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是,這座紀念碑剛豎立的時候,上面沒有刻壹個字。據《贛縣新誌》“項無字。金元以後,我往返,上面有詩。”《永州進士記》也載:“碑側刻龍鳳形,其面無字而陰。”宋代才有筆法陡峻、字體現成的碑文。為什麽當初的「無字碑」上有「無字」?後人對此有很多猜測。總結起來,有三種說法:壹是據說武則天留下遺言:“自己的功過留給後人評說”,所以沒有留下遺言;第二,據說武則天“德高望重,不可寫,留人評說”,所以她不是壹個字;第三,武則天死後,唐中宗李習安很難確定他的爵位(如歌頌武則天,刻“大周金輪帝”,作為唐力的後代,在感情上是舍不得的;比如她被斥為“大聖皇後”,而武則天明明是16年的“大周”皇帝,她卻進退兩難,幹脆“壹個字都不認識”。立碑時,就擬好了碑文,並精心刻上了“字格”。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田亞奇和甘陵博物館幹部對史料進行了分析研究,認為根據甘陵建築的對稱布局,“無字碑”和“敘聖錄碑”顯然是武則天在皇帝駕崩的同時立下的,武則天還為“敘聖錄碑”題寫了8000多字的碑文,贊揚了皇帝的德行(碑文是李皇帝寫的楷書)。作為中國歷史上第壹位也是唯壹壹位女皇帝,封建社會傑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登基後極力炫耀自己:公元695年,下令在田童宮鑄造九州銅鼎和十二生肖;公元694年(死後11年),耗資100億元鑄造,鐫刻著她的功德,謳歌周,貶謫唐,以及她親筆書寫的《周朝萬國頌》。那麽,晚年的武則天怎麽會不想用這塊碑為自己歌功頌德呢?此外,武則天比高宗晚死22年,所以她有足夠的時間為這座紀念碑準備碑文。
經過反復觀察和研究,他們發現“無字碑”的正面布滿了4.5厘米見方的刻有網格的細線。這些格子是壹口氣刻出來的,貫穿整張臉,上下84格,左右44格。有些線性格子雖然經過了1300多年的風雨侵蝕,但還是比較清晰的。這些格子肯定不是後來刻的。只有壹種可能,就是碑文擬好之後,把格子刻在碑上。根據碑文向陽面的方格總數,碑文約有3000字。
此外,從文物考古的重疊關系來看,“無字碑”(北洋31、尹蓓11)上的銘文有42處,始於宋代,止於明代。最早的文字印在碑的暗面,刻於北宋末惠宗趙霽崇寧二年(公元1103)。最新壹段刻於明朝崇禎六年(公元1633)。大多是當時身居要職的朝廷官員親筆題寫的。這些碑文歷時530年,多為寫實作品,分為記錄、抒情、遊歷三類。田亞奇等人發現,這些銘文都與細線格子有重疊關系,即格子在前,銘文在後。從壹些銘文的拓片上可以看出,有的是壹格刻幾個字,有的是幾格刻幾個字。這些也說明紀念碑上的格子原來就在那裏。
“無字碑”的正面在正中央上方,有壹個碑文是最有特色、最珍貴的。金天會十二年(公元1134年),由大金朝第二代皇帝盛的弟弟宗馥(碑文稱“阿魯布”)用契丹文字題寫,並附有中文譯本《代晉皇帝弟弟遊記》。碑文四周是壹條6.2厘米寬的線,刻有藤蔓的蓮花圖案和飛獅從中穿過的圖案,高142厘米,寬96厘米。只有這壹段是磨掉原碑上刻的格子後刻上去的。
武則天濫用暴力,中帝李習安懷恨在心,只好“無言以對”,已經寫了碑文,格子已經刻好了,為什麽當時不刻壹個字呢?經過研究,田雅琪和高法認為原因不應該從武則天本人身上找,而應該聯系當時的政治形勢從她的繼任者身上找。
武則天雖然在16年在位,叱咤風雲,英姿颯爽,但在晚年,尤其是去世前,卻異常淒涼淒涼。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張謇之、崔宣穆為、桓等人率領500余名禁衛軍發動“宣武門政變”,殺死武則天的、、兄弟,迎娶中帝,迫使武則天讓位給,恢復“唐”國號。武則天從長生殿壹直住在商鞅宮。同年6月165438+10月,82歲的武則天在東都洛陽商鞅宮仙居殿病逝。生前遺囑:“上朝皇帝,稱大聖皇後”。第二年五月,他和高宗壹起葬在了乾陵。
雖然唐中宗·李習安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但他長期生活在恐懼中,在他的傲慢下,幾次被殺。李習安也痛恨他母親折磨和殺害無辜的暴行。武則天先後毒死太子李弘(謚號“尊帝”);李習安(高宗的第六個兒子,張淮的謚號)被廢除為庶人,然後他被迫自殺。李習安(高宗的第七個兒子)在登基後不到壹年就被武則天廢黜,並被逐出北京。20多年來,李習安壹直生活在恐懼之中,以至於每次聽說武則天派人來見他,他都很害怕。他的長子李仲潤(謚號“壹德太子”)和女兒李賢慧(謚號“永泰公主”,中宗第七女)都因為言論不慎被武則天處死。此外,武則天晚年壹直試圖將皇位傳給自己的武家侄子。經過這壹番折騰,中宗繼位後無法公開發泄對母親的恨意,但又無法說好母親的贊美之詞,於是幹脆為武則天留下了壹座“無字碑”。
田亞奇等考證認為,武則天生前所寫的碑文(作者不詳)極有可能與武則天的《懸拱集》、《金輪集》等珍貴的歷史畫冊壹起葬於乾陵地宮。
其實“無字碑”並不是沒有文字。仔細看,上面刻了很多字,都是宋金以來的人因為“無字”的遺憾而加上去的。武則天為唐高宗立了傳記碑。她為什麽不寫壹本自己的傳記?自唐代以來,壹千多年來人們對它有各種各樣的說法。
第壹種觀點認為,武則天的“無字碑”是用來自吹自擂,顯示自己功德無量。武則天從公元655年開始當皇後,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她參與並掌握最高權力達五十年之久。如果從唐高宗去世算起,也有21年。她是中國歷史上唯壹壹位傑出的女皇帝。她在政治上打擊權貴家族,通過科舉制度的發展,大量人才進入政治舞臺,壓制權貴壟斷。她獎勵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整頓均田制,使社會經濟上升,戶數增加。她知人善任,用人破例,鼓勵各級官員舉薦人才,對能臣之職也很謙虛,這也是她“過去被許多人所用”的原因。她加強了封建國家的邊防,改善了與邊境各民族的關系。總之,武則天是壹個充滿政治才能和理想的人。她在位期間做了許多符合人民利益的事情,穩定和發展了“貞觀之治”,把歷史向前推進了壹大步,在後來的“開元之治”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第二種觀點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她知道自己罪過大,覺得還不如不寫碑文。第壹,武則天靠阿諛奉承取得信任,從壹個地位較低的“人才”變成大權在握的皇後,最後竊取皇位。第二,在唐力培植黨羽,建立漢奸宮廷集團,打著“上朝”的旗號消滅異己。第三,任命殘酷的官員,實施告密者和濫用懲罰的恐怖政策。第四,初唐社會經濟發展呈馬鞍型,武則天執政時處於最低谷。第五,在他執政期間,丟失了安溪四鎮,危害了國家的統壹。武則天無法為自己立傳,只能以“無字碑”為後人定調。
第三種觀點認為,武則天是壹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碑無字是聰明的。後人評說功過是非,是最好的方式。因為武則天有肯定的地方,也有否定的地方。武則天統治時期,延續了貞觀以來的經濟發展趨勢;在處理唐高宗去世前後的復雜局面時,她表現出非凡的個人才能;在“可教”和“用人”這兩點上,連很多封建正統的人都驚嘆不已。但是,武則天的負面也很突出。她為了鞏固個人地位,任用“酷吏”,還濫殺無辜,信佛,奢侈浪費。特別是在統治後期,政府政治日益腐敗,形成了壹批受到武則天縱容和支持的新特權貴族。武則天被迫交出權力,重掌唐中宗大權。她知道人們對她的壹生會有各種各樣的評價,很難寫出壹篇好的或不好的碑文,所以她決定立壹個“無字碑”,讓後人來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