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由移動攝影和幻燈片放映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連續的視頻畫面。它是壹種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壹種可以容納悲喜劇和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寫作、雕塑、建築等藝術的現代技術和藝術的綜合體。但是,它有自己的特點。在藝術表現上,電影不僅具有其他藝術的特點,而且由於可以使用蒙太奇這種電影組裝的藝術技巧,電影可以大量復制和放映,因此具有超越其他壹切藝術的表現手段。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反饋是對電影更具體、更深入的欣賞,但寫出來卻是大多數人頭疼的事情。下面是如何給大家寫壹篇好的綜述,附範文。希望對妳有幫助。感謝您的閱讀。
方法:
(1)
影評怎麽寫?怎樣才能寫好?近年來,我在指導學生“摸著石頭過河”寫反思方面,逐漸摸索出壹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壹、聚“目”會神,觀感共鳴。
寫影評,首先要“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笑:只要不是瞎子聾子,誰不會看電影?但為什麽很多人看完電影後沒有留下印象?更別說寫自己的感受了。因此,提醒學生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沈浸在電影營造的情感世界中,與主角同甘共苦。同時也要利用眼、耳、腦的感官,註意細節。所謂細節,就是對電影畫面中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變化的詳細描述。細節包括人物的手勢,笑容,道具的使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等。典型細節在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比如在大轉折中,姜xx的背影出現了三次,每次都預示著國民政府軍的下壹次失敗。通過後面三次的描寫,生動地反映了蔣xx政權在西山的衰落情況。觀眾看電影的過程,其實就是壹個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壹個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壹個情感刺激不斷加深的過程。只有把目光聚集起來,才能在觀看時獲得更豐富、更強烈的感受,對電影內涵的理解才會更深刻、更透徹,寫出來的感受才會更基礎。
寫影評,要從自己的觀影感受出發。但是很多同學開始寫自己的反思,往往把“關”的內容寫得很長。他們總喜歡把故事從頭到尾介紹壹遍,生怕讀者不知道它的內容,但很少發表“關”二字。我強調學生要以“感覺”為主。從文本來看,“感覺”的內容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本文適當引用了電影的內容來服務於感官。所以只要三言兩語引用電影內容,不要細述,更不要細述。
要想寫壹篇好的綜述,就要結合實際,充分發揮,把自己的“感悟”寫得深刻透徹。這裏的現實不僅指自我現實,也指他人現實和社會現實。電影《英雄》用音樂和劇情的和諧結合提升了人們的觀影意境,用紅黃藍三種顏色清晰地闡釋了三個不同的故事。音色的搭配讓《英雄》的視覺觀影效果達到了中國武俠電影的新高度。但是看完《英雄》後,同學們認為不可能和現實聯系起來。我是這樣激勵學生的:那麽誰是這部電影中真正的英雄?為了殺秦王,妳可以在漫天飛雪中犧牲自己的生命;或者為了國家和人民的統壹,放棄復仇的殘劍和無名;還是為了大業,我明明不忍心殺無名的秦王;還是說每個人都是英雄,因為英雄的特質都體現在他們身上?然後,我要求學生用比較的方法,看看在今天的社會中是否有不同於秦王這樣的英雄的無名英雄。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英雄?這樣,同學們立刻想到了當今社會的種種英雄行為,以及現在並不太平的世界潮流。學生們暢所欲言,好像馬上就有東西要寫。後來,肖歌和呂霄對《英雄》的評論發表在《新視野作文》上。現在小哥上了名牌大學,在新聞系學習。也許是當初的鼓勵激勵她與寫作結緣吧!
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印象產生“共鳴”,用實踐寫出好的復習,既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認知能力,又能幫助學生自我教育,這比老師嚴肅的說教要好得多。
二是曲徑通幽,挖掘要深。
從寫作訓練的角度來說,復習的感覺屬於批判性議論文的範疇。影評的感覺就是評論電影,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與影評不同:影評重在“評價”。挖掘出主題後,要評價和討論主題是否成功,表達主題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電影語言是否成功。壹種反思感——以“感覺”為主,表現形式以抒情、敘事為主,內容多為影片對觀眾的啟發、觀眾觀影後的感受等。
電影中可以感受到的角度有很多。就壹部電影而言,可以從題材、人物、細節、場景、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很多電影而言,有的註重思想內容,有的註重表現形式,有的截取電影的壹個場景或壹個事件。“感覺點”的選擇有自己的特點,可以借鑒。
寫影評的時候,要選擇好角度。幾百字的評論容量不大,但壹部電影涉及的內容很多。不要面面俱到。妳必須選擇壹個好的角度,專註於壹面。這就叫“口要小,挖要深”。角度的選擇壹方面取決於影片本身的特點,另壹方面也取決於妳感受最深的是什麽。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立意、行文都有直接的連鎖反應,有利於寫出好的綜述。
如電影《少女穆然》描寫了壹個少女短暫、坎坷而又有意義的壹生,展現了她勇敢戰勝困難、挫折乃至生老病死的獨特經歷,謳歌了她堅強、善良、樂觀的理想主義。
也可以從細節寫:“生活不是質量,而是壹個量詞……”這是電影《少女》中張墓碑上的壹句話。它的意義可能只有真正嘗試過死亡的人才能體會到。每個人都有生命,都在消費生命。妳意識到妳在生活中獲得了什麽嗎?妳意識到了什麽?妳活在這個世界上有意義嗎?"
第三,大量斂財,調“兵”,派“將”
寫影評時,要充分、恰當地運用所學的語言。有壹個民間謎語是這樣定義“語言”的:“它不是蜂蜜,卻能粘住壹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壹切事物和思想的衣服。”“文學的第壹要素是語言。“電影是壹門藝術,影評自然涉及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是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的。我對電影沒有真實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有了真實深刻的感情,如果語言貧乏,就寫不出好的影評。
例如,壹個同學在寫他對女孩穆然的評論時,從頭到尾講述了整個故事。先寫張如何跟隨父親從貧窮落後的陜北農村來到北京讀書,再寫張如何在學校被嘲笑,如何取得進步,再寫張如何承擔繁重的家務,如何壹次又壹次來到派出所處理母親的戶口問題,再寫她如何突然病倒,接受嚴峻的考驗,如何在病床上寫自傳體小說,如何接受欄目組采訪說實話。結尾寫道:“看完電影,感覺張穆然真的很棒。我要向她學習,做壹個生活中的強者。”
針對這樣的後審,作者雖然記得電影的情節,但從後審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來說,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壹句“情”。這句話內容雖然恰當,但文章未能抓住“情”這個關鍵點,語言平淡無味,難以引起讀者的註意。
(2)
許多學生害怕寫這部電影,他們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感到興奮。他們寫的時候不會寫,要麽復述電影內容,要麽發表不著邊際的評論。那麽如何寫壹篇真情實感的後評呢?
第壹,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反饋壹般包括三個部分:1和內容介紹。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影片的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壹篇課文概括主要內容壹樣,做到完整簡潔。2.評論。在寫這部電影的時候,學生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電影中給妳印象最深的是什麽,為什麽?妳最喜歡誰,為什麽?哪個場景最打動妳,為什麽?只要選擇其中壹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妳個人對片中某個人或某件事或某個鏡頭的評價。3.寫下妳的感受。這是反饋的主要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比較:或者把影片中的人物和自己進行比較,找到差距,找到不足;或者聯系熟悉妳的人,闡述自己的觀點;或者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社會中的現象進行對比,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寫作時,學生可以簡單地列舉壹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來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把記敘文和討論文結合起來。總之,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聯系現實,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第二,找準寫作的切入點。
壹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復雜,情節縱橫交錯。寫作的時候,不能面面俱到。妳必須找到壹個切入點來展開整篇文章,就好像壹條紅線把“引言-評論-感受”三個內容連接起來。下面介紹幾個簡單的方法:1,選壹個字符。看完壹部電影,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壹個配角記憶深刻。無論如何,隨便挑壹個人物,通過他的壹言壹行走進他的內心,從而進行評論,表達他的感受。2.截取壹個片段。即選擇壹個小故事或影片中壹個獨立的情節展開。比如電影《任長霞》中,就有很多任長霞為人民奉獻的例子。學生可以選擇其中壹個小故事作為出發點,結合現實談談自己的感受。3.描述壹個鏡頭。即利用特寫或速寫的方法,生動地描述影片中壹個感人的場景,引起自己的情感共鳴,然後談談體會和感受。
第三,壹步壹步寫特點。
新手可以按照常見的“介紹-評論-感受”三段式順序,找到文章的布局,很容易上手。有時候可以把“評論”和“感受”合二為壹,邊評論邊寫感受。有了壹定的基礎,就可以突破固定的結構,用敘述、討論、抒情的方式,圍繞壹個中心線索,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範文:評《1900年傳奇》
這部電影講述了弗吉尼亞號遊輪上的壹個傳奇故事。英雄1900是棄嬰。第壹節課他被發現在鋼琴上。老水手丹尼收養了他。為了逃避法律,1900作為壹個未知的孩子存在於這個世界,就像這個世界壹樣,他根本不存在。8歲時,丹尼死於壹場事故,他失去了唯壹的親人。當丹尼的屍體被扔進海裏的時候,他真的靠海為生。那天,他聽到遠處船上傳來的聲音,有人告訴他那是音樂。也許是命運的安排,他非凡的音樂天賦使他在十歲之前就能演奏出感人的音樂。這壹切,他都是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學會的。他是壹個音樂天才。影片中有三個場景最讓我震撼。先是暴風雨預警的時候,1900坐在鋼琴上和後來的好友康壹起滑翔,用美妙的音樂享受海洋的顛簸。那壹刻,是那麽的驚心動魄,那麽的舒服。1900播放悠揚的音樂,仿佛在大海上跳舞,音樂是如此的適合現場。那壹刻,他不僅為大海而生,也為鋼琴而生。其次,這是他與另壹位著名鋼琴家比賽的場景。影片用誇張的手法向觀眾展示了1900驚人的鋼琴演繹天賦。全場安靜的時候,琴弦點燃香煙的時候,1900韓元。他贏得了觀眾的贊賞,並讓這位著名的鋼琴家離開了。他用自己的海洋贏得了大家的喜愛。第三,最後1900含淚告訴他的老朋友:“在船上,我有壹架鋼琴,我可以在他的88鍵上彈奏我喜歡的無限音樂。在這裏,壹切都在我的控制之下。但當我看到眼前這個陌生的世界時,我突然感到害怕。這是壹架無限的鋼琴。當妳走在裏面的時候,妳永遠不知道妳將要演奏什麽。我怎麽能活在這樣的世界裏?”這是他的遺言。1900壹生從未下船,這位超然的鋼琴家也從未邁出那壹步。即使彼岸能讓他擁有壹個能讓他譜寫出無與倫比的美妙音樂,讓他砰然心動的女孩,即使踏上彼岸能讓他聽到向往已久的另壹片海的聲音,他依然選擇留下,即使這個決定的重量是他的生命。
1900死了可能有點可惜。他和船壹起被炸上天了。壹代音樂人沒有留下任何完整的作品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留下的只有那些震撼,那些回憶,那些人的遺憾和懷念。
看完這部電影,最後,我的後悔和遺憾占了上風。有些無奈。他孤獨封閉。其實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壹個需要封閉和退縮的世界。就像1900的“船”和“琴”壹樣,每個人都離不開自己的習慣,都無限依賴自己的習慣和制度,甚至與之同歸於盡,比如弗吉尼亞號。1900喜歡船,喜歡巖石,喜歡漂浮的大陸,喜歡匆匆而過的人,因為他已經徹底習慣了,已經和船,鋼琴融為壹體。壹旦他離開那裏,他會感到大地在顫抖,他會習慣這種動蕩。他是否也排斥和厭惡和平與安寧?
他喜歡看著別人的生活匆匆來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喜歡壹個人在鋼琴前唱主角。這種愛是不是也說明了壹個人的心態對人生價值觀的禁錮?壹個不能適應環境變化,不能隨著環境變化而改變自己角色的人,註定要隨著那個時代而消亡。這是社會和自然的生存法則,所以1900的結局也可能是註定的。他喜歡自由和寧靜,他有自己的理想世界,那就是他的海洋,他的船,他的鋼琴。1900代表了壹種天真和純潔,代表了對人類無盡欲望的恐懼。當1900站在舷梯上猶豫不決的時候,面對塵封的現代工業文明,1900終於下定決心,再也不離開自己的漂浮世界。
如果說弗吉尼亞算是1900的主場,那麽價格就是他的全世界。1900之所以終究沒有勇氣下船,是因為他壹直活在這樣壹個單身的世界裏。1900的愚蠢在於他沒有勇氣去接受壹個未知的世界,但這正是他的智慧所在。人的盲目性在於把自己的水平看得太高了。其實有些事情是可以控制的,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控制的。要充分把握前者,懂得放棄後者,否則就是“致命的自負”。自負是無知的表現。對於1900來說,他可以把握鋼琴裏的音樂世界和弗吉尼亞號上的小人際社會,但岸上的世界無疑太大太復雜。1900的聰明之處在於他懂得放棄,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所以這種單純讓我們看到了壹點點可愛,這才是他真正的內心。
1900的故事讓我想起,在這個世界上流浪久了,我們對自己的本性或多或少有了壹些了解。如果壹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越來越弱,又如何認識周圍的世界呢?我也很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