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風信子
我喜歡溫暖濕潤的冬天,涼爽略幹的夏天,陽光充足或半多雲的環境。和肥料壹樣,應該是排水良好的肥沃沙壤土,避免過濕或過粘的土壤。風信子的鱗莖有夏季休眠的習性,秋冬生根,早春萌發新芽,3月開花,6月初枯萎。風信子生長期間,鱗莖在2 ~ 6℃的低溫下生長最好。芽萌發最適溫度為5 ~ 10℃,葉生長最適溫度為5 ~ 12℃,最適花期為15 ~ 18℃。鱗莖貯藏溫度為20 ~ 28℃,最適溫度為25℃,最適合花芽分化。能經受短期霜凍。
購買和種植
選擇和購買
購買種頭時,最好選擇皮色鮮艷、質地結實、無病斑、無蟲口的。通常種皮的顏色基本可以判斷它開出什麽顏色的花。比如皮膚紫紅色的會有紫紅色的花,白色的會有白色的花。但有些雜交育成的品種顏色復雜,有時無法分辨,購買前壹定要問清楚經營者。種頭買回後,為了打破休眠期,要放在冰箱最低的壹格,放壹個月左右,以便以後順利開花。但是從冰箱裏拿出來的時候,最好放在陰涼的地方放七八天再播種。
培養
盆栽風信子
風信子的栽培方式有兩種:壹是盆栽,選擇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施足基肥,6月5438+10月將種球種在盆中,每個小盆種1球,大盆種3-4球,然後覆土,種植深度5-8 cm。種植後保持土壤濕潤,註意增施磷鉀肥。約120天後開花,開花前後受精1次。6月植株枯萎後,將鱗莖挖出來,曬幹,存放在室內,溫度不超過28℃。風信子開花後,如果種頭保存完好,第二年就有希望再次開花。但由於這種頭已經退化,即使有可能存活,其植株也會變矮,花葶會趨於萎縮,無法保留,最好在第二年購買新的種頭進行培育。二是水培。12年2月,可將種頭放入廣口玻璃瓶中,加少許木炭,有助於消毒防腐。它的種子頭只能蘸到球底。然後放在暗處,用黑布蓋住瓶子。這樣20多天後,根就會在全黑的環境中發芽,然後就可以拿出來接受陽光了。剛開始壹天壹兩個小時,後來逐漸增加到七八個小時。如果天氣變化不大,可能會在春節開花。有很多家庭把風信子養在壹個像葫蘆壹樣的特殊瓶子裏。在上半部分,妳可以看到它的花簇,在下半部分,妳可以看到壹束粗大的白色根莖。這種花和根的景象,除了大花蕙蘭,很難看到。在生長期,需要不斷澆水。如果留在土裏,花期過後要把花莖剪掉,讓葉子自然枯萎,每年都要追肥。但有些品種種植幾年後花會越來越少;如果開花後想儲存,需要拔掉。葉子自然晾幹後,剪下葉子。最好放在有鋸末的透氣袋裏,放在幹燥通風陰涼的地方。風信子也被稱為水仙花或五彩水仙。風信子喜歡涼爽、潮濕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它更耐低溫,但怕熱。適宜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生長,在粘性土壤中生長不佳。風信子鱗莖長到19 cm才能開花。每年3-4月開花。風信子栽培首先要挑選健壯飽滿的鱗莖,事先陰幹,6月5438+2月放入陶罐中,將1份粗砂、碎塘泥、1份腐熟米糠拌入營養土中,將鱗莖埋入土中,用土蓋2-3 cm,置於向陽處。壹開始不要給它們澆太多水,直到葉子接觸土壤。開花後,剪去莖,再次施肥。7-8月休眠期,此時鱗莖不會生長,應在6-7月挖出,放在陰涼處,不要在陽光下暴曬,直到中秋節或至65438+2月後再栽入盆中。也可以像水仙花壹樣澆水。水培風信子,65438+二月可以把種球放在廣口玻璃瓶裏,加壹點木炭有助於防腐消毒。它的種球只能浸到球底,但放在暗處,瓶上蓋黑布,這樣在全黑環境下發芽20天左右,就放在戶外暴曬了。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壹天發光1-2小時,之後逐漸增加到7-8小時。大部分能在天氣好的春節開花。風信子開花後,如果鱗莖保存完好,第二年仍能開花,但花會變短,花葶會萎縮,主要是因為鱗莖已經退化。因此,風信子最好在種植壹年後再購買新的鱗莖。
生態習慣
中國的沿海地區和小亞細亞的原產地喜歡陽光充足和潮濕的環境,並要求排水良好和肥沃的沙壤土。耐寒,在暖冬地區秋季生根,早春出土新芽,3月開花,5月下旬果實成熟,6月初地面部分枯萎進入休眠。休眠期花芽分化,分化的最適溫度約為25℃,分化過程約為65438±0月。從花芽分化到伸長生長應有兩個月左右的低溫階段,溫度不超過13C。商品鱗莖的花芽已經全部分化。
繁育方法
主要育種方法是分球,用種子進行育種。
分裂球傳播
6月份把燈泡挖回來後,把大球和子球分開。“大球秋天種下後,第二年早春就能開花,子球需要培育3年才能開花。由於風信子自然球分布率低,母株種植壹年後只能生出L ~ 2個球。為了提高繁殖系數,在夏季休眠期可以用閹割來刺激大球長出球來。方法是在8月份,花芽已經形成的時候,將鱗莖底部的壹部分莖盤均勻挖開,使莖盤處的傷口凹進去,然後用刀自下而上縱橫切開,做壹個十字切口,直抵鱗莖內的芽中心。此時會流出粘液,用0.1%升汞水塗抹消毒,然後在烈日下暴曬1 ~ 2小時,再均勻塗抹。室溫保持在265438±0C左右,這樣可以產生愈傷組織。當鱗片擴大後,溫度逐漸上升到30℃,相對濕度為85%,三個月左右形成許多小鱗莖。用這種方法誘導的小鱗莖在培養3 ~ 4年後開花。
種子繁殖
多用於培育新品種。秋季播種於冷床上的培養土中,覆蓋65438±0cm,6月底和次年2月初發芽。由幼苗培養的鱗莖將在4-5年後開花。種子的發芽能力在壹般貯藏條件下可保持3年。
栽培技術
風信子應選擇排水良好、不太幹燥的砂質壤土,中性至微堿性。種植前應施足基肥,避免大田栽培。栽培方法包括露地栽培、盆栽、推廣栽培和水培。
土地耕作
應該在6月5438+00 ~ 11進行,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壤是最重要的條件。種植前施足基肥,上面加壹層薄沙,然後按15 cm ~ 18 cm的間距排列鱗莖,覆土5 cm ~ 8 cm。並用草覆蓋以保持土壤疏松和濕潤。壹般開花前沒有其他管理。如果開花後不收獲種子,就要把莖切掉,以促進鱗莖的發育,切的位置盡量在莖的頂端。6月初可以將鱗莖挖出來,攤開存放在冷庫中,夏季溫度不要超過28℃。
盆栽
使用壤土、腐殖土、細砂等混合營養土。壹般壺壹個直徑10cm的球,壺兩個或三個直徑15cm的球。然後把盆埋在土裏,蓋上10cm ~ 15cm的土。7 ~ 8周後,芽長到65,438+00。
水培法
容器裝滿幹凈的水,放在黑暗的地方。選擇壹個大球,使球根底部浸入水中。當根長到10 cm時,將它移到明亮的地方,暴露在陽光下。室溫保持在15C左右,10月種植,年底開花。
促成栽培
7月底以後,鱗莖經過8C低溫處理70 ~ 75天,然後在6月初盆栽,10,在溫室中栽培,這樣就可以在年底開花了。由於栽培品種的敏感性差異很大,在推廣栽培時要選擇適合推廣的品種。
風信子栽培的四個要點
種子球選擇
風信子開花所需的養分主要由球莖葉中儲存的養分提供。只要選擇表皮無損傷、肉質鱗片無過度收縮的鱗莖,就能開出豐富美麗的花朵。
土壤要求
它要求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團粒結構好,pH值6 ~ 7。培養土可按腐殖土5∶園土3∶粗砂1.5∶骨粉0.5的比例配制;種植前,可在土壤溫度達到10 ~ 15℃後,立即用福爾馬林等化學藥劑在土壤表面覆蓋壹層薄膜。天氣轉暖三天後可以揭膜,在空氣中種植1天,保持土壤濕潤。白色風信子
照明
風信子只需要5000Lx以上就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如果光線太弱,植物會很瘦,莖太長,芽很小,花會很早枯萎,葉子會變黃。在1米左右可以用白熾燈來補光。但是,過多的光照也會造成葉片和花瓣的灼傷或縮短花期。
溫度和濕度調節
溫度過高,甚至高於35℃時,花芽分化會受到抑制,出現異常生長,盲花率增加;如果溫度太低,花苞會被凍壞。土壤濕度應保持在60%至70%之間。過高的話,根系呼吸會受到抑制,容易腐爛。如果太低,地上部分會枯萎甚至死亡。空氣濕度要保持在80%左右,可以通過向地面噴水、灑水來增加濕度,也可以通過通風來降低濕度。
編輯本段中的病蟲害及其防治
核盤菌危害幼苗和鱗莖,裂瓣病危害花朵,莖線蟲病危害地上部分。采集鱗莖時,應將受傷或患病的鱗莖除去,貯藏鱗莖時,室內應通風。風信子病害防治應以加強管理為基礎,以積極預防和綜合防治為原則。由於溫室風信子生長期短,主要發生病害。風信子常見的病害有芽腐病、軟腐病、菌核病和病毒病。種植前對基質進行嚴格消毒,對種球進行清洗消毒,生長期每7天噴灑1000倍多菌靈或百菌清,交替使用,可在壹定程度上抑制病菌的傳播。嚴格控制澆水量,加強通風管理,控制環境空氣相對濕度,及時拔除中心病株,可大大降低發病率。
生產和種植技術培訓材料
溫度處理
1.1簡介風信子原產於小亞細亞,荷蘭現有栽培品種為風信子東方品系藍色品種,於16世紀中葉傳入荷蘭。作為百合科的壹員,風信子以鱗莖的形式越冬。本世紀初,花卉種植者開始在溫室中生產風信子,並在壹定溫度下處理。和郁金香等球根植物壹樣,它的鱗莖需要低溫保存壹段時間,否則無法結出高質量的花朵和足夠長的莖。1.2用途:介紹風信子可以為消費者提供盆栽和切花。1.3用法:每盆盆花中種植壹個或多個風信子鱗莖,鱗莖經溫度處理後即可開花。盆栽風信子通常在花序上最低的小花開始分離時出售。如果植物在這個階段被移出溫室,它被稱為“出芽風信子”。盆栽風信子雖然要種植不同規格的鱗莖,但通常的大小都在17-18、18-19或19 cm以上。1.4用途:切花為了生產切花風信子,將種球種植在栽培盒中。如上所述,通過溫度處理促進開花。可采用不同規格的種球進行生產,但常見的尺寸有15-16、16-17或18 cm。風信子在65438±0.5℃下的生長過程包括葉片形成期、花形成期和拔節期。通過提前花期,提供最有效的低溫期,可以促進種球開花。這就是地中海種植的風信子往往能提早開花的原因。通過在種球的種植階段保持高溫,可以加速葉片形成期,因此也提前了花形成期。與其他球根植物相比,風信子通過特殊的溫度處理使其提前成花。實現這壹目標的壹個方法是在種球生長期間提高土壤溫度。這種方法很少使用,因為其成本很高。更常見的是將種球提早挖出,同時在空調室內進行溫度處理,以促進成花。采挖時間和處理溫度是風信子盆栽與切花的區別因素。1.6將準備好的風信子種球在6月20日左右挖出,然後進行壹系列的溫度處理,促進成花。根據鱗莖的生長地、品種和采挖期,8月下旬花朵將完全成型。技術上稱之為“G階段”。直到風信子中的花序形成,最後的小花才能被識別,這壹階段才達到。延長期將從這裏繼續。準備好的鱗莖通常用於盆栽植物。風信子在65438+2月底開花,而切花風信子在65438+10月中旬開花。風信子中1.7未準備好的風信子鱗莖後來(6月20日以後)被挖出,然後得到壹個適宜成花的最適溫度。在此處理期間,達到G期,盡管與制備的風信子種子球相比稍慢。所提供的溫度將壹直保持到種植者想要開始風信子的延長期。這意味著在達到G階段後將提供延遲的生長溫度。對於沒有準備好的種子來說,到了G階段就不是很重要了。盡管事實上在延長期開始時,G期有時沒有達到。因為鱗莖不是很早就種下的,所以以後的栽培不會有問題。作為盆栽植物,未準備的風信子鱗莖壹般在65438+10月1後開花,而切花則在65438+10月中旬後開花。65438±0.8中溫處理對於制備的風信子,在達到G期後保持65438±0.7℃的溫度。這可以促進植物進入伸長階段。盡管成花期已經結束,但中溫處理仍能影響花的質量。在17℃的溫度下,無疑是有利的。此處不建議使用17℃以下的中間溫度,因為這可能會造成青黴菌感染的風險,對風信子的品質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花序中未成熟或幹燥的小花比例可能增加,盲花、蕾腐等問題隨之而來。對於無準備的風信子,中間溫度在種植前第四周開始,同時開始延長期。如果是65438+2月15之後種植,那麽種植前的溫度應該是25℃,而不是17℃。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根的形成,避免青黴菌的感染。不過下壹個低溫期還得延長1-2周。
盆栽風信子的種植步驟
2.1溫室、栽培箱和盆栽土概述,請參考郁金香材料第四章。2.2準備好的風信子應在到達後立即種植。如果必須擱置壹段時間,應放在敞口容器中,並放在溫度為17-20℃的通風室內。通風量可按以下方法計算:-在17℃時,100升種球為每小時2立方米;-20℃時,100升種子球每小時6-10立方米。任何更高的溫度都會延遲花的形成。17℃以下的溫度導致空氣中相對濕度大,進而使青黴菌侵染種球組織,如形成的根。這對開花的質量有負面影響。未準備好的種子應在以下溫度下保存:-23-25℃,通風量為100升種子,每小時6-10立方米,直至播種前4周;-在17℃時,通風量為100升種子,每小時2立方米。2.3種植時間風信子的種植時間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是否準備好了。將準備好的風信子種子放入培養箱的最佳時間是9月下旬。適宜在5438年6月+10月種植,無需準備。-低溫處理階段。如果種子儲存在沒有空調的生根室或室外儲存箱中,在溫度沒有達到13℃或更低(最好是9℃)時不能種植。較高的溫度會使根系不良,增加鐮刀菌感染的風險,並延緩生長。因此,在種植之前,可以將種子球在13℃下放置幾周。-理想的花期。從期望的花期向後,可以獲得正確的種植期。-每個品種在不同階段所需的冷處理時間。-多樣性。並不是所有的品種都適合隨時栽培。除了成花階段和冷處理階段之外,還有其他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如太高或太軟,植株虛弱。2.4種植方法每盆最好種植1或3-5個鱗莖。臉盆底部必須有壹個排水的口。有幾種土壤或pH值為6-7的混合物可以作為盆栽土壤。為了防止因種植風信子球莖而引起的瘙癢,在種植前將它們噴濕。但是,不允許將種子浸泡在水中,因為這將導致歐文氏菌感染的風險。種植時,可將花盆裝滿土,將種球壓入土中。同樣值得註意的是風信子生根時的反應會將它推出土壤。在種植季節結束時,需要在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以避免生根室出現類似的問題。可以壓壹層粗砂(至少3 cm)或者在種子球頂部覆蓋壹層泡沫塑料。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種植者有時會在上面放上架子。三至四周後,種子已完全生根,因此必須拆除覆蓋在上面的架子,以免影響芽,下次栽培時可重復使用架子。種植密度取決於盆的大小,但每平方米不超過200粒。種植後,花盆應完全澆水,但不要過度。因為過濕的盆栽土壤會降低生根環境的質量,還會增加腐黴感染的風險。
作物保護、疾病和生理失調
7.1常規土壤處理為了防止室外土壤冷處理時病害的發生,宜每年使用新鮮土壤。這樣,就不需要對土壤進行常規處理。如果土壤以前用過,可以用來放盆或者蓋種球。使用前建議進行常規土壤消毒,以避免絲核菌的發生。這種常規的土壤處理方法與郁金香種植前的土壤處理是壹致的。另外,妳可以參考常規的土壤處理方法,我們建議妳咨詢當地相關部門。7.2燈泡的處理涉及各種處理燈泡的方法。請參考郁金香手冊第7章“處理燈泡”。預防真菌性疾病的第壹個保護措施是正確遵循上面提到的培養步驟。關於種球的處理以防止真菌,請參考荷蘭國際花卉中心關於種球的每月信息通知或咨詢當地咨詢部門或供應商。如果能在風信子播種後立即提供9℃的溫度,冷處理時花芽完全暴露而不覆土,就沒有必要用殺菌劑處理種子。7.3寄生頂腐病植株的壹部分位於花序上部,稱為“頂腐病”,常伴有葉尖褐斑。病因學這種腐爛多由正常情況下隨機存在的寄生蟲引起,包括小花幹燥後開始侵染的植物(生理芽腐)或已被寄生細菌提前侵染的植物(寄生芽腐),然後寄生蟲可引起最初的侵染。真菌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從受汙染的土壤開始感染植物(甚至在種植前)。鑒別標誌是壹些小花上有不規則的形狀和亮棕色鋸齒狀疤痕。外葉片上的發生率略低。更嚴重的感染是斑點變大,植物的葉子變成褐色,在溫室種植時,可以看到蛛網狀真菌的生長痕跡。這種感染往往是區域性的,當土壤溫度升高時會加劇。鐮刀菌的感染發生在種子球的根開始生長的時候。壹旦感染,根尖保持白色,而根冠腐爛。種球的水供應中斷,導致花序幹燥,通常隨後是頂部腐爛或植物生長遲緩。影響真菌生長的主要因素有:溫度超過9℃,移入溫室而沒有進行足夠的低溫處理。薊馬危害的標誌(薊馬是體型小、細長、深褐色的害蟲)是植物的葉片和花序上有小白點。這是由害蟲吮吸幼小的植物組織造成的。然後這些瀕臨滅絕的地方變成褐色並死去。花序枯萎死亡,死亡部分成為寄生蟲的食物來源。這種感染只發生在生根室內,溫度升高時會加劇。預防方法——經常使用新土作為盆土。受感染的土壤在使用前用常規方法處理。-自然冷處理和生根室應保持在規定的溫度。7.4青黴菌的最初癥狀(儲存期間腐爛)可在種植前立即看到。在根尖,真菌感染的部分是幹燥的。切根時,可以看到周圍組織呈淺棕色。在小種子球脫落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同樣顏色的組織。種子在儲存和隨後的種植過程中會繼續腐爛。受感染的球莖有短芽,球莖本身很少或沒有根。植物容易倒伏。這種真菌感染也發生在種球的受傷部位。感染部位有白色至藍綠色的真菌生長。下面的組織是褐色的,柔軟的,但是這種侵染沒有擴展到根盤,對開花質量沒有不良影響。病因這種感染是由不同的青黴菌種引起的,如疣狀青黴菌。“粉紅珍珠”及其變種容易通過根尖侵染。這種感染主要發生在低溫貯藏室(17℃以下),濕度高於70%。還有壹個原因是種子球受傷造成的。防治方法——防止芽或根過早形成。到達後立即種植(尤其是“粉紅珍珠”及其變種)。-在儲藏室中,保持規定的恒溫,並使空氣流通。在整個儲存期間,保持濕度低於70%。7.5歐文氏菌(軟腐病)在溫室中,嚴重感染的鱗莖不再發芽。種球變軟,種球組織透明,有白色或黃色斑點。這些受感染的球莖還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輕度感染的癥狀是:從葉片基部開始形成壹些潮濕、深綠色的長區域。先是生長受阻,然後植物枯萎直至死亡。病因該病由歐文氏菌引起。這種細菌多為寄生,主要感染被冷凍或水分過多的組織。當溫度過高或土壤過濕時,另壹種感染形式來自傷口,過早的根或小種子脫落。這個問題主要是秋季自然冷處理時土壤溫度過高或過濕造成的。代爾夫特布魯和卡內基是高感品種。不用擔心伴隨這種病的“黃病”。這種病在溫室裏不會傳染。雖然受感染的組織通常呈現出黃油色,但感染不會發生在其他部位。防治方法——通常種植種球是在推薦的條件下進行,即自然處理或生根室保持低溫(9℃),不要太潮濕。-在種植和整個溫室期間,移除受感染的球莖和植物。這可以防止歐文氏菌通過灌溉水傳播到鄰近的球莖。7.6生理性芽腐這種芽腐還表現為部分花序頂端小花腐爛的癥狀。但是,葉子通常不會受損。生理芽腐病的早期癥狀是白色而不是乳白色。經常出現在搬進房間的過程中或者之後不久。這些被感染的小花的雄蕊玻璃化,枯萎或枯萎。在溫暖潮濕的溫室環境中,這些枯死的花朵為周圍經常存在的腐敗菌、真菌和蟎蟲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條件。如果感染是由歐文氏菌引起的,感染的小花呈灰白色(然後變成褐色)。它們潮濕、發臭並最終腐爛。相鄰的小花看起來也玻璃化了。如果感染了青黴菌,癥狀是藍綠色的,花朵腐爛。在栽培過程的最後階段,特別是當植物準備投放市場時,真菌會感染頂部的小花。莖的顏色是紅棕色的,小花持續綠色,可以看到藍綠色的真菌生長。如果準備進入市場的風信子處於寒冷潮濕的條件下,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生理芽腐的主要原因是最後壹朵小花脫水,是短時間冷處理造成的。對這種芽腐病是否敏感,要看不同品種和鱗莖的大小。比如《粉紅珍珠》比《安娜·瑪麗》更敏感。感染的另壹個原因是青黴菌或歐文氏菌通常會感染幹燥的小花,然後轉移到其他鄰近的小花上。如果未感染的小花被真菌感染,就會幹枯(盲花)。防治方法——保證種植種子的生根室和自然處理溫度保持在9℃恒溫,9℃以外的處理要采取補償措施。-不要過早地將種子搬進室內,並為每個品種提供所需的冷處理。-溫室期間保持23-25℃的恒溫,種植期間溫降不得大於1-2℃,避免溫室氣候相對濕度大造成青黴菌感染。千萬不要給花序澆水,尤其是在最後階段。-在運輸之前,如果不能提供存儲,不要使盆中的土壤太濕,並確保植物之間有足夠的空氣流通。7.7“頂端變綠”有些花序頂端的小花保持綠色,嚴重時會遍布整個花的頂端。病因是低溫處理不當引起的紊亂;處理時間太短或溫度不正確都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壹些品種,如“粉紅珍珠”及其變種和“揚·博斯”,對這種不平衡比其他品種更敏感。控制方法——培養後,按照規定的冷處理時期和低溫進行操作。7.8“花序生長歪斜”在將鱗莖移入溫室後,風信子花莖的最上部生長變得歪斜。原因是在風信子的大花序中,壹些花莖和附著的小花比其他的長得快,如代爾夫特藍及其變種,卡耐基和L'Innocence。這種性狀不是我們所預期的,這種不平衡在風信子中更為常見,風信子種植較早,花序較大。防治方法——種植後,采用規定的冷處理和低溫標準——保持溫室溫度略低(18-17℃),也可防止花序歪斜的發生。7.9“頂端開花”與正常生長狀態不同,頂端的小花比下部的小花早開花。這些花的花序通常短而強壯。這種病因學上的不平衡是由於在將植物移入室內之前缺乏對品種的冷處理造成的。每個品種對這種病的敏感程度不同。防治方法——種植後,按照規定的冷處理和低溫標準操作。
我希望妳的風信子很快開花。
作者Jas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