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陜西寶雞的炎帝主要從事粟作農業,所以他是北方粟作農業的代表,是北方農業文明的開創者,可以稱為“北炎帝”。因為炎帝時代沒有文字,更不用說史書記載了。由此可見,中國農耕文明的創始人。只有北方的炎帝以傳說聞名;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南顏地”(南方農業的創始人)在中國早期受到以北方為中心的文化傳播方式的限制,其影響範圍和知名度應該相對不如“北顏地”。南方肯定有顏地,對中國農耕文明的貢獻絕對不亞於北方的顏地”,因為幾千年前湖南就發現了比顏地早65438+2000年的人工栽培水稻。根據歷史記載和2009年5月湖南會同壹些專家的調查,可以初步斷定,湖南民俗學者楊國生提出的“炎帝故裏”說是有根據的,湖南會同是“南炎帝”的誕生地。《晉書》(卷92)和《文遠傳》說炎帝出生在“黔中之地”,又名“連山”。為炎帝出生地提供了歷史佐證。根據楊國生提供的“顏地故裏會議新論”證據材料和2009年5月湖南會議部分專家的實地考察,“顏地故裏會議”的證據更加充分。在會同還有長陽山,這裏不僅是炎帝的出生地,炎帝居住的地方,也是炎帝嘗百草得好谷的地方。據楊國生說,炎帝嘗過的“斷腸草”據《本草綱目》稱鉤吻,鉤吻只適宜生長在長江以南的部分地區。“楊國生根據自己對古籍、古地名的考證和考證,認為連山就是今天的會稽連山;炎帝出生的華陽故裏陽山,指巴蜀地區(會同在其位),陽山指陽山,在會同連山。馬鞍鄉有“神農山”和“神農寺”,與連山壹山之隔。相傳炎帝發明了“茶”,連山至今還保存著壹座“茶亭”(遺跡在北方炎帝故裏似乎不為人知,壹同保存的“茶亭”恰好說明了南方炎帝的特色)。炎帝“日中為市”的傳說廣為流傳,會同連山地區稱“日中為市”為“捉連山”。等等,這些都為炎帝研究打開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