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說:“宇宙中生命的起源最初是空的。什麽都沒有,哪裏來的灰塵?”
仔細品味這句話,我們不難發現,既然萬物之源都是清凈空明的,為什麽要在生活中過分計較呢?得失,名利,物質等等。,最後都是空的。我們每個人都活著,不是嗎?
《莊子》裏說得好:“嘗之,婦之妄言,婦之聽之。Xi挨著太陽和月亮,依靠宇宙,去匹配它,去使它變得光滑,去互相尊重?大家都在服務,賢者蠢。人參萬歲,變純。壹切都是它本來的樣子,不過是壹種相互的積累。”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人參萬歲,成精”這句話。意思是:壹萬年似乎只是壹瞬間。可見,人生只是壹瞬間,壹瞬間。
生與死之間,人生有長有短。但是,很多時候,當妳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再看看現在的自己,可能會覺得時光飛逝,光陰似箭。十年二十年也是壹眨眼的事。壹眨眼的功夫,沒有人能讓時間停止,也沒有人能不長大。不管妳動不動,時間總是不停地走。
因此,南先生就提出了“清空”的理論。因為在時間面前,壹切都顯得特別渺小和不自覺。這是南先生對懷瑾“徐青”的第壹次理解。
然而,似乎人生苦短,不必悲傷。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淺薄。對於“生命只是壹瞬間”的正確理解,還要從其他角度入手。
有這樣壹個故事:
晉代有個叫知望的人。壹天,知望去深山砍柴。砍柴的時候,無意中走進山裏的壹個石頭房,看到幾個男生在下棋。
知望覺得這很有趣,所以他仔細觀察他們下棋。這時,壹個男孩把壹個看起來像棗核的東西遞給國王,讓他吞下去。
國王吞下去的時候,從來不覺得餓,站在旁邊靜靜地看壹盤棋。遊戲結束,遊戲散場,國王起身告辭。
這時,他發現自己斧頭的木柄已經完全腐爛了。國王沒有多想,只是覺得有些奇怪。然而,當他回到家時,他發現他同時代的人都已經去世了。
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仙界壹日,人間千年”。因此,當王回到家時,他意識到他遇到了壹個仙女,而不是壹個普通人。
因為生命只有壹瞬間,所以,“萬物自然,但又相互關聯”,如果身、心、物能融為壹體,人與物能融為壹體,不分彼此,那麽道也就藏在心與物之中。因此,得道者可以“坐在日月之旁,擁抱宇宙”。
對此,南懷瑾先生說,後世所謂的“神仙之道”就是由此而來。
從這個角度理解生活只是壹瞬間,妳可以獲得關於它的真正知識。生命的長短與時間的流逝有關,所以不要讓妳的流年偷偷溜走,而要珍惜生命的每壹分鐘,找到充實生命的方向和途徑,將身、心、道融為壹體,不斷積累自己的“道”。這樣,我在彌留之際,不會因為人生毫無意義而後悔,也不會因為太多的缺點而難以閉眼。如果我們能夠珍惜時間,註重生活的內涵,那麽這種生活就不會真的變得像南懷瑾先生所說的那樣字面化。這也是對南懷瑾先生“清空”的第二種理解。
就此而言,其深意應該是,生死可以看作是壹息壹息被替代的過程,從而可以忽略生死,在“清空”的過程中成就生死,在人生的路上有限的時間裏實現生命的無限意義。
在生活中,如果能真正理解南先生“清空”的內涵,那麽收獲生命的解脫和意義就能順利實現。
生命只是壹瞬間。南懷瑾先生能在壹念之間看透生死,獲得人生的大智慧,正是因為他能始終做壹個珍愛生命,融身、心、物於壹體,在壹念之間不斷拓展生命內涵的人。
作為壹個普通人,我們不妨從拓寬自己的心胸開始,做壹個有哲理的超脫的人。生命只是壹瞬間。當妳活著的時候,妳不珍惜時間去改變。是不是壹定要等到死後才能去追求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