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能說說妳最近的運氣嗎?最近心理壓力比較大,請求解決!

能說說妳最近的運氣嗎?最近心理壓力比較大,請求解決!

人生最重要,幸福是最渴望的。怎樣才能讓我們的生活幸福?

古往今來,人類為探索幸福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不幸的是,大多數人對這個問題缺乏正確的認識,只知道盲目地追求財富、地位、名譽和愛情...認為擁有所有這些東西就是幸福的手段。然而,在物質文明如此發達的今天,人們在充分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卻依然煩惱痛苦。原因是什麽?

今天我想從佛教的角度來談談人生的痛苦及其解脫。

壹、人生痛苦的原因

人生痛苦的原因是什麽?這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如果問這個問題,答案往往因人而異:有的人會因為身體虛弱,在病床上纏綿多年而痛苦;有的人會因為衣食無著,終日勞作而痛苦;有的人會因為年紀越來越大,依然孤獨而痛苦;有的人會遭受感情挫折,無法擺脫孤獨;有的人會因為想當官而吃虧,卻沒有升遷的希望;有些人會因為生意慢,賺不到錢而吃虧...每個人的處境不同,追求不同,對痛苦的理解也不同。

但這些都只是痛苦帶來的現象,而不是痛苦的根源。壹個人吃不飽穿不暖,壹旦吃飽穿暖就能得到永恒的幸福嗎?壹個人如果身體不好,壹旦康復就能獲得永恒的幸福嗎?如果壹個人因為單身而痛苦,那麽壹旦結婚成家就能獲得永恒的幸福嗎?壹個人飽受地位低下之苦,壹旦仕途亨通,能否獲得永恒的幸福?

如果我們的痛苦可以通過這些現實問題來解決,那麽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麽多人沈溺於痛苦之中。對於任何人來說,只要生活中有煩惱,無論什麽物質條件,無論地位高低,無論人生經歷如何,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痛苦。

想要過上幸福的生活,就要找到痛苦的根源,然後從根本上切斷。就像醫生治病,壹定要知道病根,否則所謂的治療只是治標不治本。雖然能暫時緩解病情,但病竈不會去除,總有發作的壹天。

那麽,人生痛苦的根源是什麽?佛教告訴我們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無知

“無知”這個詞壹般理解為沒有知識。在當今信息時代,相應的文化知識尤為重要,正如人們常說的: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

在座的各位都是知識分子,妳們壹定熟悉世界的知識:學歷史的人有歷史知識;學中文的有文學知識;學哲學的,有哲學知識;學生有生物知識...這些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固然可以給我們帶來生存技能,給我們帶來生活上的便利,但對於人類了解真實的自我並沒有提供太多的實際幫助。換句話說,擁有知識不代表擁有幸福,擁有知識不代表能夠遠離痛苦。

那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痛苦的無知是什麽呢?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無明就是缺乏智慧,無法看透宇宙生命的真相。人類對我們自己的生活幾乎壹無所知:我們不知道我們從哪裏來,也不知道我們將在哪裏死去。不知道人生的因果。對於我們自己的精神世界,人類也是陌生的:我們沒有能力把握自己的思想,有時我們會擔心,有時我們會高興,有時我們會痛苦,有時我們會欣喜若狂...所有這些情緒上的變化,作為當事人的我們,往往無所適從。對於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人類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什麽時候毀滅?在我們所知的事物中,什麽是謬誤?什麽是真理?

從我們的個體生命到生命賴以生存的宇宙,我們的認識極其有限。我們所能看到和理解的,只是滄海壹粟。

錯誤的想法也是無知。因為我們缺乏看透人生的智慧,無法形成對世界的正確認識,所以顛倒黑白,有很多錯誤的想法。而思想是指導人生的準則。有什麽樣的想法,就會有什麽樣的生活。

對於不信因果的無神論者,往往抱著僥幸心理在法外搞。壹旦結果成熟,痛苦在所難免。對於享樂主義者來說,他們認為生活應該及時行樂,只能奢侈浪費,甚至揮霍無度,不知名的白人的福報是有限度的,就像銀行存款壹樣,花多少就會減少多少。同樣的道理,我們這壹生的福報,來自於前世的積累。如果我們享受壹分,我們就會失去壹分。如果我們只知道揮霍和享受所有的幸福,我們未來的生活只會在貧困中度過。所以創始人教導我們:“快樂不能享受到最後。福報盡了,快樂幸福之源也就盡了。”

迷信也是無知造成的。在浩瀚的宇宙和神奇的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那麽渺小和無能。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最大的秘密是宇宙的存在及其理解。”

在人類早期生活中,由於缺乏對宇宙和生命的真正認識,萬物有靈論幾乎在世界各民族中盛行:有山神、樹神、雷神、風神、雨神、掌管學習的文昌神、掌管農耕的神農氏、掌管冥界的閻羅王...世界上的壹切都在神的掌控之中,包括我們壹生的吉兇禍福,都來自於冥冥之中的安排。

雖然現代科技的發展在壹定程度上解釋了這壹點,但是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已經不再停留在簡單的猜測和推測上。然而,萬物有靈論的影響至今沒有消退,仍然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對神靈的祈禱和崇拜上。

人類對命運的關註,使得古老的算命仍然有著廣闊的市場。那麽,有緣分嗎?從因果關系來看,命運確實存在。但算命的準確性值得懷疑,這與操作者的心理素養和算命經典的可靠性有關。所以,運勢和流年的計算,很多時候只是壹個蠱惑人心的遊戲,過分依賴顯然是不明智的。還有人迷信風水。無論是買地還是建房,都要請風水先生來探索指導。事實上,環境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但對生活產生最直接影響的是我們自己的行為。

況且,命運的存在並不意味著命運可以主宰壹切。我們的命運不是固定的,它取決於我們創造的善惡業障,業障隨著我們每天的意圖和我們每天的行為而變化。

有人說我不相信也不被以上任何壹個迷住。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壹般情況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特別的關心和牽掛,以至於他的心思會不停地轉向那個地方。其實這正是我們著迷的:貪錢的,貪色的,貪權的,還有其他的,比如粉絲,粉絲,粉絲,等等。總之,沒有意識的眾生,必然會情有獨鐘,爬到外面的世界。因為著迷,所以才會執著,執著是痛苦的根源之壹。當我們的心沈浸在某樣東西裏,就會被它的各種變化所操縱,我們無法超脫。

錢迷會絞盡腦汁收錢;權力粉絲會為了地位而鬥爭;粉絲會很想念自己的偶像;這些年來,中國足球隊的壹次次挫折,給球迷帶來了很多損失和挫敗感!

我們的壞習慣也來源於無知。習慣是影響我們生活形態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說,習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控制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我們的命運。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於無知,眾生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染上許多惡習:有的人喜歡花大錢炫富,結果不僅是福,還會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有的人喜歡通過吹噓來展示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適得其反,招致別人的反感;有的人喜歡獨斷專行,用強制手段排斥異己,打壓他人,結果樹敵眾多;有的人喜歡沽名釣譽,用各種不正當的手段來博取虛名,結果被世人所不齒;其他人喜歡賭博,並把它視為有利可圖的生意。結果,他們無法自拔,甚至破產...

所有的社會問題和犯罪現象也是由壞習慣煽動起來的。戰鬥往往從自我中心開始;盜竊往往是從貪圖小利開始的;腐敗往往始於以權謀私;暴力往往始於欺淩弱者;欺詐通常始於休閑和討厭的工作...壞習慣在萌芽狀態時,很少引起我們的註意,但如果不及時發現,任其發展,後果簡直不堪設想。雖然吸毒是眾所周知的,但吸毒卻屢禁不止。原因在於,當初很多吸毒人員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只是在惡習的縱容下,出於好奇而以身試法。還有的人是因為空虛無聊而尋求刺激,或者是因為生活中的挫折而逃避現實,卻不曾想到這種暫時的滿足會帶來無盡的煩惱,會極大地摧殘自己的身心。

除了以上這些,不願意讓自己的內心有片刻的清閑也是壹種壞習慣。通常,這個世界總是習慣於忙碌,拒絕停止思考壹會兒。除了工作和家務之外,我們還利用各種娛樂來打發我們不多的業余時間。雖然電視的普及極大地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知識,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生活,但它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依賴,無形中消耗了我們大量的時間。不僅僅是電視,今天席卷全球的網絡,在現代科技的美好包裝下,不斷鼓勵我們向國外攀登,以至於我們只能通過外界的刺激來感受充實,而壹旦有了壹點閑暇,就覺得空虛無聊。其實這種所謂的充實是短暫的,是虛假的。

真正的充實來自內心的平靜。如果我們能致力於內心世界的認識和發展,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找到平衡,根本不需要外界的幫助。

第二,堅持

由於無知,我們會進壹步發展堅持。

眾生的執著,在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儒家經典中稱之為“古今”:“古今”是普遍的,“古今”是算差的,也就是對萬物作壹個大概的區別。當然,這種差異是不正確的,因為它來自於我們對世界的無知,來自於錯誤觀念指導下的差異。而“我們持有的”是我們的堅持,是建立在假分離的基礎上的。對於這種執著,佛教將其分為兩類:

1,執法部門:

也就是法律的持久性。說到“法”,我們通常理解為法律或規則,而佛教所說的“法”是廣義的“法”。它包括世界上的壹切: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還是有為而無為;不管是善良的,純潔的,醜陋的還是被汙染的...都屬於“法”的領域。

所以佛教對“法”的定義是:軌道生物解,自持。軌道生物解意味著人們可以理解它是什麽;自力更生就是說語句有自己的正文,或者說自己的特點。比如水以濕為自性,因為它有濕的特性;火以溫暖為自性,因為它具有溫暖的特性...總之,任何事情都可以從法律的角度來分析。

了解了法律,再來說說。眾生執法是很常見的,比如我們對名言警句這個概念的堅持。其實語言只是後人的壹種約定俗成的符號,並不與事實融為壹體,就像我們說“火”字不會燒壹樣。但眾生皆蠢,總抱著名言警句是真實存在的觀念,尤其是對名字的執念。幾乎每個人都會下意識地把名字認成自己,不管是奉承還是詆毀,壹旦和自己的名字聯系在壹起,我們的內心就會失去平靜,然後又喜又怒。

除了對名言的堅持,我們也很愛護自己的身體。俗話說,健康是革命的本錢。然而,在我們的壹生中,我們壹直是我們身體最忠實的奴隸,而不是用我們的身體來服務於我們的學習和工作:忙於它的食物,忙於它的衣服,忙於它的住所,忙於它的享受,忙於滿足它的各種欲望...就算忙幾十年也不夠,希望永遠忙下去。古代忙著煉制丹藥,現代忙著冷凍病體。為了長生不老,忙著各種奇招,結果自然是徒勞。因為世間萬物無常,地球總有毀滅的壹天,何況我們脆弱的身體?

佛經告訴我們:“人活著不死”。如果我們把顏色的身體作為壹個永恒的實體來持有,那就很難面對它的衰老和即將到來的死亡。

我們也癡迷於身體的色調。尤其是女生,更珍惜自己的長相。我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身體的裝飾上,繪畫上,改變發型上,讓全身的細胞都躁動不安。

事實上,我們的身體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幹凈。腐爛的屍體就不用說了,都是年輕女孩。我們的身體裏有什麽?肉體之下無非是骨架,骨架裏無非是無法美化的內臟。至於內臟之間的內容,更是汙穢不堪。我們每天就是帶著這些我們不喜歡的東西走來走去,不僅沒有嫌棄,還把它們裝上華麗的包裝,百般珍惜。雖然“我們體內的九穴常流不凈”,但眾生並沒有意識到這壹點。而是堅持幹凈正常,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佛陀在經典中告訴我們,要“觀身不凈”,“觀身無常”。

除了身體,我們也為了現實而執著於財富。隨著社會的商業化,金錢萬能的口號已經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好像錢什麽都有,所以壹切都是為了錢。當然,從生存的需要來說,適當的物質財富是必要的。然而,在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的今天,人們對財富的執念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愈演愈烈。金錢被奉為神明,賺錢被視為人生的唯壹目標。對很多人來說,擁有財富不僅是為了生活的保障,也是滿足貪婪的手段。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積累的財富最終會消散:小偷會想盡辦法瓜分,孩子會心安理得地揮霍。就算牢牢鎖在保險櫃裏,通貨膨脹也會讓它壹夜之間變成壹張漂亮的廢紙,更何況天災人禍的到來。如果我們把財富看做永恒,那麽毫無疑問,我們在生活中又種下了壹顆苦澀的種子。

對異性的執著也是痛苦的原因之壹。我們向往的兩情相悅壹旦落到現實,總會帶來這樣或那樣的失望:或者因為單戀而有求必應;還是因為天各壹方,我們相愛了。或者因為生活中的摩擦,會帶來怨恨和辛酸。如果雙方相愛,會進壹步希望永遠相愛,但世事無常,心性無常。無論什麽樣的愛情誓言,都難以經得起無常的考驗。所以,世人總是以婚姻家庭為幸福。不知道這是煩惱和擔憂的開始。

此外,還有很多執著的存在:對地位的執著,對事業的執著,對名譽的執著,對親人的執著...殊不知,世間萬物都是無常虛幻的。如果我們把它當成什麽東西來抓,我們就會被困在繭裏。只有當我們充分認識到緣起的幻相和空性的原理,才能從根本上打破我們的執著。

2、我持有:

我是正義的主人,不變的正義和不變的正義。

眾生總覺得在自己的生命中有壹個不變的自我作為主宰。所以,時刻想著我,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壹言壹行都體現出壹個強大的自己:我喜歡,我討厭;我愛,我恨...如果做個統計,我們壹天要說多少個“我”字?

因為有了“我”的概念,就有了小我。

通常,我們會持有“我”這個名字。每當聽到我的名字,總會引起特別的關註。我感覺這個名字就是我。贊美它就是贊美我,詆毀它也是詆毀我。其實我們的名字只是父母取的壹個代號,並不能代表真正的“我”。否則,我們只需要換個名字,就可以變成另外壹個人。化名、筆名等不同名字的人用什麽作為“我”的象征?所以,抱著“我”這個名字,為之煩惱,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也以“我”的身份持有身體。色體是四個假組合,其中沒有“我”?所以禪宗創始人會問“父母生前是什麽樣的?”到底是什麽代表了我們身體裏真正的“我”?今天,隨著醫學的發展,我們身體的每壹部分都可以移植和重建。如果其中任何壹部分是“我”,“我”的概念早已受到醫學的挑戰:整容的“我”是誰?接受心臟移植的“我”是誰?但普通人,因為無知,抱著我這個虛妄的身體,所以會為了外貌的美醜,為了身材的魁梧或矮小,為了身體的健康或虛弱,斤斤計較,只是自尋煩惱。老子說:“我有很大的煩惱,因為我有壹個身體;如果我沒有身體,我會受什麽苦?”這也體現了佛教中“為苦根”的原則。

我們還抱著服裝為“我”,特別註重外觀的包裝,以為某個名牌就是高人壹等;我們也把工作當成“我”,職業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生活的臉面;我們還是抱著“我”的立場,壹旦占據重要位置,就會狂妄自大...其實,服裝、工作、地位跟真正的“我”有什麽關系?當這壹切都改變時,“我”會隨之沈浮嗎?

眾生的執著是各種各樣,遍天下,遍地方,總結起來不外乎兩法:無我執,無常;正是因為堅持,才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和無數的煩惱,帶來了各種事與願違的痛苦。只有用智慧擺脫愚昧和執著,才能感受到放下的自由和沖出牢籠的解放。

第三,煩惱

如果說無知和執著是人生痛苦的根源,那是因為它們會導致煩惱。而煩惱不僅是痛苦的肇事者,也是痛苦本身。

壹旦我們感染了憂慮的病毒,我們內心的平靜就會被徹底摧毀。煩惱潛伏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著我們的內心。無論我們去哪裏,我們都會帶著它。如果用壹個詞來形容,那就是——隨波逐流。

那麽,眾生的煩惱是什麽呢?佛經上說,煩惱有八萬四千種,包括色欲、色、無色的煩惱。三界之內,不同的生命層次有不同的煩惱。其中有六種根本煩惱,是壹切煩惱產生的土壤;煩惱有二十種,都是隨著根本煩惱的作用而產生的。我們先來了解幾個主要的基本面擔憂。

第壹種根本性的麻煩是貪婪。貪婪是人類最常見的心理活動之壹,即被自己喜歡的境界所感染和占有。

當我們的內心被燃燒的貪欲占據時,我們就會失去對行為的約束,為了滿足貪欲而不擇手段。因為對財產的貪婪而不擇手段;因為對女性的貪婪而被綁架;因貪圖地位而為私利入黨;因為他貪壹個虛名,就贊美他,毀滅他;或者因為貪圖別人的財物,踐踏自己的人格,用阿諛奉承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貪婪的範圍更加廣泛。《程維誌》說:“貪婪是人之常情。”。“有”是指三個東西,即欲望世界、色彩世界和非色彩世界;“占有”是三件事的起因。三界現象和三界現象的原因,是眾生貪的地方。

我們貪求健康、財富、事業、地位、名譽;我們渴望美味的食物、令人愉快的顏色、令人愉快的聲音、令人愉快的贊美、舒適的房子和令人愉快的環境...簡而言之,我們什麽都貪。

貪婪讓我們的心不由自主地被它們牽引,造成種種阻礙。當我們的貪欲得不到滿足時,我們的內心就被強烈的欲望占據和折磨,甚至導致病態的欲望,使我們無視道德要求,無視法律約束,在貪欲的驅使下肆意妄為。即使在我們的貪欲暫時得到滿足之後,我們的內心依然躁動不安,會因為害怕失去這壹切而陷入患得患失的恐懼之中。而我們被充分激起的欲望,會像魔鬼壹樣不斷摧毀我們的理智,讓我們在貪婪的陷阱裏越陷越深。

從個體生命的角度看,貪婪是煩惱的根源,從整個人類社會的角度看,貪婪是壹切人禍的基礎。貪婪會給世界帶來什麽樣的影響?

隨著欲望的升級,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吞噬著地球上有限的資源:森林被過度砍伐,礦藏被盲目開采,空氣被汙染,水源日益惡化...資源的快速消耗和日益增長的貪婪所形成的惡性循環正在全球蔓延。僅僅幾代人的時間,我們對大自然的破壞就超過了過去幾千年的總和。今天,我們幾乎抓住了大自然失敗的瓶頸。如果我們不能有效地克服自己的貪婪,把占有欲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而是繼續發展它,放縱它,那麽在短時間內,我們能留給後代的只能是壹片貧瘠的土地,壹個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的家園。

與貪婪所表現出來的占有欲相反,憤怒是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的拒絕和怨恨。

憤怒有多種表現形式。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能找到仇恨引發的侮辱和爭鬥。或因意見不合而生對方的氣,或因利益沖突而生對方的氣...當別人影響和傷害我們時,會引起我們的憎恨,更有甚者,會把自己的過錯發泄在別人身上。

仇恨讓我們失去內心的平靜,但是當我們分析的時候會發現,仇恨真的是無知的壹種表現。當我們生氣的時候,無異於“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讓自己成為第壹個受害者。仇恨會使小沖突升級。當仇恨付諸行動時,理性、道德甚至法律都消失了。就像佛經裏說的“壹怒之下百萬道關開。”。

嫉妒也來源於我們的仇恨。雖然人類的思想可以比天空更廣闊,但它也可能太狹窄,無法容納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當嫉妒籠罩了我們的內心,我們就無法容忍別人的榮耀、成功和幸福。嫉妒是壹種可怕的心理。我們會出於嫉妒去詆毀別人,幹擾別人,處處給別人設置障礙。我們甚至可能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極度嫉妒的煽動下,殺死他人,然後迅速。

為了治愈嫉妒,佛經特別提倡快樂的功德。當別人做慈善的時候,當別人勤修的時候,當別人進步的時候,只要我們真心歡喜,真心佩服,就能得到和他壹樣的功德。所以,追隨快樂是壹種非常便捷的取勝之道。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克服嫉妒的產生,也是我們在世界上取得成功的捷徑。

慢,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驕傲,也是根本煩惱的重要組成部分。頭腦遲鈍會讓我們自大,所以我們會鄙視別人,拒絕對有才華有德行的人謙卑。心慢也會讓我們壹意孤行,制造各種惡業。心動過緩有以下各種不同的表現:

慢:當別人在能力和學識上確實不如自己,或者和自己不相上下的時候,思維遲鈍的人就會變得自大,看不起他們。

太慢:當別人在各方面都和自己不相上下,或者確實超越自己的時候,太慢讓我們原地踏步,看不到別人的長處。

慢就是太慢:當別人在各方面都遠比自己優秀的時候,緩慢的自負讓我們歪曲事實,仍然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所以無法容忍別人應得的榮譽和欽佩。

我慢:五蘊的生命體不是我,我們卻因為錯覺總以為裏面有“我”。我進壹步誇大自己,擡高自己,處處以自己為中心。我覺得大家都應該尊重我,聽我指揮調度,以我的意誌為轉移,甚至希望全世界都圍著我和我的需求轉。

成長慢:有些學佛的人,在修煉的過程中,有壹點誘導,有壹點受益,就誤以為自己有所成就,所以沾沾自喜,狂妄自大。很多被瞎練附身的人,基本都是這種情況。

卑微:有些人自卑,願意沈淪,卻不太看重別人的長處,不管別人有什麽值得學習的地方。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無知,不懂得謙虛,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優點,不懂得讓人進步。

惡有惡報:很多人沒有任何真正的知識和美德,卻為了在世間名利,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通過各種虛假的手段宣傳自己。

俗話說“謙虛有益,謙虛傷人”。壹個思維遲鈍的人,無論是知識還是道德修養都很難有進步。因為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所以自大。我們不會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虛心學習別人的知識,這無疑會阻礙我們的進步。

我們常說的“文人相輕”也是因為慢。壹般來說,我對有特長的人總是很慢。壹方面覺得自己有慢的資本。另壹方面,我整天不斷地被別人的尊重和仰慕所滋養,以至於有壹種錯覺,覺得自己真的那麽偉大,自己那麽優越。

頭腦遲鈍也讓人很難和諧相處。總的來說,我是壹個反應遲鈍的人,自尊心很強,總希望別人尊重我,不會容忍別人對我的輕視。同時,由於過於重視自己,往往無法平等對待他人,不懂得對他人表示應有的尊重,甚至會隨意傷害他人。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別人,用友好的態度對待別人。如果我們做不到這壹點,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表現出對別人的輕視,別人自然也會以同樣的方式給妳反饋。同時,自尊心過度的人往往情感脆弱。在他眼裏,他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他只能適應別人的順從和恭維。壹旦受到打擊,他的精神很容易崩潰。

第四,制造業

煩惱不僅是擾亂內心平靜的因素,同時也迷惑眾生,制造各種惡業。

佛教把人的行為分為三種:善的行為,惡的行為,沒有記憶的行為。其中只有善的行為和惡的行為才能構成因果報應,才能引來未來的苦樂結果,沒有記憶的行為不包括在內。那麽,我們行為的善惡標準是什麽呢?

程維知論的解釋是:能受益於這個世界和其他世界就好;相反,有漏線在這個世界和其他世界都是有害的,是邪惡的。可見,善惡行為不是由我們眼前的利益來判斷的,而是貫穿於現在和未來的兩種生活,是由它所吸引的結果來定義的。

壹個行為必須有益於現在和未來,才能被稱為善行。佛教所提倡的布施,是壹種利己利他、造福來世的善舉。通過給予,我們可以克服自私和吝嗇,培養慈悲的寬廣胸懷,幫助世界,這是壹種世俗的快樂;通過給予,我們可以為未來吸引無盡的財富,這是未來的利益;布施可以積累成佛的資源,這也是法樂。

相反,對現在和未來有害的行為是惡法。如殺人、偷盜、淫亂、跳樓等傷害他人、觸犯法律的行為,如果壹意孤行,必然會在生活中承擔不良後果。不僅要承受這世上良心的譴責,更要警惕別人的報復,接受法律的制裁,甚至未來三條路的苦難。報應來了,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都要吞下自己釀的苦酒。

除了善與惡,同樣沒有記錄。所謂沒有記憶,就是無法記住這樣的行為是善是惡。比如渴了喝幾口水,餓了吃兩片面包,累了躺壹會兒,包括適當的、有節制的娛樂,都屬於無記憶的範疇。再比如人與自然的幸福。這個世界雖然自得其樂,卻不能給未來帶來利益,所以不能稱之為善。惡利的苦果,雖然對這個世界有害,但不能繼續作用於未來,也不能稱之為惡。

此外,善惡的區分標準在《十善》中也有提及。經上說:“講善法者,謂人受天佑,聞菩提,覺菩提至上。壹切以此法為基礎的成果,皆是有名的,都是好的。”這就是從結果中認識行為的善惡。能成就世界、出世界的行為,就是善法,如人與自然的五戒十善、聞感三十七品、菩薩六度四射等。,這些都是好的行為。而能引來三害,以苦報怨的十惡,都屬於惡行。

善惡的區別有很多,但最基本的不外乎十善十惡。先說十惡不赦:

壹、殺生:打破有情生命根與惡心的聯系。殺生因緣有五種原因:1,故意殺人;2.多愁善感地殺死他;3.他有感情;4,殺加拿大,如果妳有殺他的壹切準備;5,不是過失殺人。

二、不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