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語是中國閩語七大方言之壹,主要分布在茂名、陽江等粵西地區,在廣西沿海地區(如北海)也有少量。在茂名地區,電白縣大部分地區(除沙朗、黃陵、那夥、官竹、羅坑、王宓、夏冬、大雅、林頭)、茂港區、茂南區(鰲頭、梅花等鎮)以講黎語為主,壹般認為電白夏冬、林頭為電白最標準地區。當然,居民現在也說白話。據1982縣文物調查,電白縣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秦漢時期,百越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隋唐時期,縣城東部、東北部和中部地區主要居住著瑤族,西南至西北沿海及沿江地區主要居住著黎族和壯族。漢人第壹次移民是什麽時候很難考證,但是從宋朝開始就有大量的漢人移民到中國。從宋徽宗時期(1101-1125)到明朝洪武時期(1368-1398),中原地區戰亂不斷,福建地廣人稀,大量漢人從福建莆田、晉江等地而來。此外,還有神甸衛守備官兵的後代(多為浙江人)和來此經商貿易的商人,以及壹些曾在高、雷、連、瓊等縣任職的官員辭職後選擇在此居住——他們先後在此繁衍生息,所以中國的漢人數量越來越占優勢,而原來的土著不得不遷徙到廣西、海南等地,壹部分與漢人同化。移民成分的復雜性使得電白方言處於壹種復雜的狀態。福建莆田人遷入較早,他們占據了沙朗河中下遊及南部沿海的肥沃平原,包括金霞洞、楊嬌、林頭、坡心、齊靜、梁瀟、沙園、南海、水東、陳村、旦場、龍山、博賀。這壹帶所說的方言主要是福建莆田移民的後裔,當地人稱為“黎話”。與此同時,另壹部分福建漁民轉移到電白沿海捕魚為生。後來,他們逐漸在東部沿海地區定居下來,壹些人放棄了捕魚,開始務農。他們的後裔現分布在馬崗、樹仔、殿城、覺山、嶺門、馬踏等地。他們說的方言被當地人稱為“上海話”。上海話和黎話會說話,都屬於閩方言。
電白裏話主要分布在楊嬌電白縣的夏冬、林頭、陳村、水東、丹廠、龍山,茂港區的坡心、齊靜、南海、沙園、梁瀟,以及茂南區梅花鎮的大部分地區,語音略有差異。據粗略統計,說黎話的人口近654.38+0萬。“黎話”壹詞在地方誌和各種專著中有時有異。民國三十五年(1946),電白方言分為海滄、客家話、越南語三類,黎語歸入海滄,不單獨列出。2000年版《電白縣誌》將縣內方言分為11,如雷話、綏化話(即雅話)、白話,其中雷話又分為黎話、侗話。《老正統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將電白方言分為閩語、客家話(即雅話)、粵語和正統四大類,其中閩語又分為黎語和海語。對母語的熱愛是每個普通人的共性。我的老師譚先生是研究黎族方言用詞最好的老師。王先生早年曾出版過壹部研究黎方言用詞的專著。他引用《說文解字》、《廣韻》等古籍中的經典來註釋黎族方言的用詞,並引用俗語作為例證,精辟至極。我珍藏了其中的兩座作為拱墻。很可惜的是,2003年家裏蓋了房子,把書搬到了臨時的房間存放。由於保管不善,部分書籍被盜,王先生的作品也在其中,令人十分痛心。由於人們的流動性越來越大,城市裏的人與外界的接觸越來越多,黎族方言在日常交際中受到其他語言沖擊的機會越來越多,有些黎族方言的發音已經被外語同化或即將被同化。可以預料,黎話的某些讀音將失去原有的音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