學習》、《正義堂文集》、《紫雪文集》、《從廣闊的領域思考的記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