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潭被譽為滇中第壹古剎。同時,它也以四大奇觀而聞名。所謂四大奇觀是、宋、白、茗茶和明陵。
黑龍潭位於昆明北郊龍泉山五龍峰腳下。據《漢書·地理》記載,宜州澠池縣西北有黑水寺。清代雲貴總督阮元考證雲:滇池縣有壹座黑水寺,建於此處,或遺址在唐、梅、宋、白之間,龍宮為下移者。也就是說漢代的黑水寺就是現在的黑龍潭道觀,是雲南第壹名勝。因為傳說雲南龍王黑龍的龍宮就在這裏,而且這裏的池水壹年四季都不會枯竭,所以後來就叫黑龍潭。自唐宋以來,昆明普通百姓就來黑龍潭祭祀祈雨。明初,貴州公穆氏在此大量建築,並將龍神祠改名為黑龍宮,整個龍泉景觀初具規模。此後,明清時期,雲南巡撫多次修繕龍泉觀,條例不斷完善。民國時期叫龍泉公園。
清代滿族詩人碩卿曾寫過這樣壹副對聯:壹池水兩樹梅花,四時煙雨半山雲。短短十四個字,準確概括了黑龍潭的主要景觀和自然風光。
今天的黑龍潭建築分為兩個道觀。俯視黑龍宮,據說建於1454,是壹座兩居室的建築。外院有個香爐,兩邊刻著八卦,兩邊是北鬥七星,道教用來辟邪的。院子的水池裏有壹個栩栩如生的黑龍戲水雕塑。傳說是雲南的龍王負責播撒雲雨。在龍廟裏,還可以看到盤繞在石碑上的黑色和黃色的龍,以及壹些掌管雨水的神,如龍王、雷神的母電和雨神風伯,這些都供奉在祭壇上。2003年底,黑龍潭公園恢復出版,刻了壹幅林則徐當年的對聯,掛在黑龍宮的柱子上。對聯和龍廟的祭拜和氣氛十分貼切,為黑龍潭公園增添了文化歷史內涵:龍遊為靈,播撒德澤;春神化氣,雨滋潤春山。
黑龍宮前,兩棵李子樹中間有壹潭水。前後池通水,中間以石橋為界。左邊是泥水塘,面積2600平方米,水深50厘米。右邊是清水湖,600平米,平均水深7米,最深點11米,庫容4400立方米。這是黑龍潭。兩潭水是相通的,但水的顏色卻大不相同,涇渭分明,就像道家的陰陽太極圖。這主要是因為清水池水深,泉水從池底湧出,所以水色清澈;泥水池較淺,雨後泥水沿山坡流入池中,所以池水渾濁。站在橋上,可以發現壹個奇妙的景象:兩塘相交,魚不走,壹橋跨水,顏色各異。
離橋不遠,就是四大奇觀之壹的明陵。是南明忠義之士薛二王及其家人的合葬墓。薛爾王是明末清初昆明的壹位學者。據《明史》記載,順治辛醜(南明李詠在位十五年,公元1661年),吳三桂率清軍在南明追擊李詠,李詠從昆擊敗緬甸。薛爾王見南明大勢已去,嘆道:不能攻城,君臣皆亡。所以,想去野蠻國家生存是可恥的!我不惜以七尺身為蘭德利特之義。他帶著妻子、兒媳、外孫的丫鬟到池中殉難,後來稱他們為忠義之人,立墓紀念。陵墓旁邊有壹座紀念亭,名為雲歌亭。亭子裏掛著康熙年間雲南按察使徐鴻勛寫的壹副對聯:寒潭千年清凈,玉骨壹堆香。清末雲南經濟特產狀元袁家谷還寫了壹副對聯,盛贊其品質:助壹代正氣,壹個讀書人真以天下為己任;要服壹千年,伊拉克人民在水中央。現在袁煉掛在黑龍宮,後人有所著述。薛二旺家以前住在昆明小東門外的薛佳巷(現桃源小學所在地)。曾有袁家谷題寫的薛二王故裏明鐘毅碑,現藏黑龍潭碑館。
泥水塘北面的山腳下有壹座石牌坊。廣場正面刻有“龍隱胡曉”字樣,背面刻有“水天壹色”字樣。廣場前有兩只石獅子,廣場後有兩座石像。佛教中有青獅獻吉祥象,白象獻吉祥象的說法。所以僅從這個石作坊和明陵就可以看出中國很多寺廟建築的特點是儒釋道三教融合。
石坊後面是龍泉的景色。山門是紫極杜宣的牌坊。根據道教,紫極和杜宣的意思也是魏紫北極皇帝和其他神仙居住的地方。
進了大門,就看到漢代黑水寺四個大字,據說是清代雲貴總督阮元所寫。再往後,就是祠堂了。院中八卦銅鼎鑄造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上面有28個篆字名稱。鼎高1.58米,重2.5噸。很明顯,雲南是壹個有色金屬王國。
祠堂前的石階中央,有壹塊巨大的石板,上面雕刻著兩條黑色的雲龍在玩夜明珠。據說龍玩的夜明珠是由中國古代的軒轅鏡演變而來,是中國的象征。玩龍珠意味著龍在保衛中國的土地。
廟前兩邊的墻上掛著兩幅畫。東方龍吐水,西方白虎望月。青龍和白虎是道教神的四個形象中的兩個(另外兩個是南方的朱雀和北方的玄武)。在壹些道觀的大門裏,往往被塑造成兩個威武的神。他們的職責是守衛道觀的大門,就像佛寺門前的兩位將軍壹樣。
著名的黑龍潭三異樹在祠堂前。枝幹彎曲的唐梅,相傳為唐代南詔道安和尚所植,壹床兩株,壹株站立。這就是為什麽說清寫下了兩棵李子樹和壹池水。不幸的是,它們都相繼死去,現在這株植物的枝條只有原來唐梅植物的四分之壹。這棵李子樹屬於紅梅,雖然衰老,但在春節前夕開花最早,粉紅色的雙花,清香撲鼻。阮元曾寫過兩首贊美唐梅的詩:
千歲梅花在千尺湖畔,春風先來蔡赟。
香吹逢蒙龜茲笛,影伴天龍石佛龕。
於夫曾在畫外被抓傷,梨竹經常潛入水中。
只是杜麗的無題句子,而不是在和紀賢寂地說話。
鐵石心腸的宋開復和玉冰靈魂的古梅花。
邊作不好,手裏鮮,所以仙樹歸南詔家。
今天天氣平靜,下著雨。當年萬裏隔煙雲。
老龍見三海,就盡量比祥林嫂老。
這兩首詩刻在這個博物館的石碑上。作者以唐梅的人生滄桑為主線,回顧了雲南的歷史,對祖國邊疆這片神奇的土地充滿了熱愛。
現在,黑龍潭公園後山廣泛種植李樹,有紅梅、白梅、青梅等近90個品種6000多株,形成了壹道新的景觀,命名為龍泉譚梅,是昆明市16個新景點之壹。黑龍潭梅園占地427畝,是中國最大的梅園之壹。
緊挨著唐梅的是白松,高28米,直通雲表,枝葉茂密,盤根錯節。它是觀中最壯麗的古木,已有8900年的歷史。袁家谷曾寫下《松柏行》詩:風霜足念八百年,柏木依舊老。問白他為什麽從不改變,因為脊梁是有根的。這首詩既歌頌了白松飽經風霜的生命力,又表達了作者的遠大誌向。抒情哲學是完整的,有深刻的含義。
明代種的茶花樹也在院內。冬末春初,別的山茶花還在含苞待放,紅如火,艷如桃花。這個品種叫早桃紅。雲南南山茶是世界上最好的。的確,滇中的花、樹、茶花首屈壹指,位列雲南八大名花、昆明市花之首。明代詩人任寫過壹首贊美茶花的詩:冷艷欲春,喜腐,茶花排雲南。所有的樹都吞火了,殘雪燒紅了半天。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霜雪盛開的美麗山茶花,向寒冷送去深情,如朝霞般燦爛,是其他樹木無法比擬的。
唐梅、白松和茗茶並稱為黑水寺的三棵樹。1961郭沫若遊黑龍潭時,曾寫詩贊美:山茶花是桃花初開的樹,百朵雲傲。醒來時唐梅醒得疲憊不堪,襯著白松時報的pose男。崔偉的筆以紙為背景,迂回地吐出紅色。黑水寺三異樹,千代贊東風。這首詩現在刻在碑上,立在關中茶花床前。
真人殿內自明代以來的黑龍潭碑刻約有20處,所以此殿又叫碑亭或碑亭。其中壹座紀念碑上刻有李俊的雕像。在唐梅和白松的題詞上,我們可以欣賞唐梅的鐵骨龍姿態和白松的鐵幹精神。詠梅詩碑的內容正是阮元《詠梅七律》中的兩首。此外,還有大量珍貴的石碑,如歷代修建的黑龍潭石碑。詩、書、畫、刻集於壹閣,既是珍貴的文物,也是藝術瑰寶。最引人註目的紀念碑是道孚紀念碑,也被稱為盲文紀念碑。其實這是壹個凹板。碑文生萬物四字。其含義概括了道教萬物皆生於道的創世說:道生壹,生二,生三,生萬物。此碑雕刻精細,受光後明暗變化,常使人產生視知覺錯覺,將實際凹刻字誤認為凸刻字。因此,人們壹般稱之為字母平板。此碑是根據明代著名道士劉元然題寫的符號_雕刻而成。劉元然(1351 ~ 1432),明代道士,江西贛縣人,道教長春派創始人。他原是全真龍派傳人,通曉符_術和煉丹術。他得到了朱元璋和朱迪的寵信,統領天下道教。後來被貶,發配雲南。到昆明後,住在黑龍潭傳教,創辦長春學派。因為道教各流派統稱為正壹派,所以劉淵然是全真和正壹派的雙修道士。在昆明期間,他對昆明道教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龍泉觀北面山頂有壹座塔,可圈可點。明頂風塔,高13m,實心七層八角檐,用石塊砌成。建於清鹹豐二年(1852)。塔上刻著幾副對聯,其中壹副是雲:太極旋南雙鏡月,風集北主宰壹壺天。龍泉山又名太極山。第壹部寫的是太極山南清澈渾濁的水,像兩面反射月亮的鏡子;第二部分說這個塔好像裝著來自北方的冷風,滿滿壹壺風。
除梅園外,黑龍潭公園還包括桂花園、杜鵑谷、紅楓林,以及竹園、松園、秋園和苗圃。位於黑龍潭東側山坡松柏叢中的是烈士陵園,安葬著王德三、吳澄、馬登運三位烈士以及王輔生、張放、劉平凱三位烈士。陵園是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值得壹提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很多內地和沿海部隊都遷到了昆明。北方生物調查所和雲南省教育廳聯合組織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選定黑龍潭龍泉公園的所有宮室和園林作為遺址。昆明市還任命該研究所研究員蔡為龍泉公園的管理者。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不久,國立北平研究院理化所也遷至龍泉公園,這是中科院物理所的前身。導演是嚴濟慈,壹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如今,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陳列室裏,還保存著壹張抗戰時期龍泉公園黑龍宮的老照片。照片中,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的酒吧招牌掛在黑龍宮的門柱上。當時,西南聯大的青年教師吳正毅經常帶著聯大生物系的學生來這裏參觀實習。吳征鎰於1958年從北京回到昆明,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成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