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簡介
張擇端北宋畫家。字正道,吳棟(今山東諸城)人。早年曾在汴京(今開封)求學,後學繪畫,並在翰林畫院任職,當時惠宗是院中人。擅長風俗畫,尤其是船、商店、橋梁、街道、城垛等。《清明上河圖》描繪了清明時節汴京郊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場景,真實生動,是壹幅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優秀風俗畫。另壹幅“金銘池標圖”也是壹幅藝術傑作。
◇作品▼
《清明上河圖》高22.5厘米,長525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描寫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節這壹天,城內和城郊民眾的活動,展現了當時都城工商業和交通的繁榮面貌,成為宋代風俗畫中的壹朵奇葩。
《清明上河圖》右側描繪城郊風光,中間描繪汴河,左側描繪汴京街,真實地反映了汴京的社會風貌,具有歷史文獻價值。全圖內容豐富,人物500余人,牲畜50余頭,船、軸20余條,結構緊密緊湊,段落清晰;人物復雜,表情各異;筆墨技藝精良成熟,線條蒼勁準確,工字相伴,色彩淡雅。紛繁復雜的場景在畫家的筆下從容展現,宏大壯觀,細致入微;高潮叠起,引人入勝。看這張圖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像聽到了它的聲音,栩栩如生,令人驚嘆!
。畫面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華景象。清明上河圖是當時的壹種民俗,比如今天的節日聚會,人們借此參與商業活動。全圖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大致分為三段:第壹段是郊區景觀,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市區市場。
壹、汴京郊外的場景。農民在田裏種地,有錢人掃墓回來。途中,載著隊、挑夫、騎著車的人在往城裏趕。接下來是最精彩的部分——汴河。汴河上的拱橋像壹道彩虹。橋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橋下船只爭奇鬥艷。很多小情節都很有趣。如果橋上壹匹受驚的馬造成了危險,那驢子也受到了驚嚇,好奇的人們都在看著。然後描述汴京的市場。汴京作為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到處都是衙門、民居、作坊、飯館、散宅、鬧市、九校三教。畫面展開壹個悠閑的場景,有緊張也有放松,形成壹種有趣的對比和節奏。畫家通過對汴京建築、商業、交通運輸的描寫,再現了北宋都城的繁榮與發展。
清明上河圖有550多人,60多種牲畜,20多條木船,30多個亭子,20多輛手推車。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在歷代古畫中並不多見。難能可貴的是,畫中的每壹個人物、場景、細節都安排得很合理,疏密、復雜、動靜、聚散等畫面間的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做到了繁而不雜、不亂。充分顯示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和較高的藝術修養與表達能力。
《清明上河圖》不僅是寫實繪畫藝術的壹大瑰寶,而且為我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築、交通等豐富的影像資料。因此,它也具有歷史文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