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膚和體色的比較:青蛙從眼後部到後肢基部有兩條縱向褶皺,呈金黃色或淺棕色。中間有壹條淡淡的縱向條紋。後肢有多排黑色條紋。青蛙的背部是棕色或黃綠色,腹部是白色的。蟾蜍皮膚粗糙,渾身布滿大小不壹的疣狀突起。背部黑褐色,腹部乳黃色。
2、毒腺的觀察:蟾蜍體內有豐富的毒腺,分為皮膚腺和耳後腺。皮膚腺體分布在體背,表皮局部增厚成“疣粒”。耳後腺位於頭側鼓膜上方。用針小心刺破耳後腺,會流出乳白色有毒漿液。青蛙沒有毒腺。
3.觀察雄蛙的嘴後面有壹對聲囊。發聲時,口中的氣體壓入聲囊,使其膨脹成壹個球,而雌蛙沒有聲囊。另壹方面,蟾蜍沒有聲音囊。
4.比較牙齒和舌頭
青蛙的上頜邊緣有壹排細小的上頜齒;口腔頂部的犁骨上還有兩排平行的小瘤樣突起,稱為犁骨齒。另壹方面,蟾蜍沒有牙齒。拔出青蛙的舌頭,它的尖端是分叉的;蛤蟆的舌尖不是分叉的。
5.觀察輸尿管與泄殖腔的聯系:青蛙的兩條輸尿管分別與泄殖腔相連,泄殖腔壁上有兩個開口;但蟾蜍的兩條輸尿管先匯合為壹條共同的輸尿管,再進入泄殖腔。泄殖腔壁只有1個開口。
擴展數據:
青蛙是兩棲動物,屬於脊索動物、兩棲綱、無尾目和蛙科。它的成蟲沒有尾巴。它的卵產在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通過鰓呼吸。變異後,成年人主要通過肺部和皮膚呼吸。大多數青蛙通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
世界上只有10到12的蛙種進化成了體內受精,其中壹部分會排出受精卵,孵化成蝌蚪。但在動物學上,蛙專指黑斑側褶蛙。青蛙壹直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但科學家發現,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中的壹種青蛙可以生出蝌蚪。這種青蛙是世界上6000多種青蛙中唯壹能“掉蝌蚪”的青蛙。
蟾蜍,又名蟾蜍哈瑪(蟾蜍讀作má alone)。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丘疹,內部有毒腺,俗稱蟾蜍、刺、寶。在中國,有中華蟾蜍和黑蟾蜍兩種。蟾酥和從中提取的蟾酥在中國供不應求。
蟾蜍是兩棲動物,它們的皮膚布滿毛孔,從出生起就沒有羊膜和外殼的保護,這使得它們比其他群體對環境更加敏感。兩棲動物被認為是探測環境變化的風向標。
參考資料:
青蛙_百度百科
蛤蟆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