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洪洞為什麽叫洪洞?

洪洞為什麽叫洪洞?

山西省洪洞縣是中國歷史名縣,也是億萬華夏兒女的精神家園。洪洞的槐花,寄托了很多來自全國各地和海外移民後代對故土的深情。“洪洞”無疑是中國歷史文化中的壹個著名品牌,但它的由來和含義是什麽?

西周時期,洪洞縣屬於古代的陽國。我國的楊姓起源於此。秦統壹後,在此設陽郡。數百年後,東魏時期,由於戰爭需要,東魏政權戰略性地在此設立軍事要塞,稱為“洪洞守備”或“洪洞鎮”。史書描述了北周軍隊進攻這裏的情形:“洪洞近在咫尺,四周反覆,告而告之,險象環生。”洪洞駐軍舊址大致在今天洪洞縣上吉落村壹帶。

隋末,李淵起程太原,南下霍邑。當他經過陽縣時,因為討厭皇帝的姓氏,就以當地著名的洪洞樹命名為“洪洞縣”。

原來“洪洞”壹詞在古漢語中是形容洪水的意思,有時也寫成“洪洞”。如《淮南子原道》:“(水)亂振蕩,與天地合。”洪洞鎮守的軍事要塞建在汾河之畔,面對洶湧澎湃的汾河,因此得名“洪洞”,以示東魏將士的軍事力量。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壹起看山西那些事。(本文約500字,閱讀時間2分鐘。)

我們都知道洪洞有壹棵大槐樹,叫祖根。

很多外國人會把洪洞讀成hóngdòng,其實是壹種錯誤的發音。

正確的發音應該是hóngtóng。

關於洪洞的地名,據地方誌中記載,“縣北洪崖有古洞,縣以洞名。”相傳古時候此地南方有壹位仙人,因住在壹個叫“洪崖古洞”的地方而得名。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靠譜。

因為這裏的古洞讀的是d ò ng,而不是現在的讀音hóngtóng。

也有人解讀,洪洞這個地名源於鮮卑語,其實是通古斯語族“霍屯”壹詞的漢譯。霍頓”的意思是“城市”。

這種說法有過度解釋的嫌疑。即便洪洞在魏晉時期受到鮮卑人的影響,但地名這個最基本的文化元素有很強的傳承性,不可能直接改了就把以前的通用名都丟掉。

洪洞這個地名還是和這裏的地理環境有關的。

綠色表示汾河。

洪洞靠近汾河。“洪”是用來形容洪水的,“咚”是水的洪流。合起來“洪洞”就是這裏的汾河波濤洶湧。

這裏描述水流湍急的“洞”怎麽發音?

從水的同步來說,也就是說,表示水流湍急的“孔”和tóng是壹樣的。下面的“土農切”是古代壹種特殊的發音表達方式。把“Tu”的聲母t和“Nong”的韻母ong放在壹起,就是tóng的發音。

綜上所述,洪洞這個地名與當地特殊的河流環境密切相關。

快讀歷史精彩內容,歡迎關註@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

說到洪洞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喜歡戲劇的人都記得蘇三的歌詞“蘇三離開洪洞縣……”在《玉堂春》中,另壹個是“大槐樹下”的故事。洪洞縣的名字是怎麽來的?

根據傳統,洪洞縣的名稱是以城南的洪崖古洞命名的。洪洞縣歷史悠久,“洪洞”之名古已有之。雖然歷史上幾經變遷,但最終還是采用了歷史上的老名字:洪洞。

唐、禹、夏、商時期,洪洞為冀州疆域。之後其疆域、縣名有所變更,如伊寧二年,陽縣改為洪洞縣...1958 10,趙紅郡與霍芬郡合並,稱洪洞郡,郡治在洪洞市。1959年9月,火粉脫離洪洞,恢復原位。1971年,臨汾、運城分立,洪洞歸臨汾行署管轄。至今,縣人民政府壹直駐紮在洪洞縣。蘇三奇解說中描述的愛情故事代代相傳。大槐樹的故事吸引了國內外大批粉絲前來尋根,而這兩個故事都起源於山西洪洞。

喜歡我的網友可以點擊右上角關註。

信息來自互聯網。

根據《辭海》、《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地理》,認為洪洞縣的洞字應讀作t0n9洞音。但t0n9的發音在漢語詞典和字典中並不被認可。

傳統壹說,洪洞南面有壹個洪崖洞,古人將其命名為洪洞。54年洪通和趙城合並為趙紅縣。趙成為周苗王封了棗府之地。在趙簡子之後,它被命名為趙城。在古代,在唐夏宇商時期,洪洞趙城屬於冀州,在西周時期,它是陽侯國。古城在本市東南1.8公裏的樊村附近。趙成了趙國,今天趙城東北的李三尖子鎮就是古城。春秋時期,洪洞是喪公弟的食邑,名曰甘陽。後來是羊舌肥美的美食城。魯昭公二十八年,為陽郡,洪、趙均屬晉國版圖。秦朝時,洪洞被封為陽縣,統治範村。趙屬郡,即今天的霍州。都屬於河東縣。(中間三千年的變化省略)。

日本投降後,洪、趙兩縣建立民主政府,洪在石村,趙在興旺峪。解放後,兩縣政府均駐縣城。全部歸臨汾代辦處管轄。1954年,兩縣合並為趙紅縣。治理泄洪洞。它屬於津南機構。58年與霍芬郡合並,稱洪洞居,統治洪洞城。59年,霍芬郡恢復原址。71年臨汾、運城分署,洪洞自此歸臨汾行署管轄。洪通縣人民政府。

簡短的討論。謝謝妳。

另壹種說洪洞是以‘洪雅古洞’命名的。在古代,建橋以東的劍河南岸,由於長期泛濫形成了綿延數裏的陡峭絕壁,幾十年前仍依稀可見。據說在城北有壹個神秘的洞穴,裏面有古老的遺跡,這是壹個古老的洞穴。因此,他們被稱為洪洞。

大槐烈士陵園有壹座紀念碑刻著為證:

‘滅敵,滅寇氏,壯士,洪崖洞古英雄’

《明史》和《明太祖實錄》記載,明代洪武六年(1373)至永樂十五年(14,654,38+07),山西洪洞槐樹有18次大規模遷徙。移至18個省市的498個縣市,其中河南106個縣市。

聽說當時的官員把洪縣和董賢兩縣的百姓趕到老槐樹下,被帶走了,所以當時百姓最後的記憶就是老槐樹了。洪通縣是兩個縣的總稱。聽老人們說的,耳聞,耳聽,道聽途說,不壹定準確!

我軍1966進駐北京通縣時,發現北京地圖上有“胡官營”、“孝義營”、“屯留營”等村莊。我很奇怪為什麽這些村名和山西三個縣的村名壹樣?後來看了明朝洪武年間從洪洞遷徙到中原的文章,才知道這幾個村子的人都是當時山西移民過來的。

我只知道洪洞是壹個很有聲望的地名。許多人從洪洞搬到四面八方。我們老家也是從這個地方搬過來的。雖然我們經常從洪洞穿梭,但具體情況不太了解。洪東(讀童童)

洪洞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位於山西省南部,臨汾盆地北端,東與霍山、古縣接壤,西與呂梁、蒲縣接壤,北與霍州、汾西縣接壤,南與堯都區接壤。

洪洞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搖籃之壹,被稱為“中國人的故鄉”。轄區內有文化景點和自然景觀252處;年平均氣溫12.3,年平均降水量493.3mm。

洪洞縣轄9鎮7鄉463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1563平方公裏,耕地89萬畝。全縣常住人口76.1.1.0000 (2065,438+07),是山西人口第壹大縣。

洪洞縣是國家衛生縣、國家園林縣、文化先進縣、科技先進縣、群眾體育先進縣、山西省重點旅遊縣、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遊目的地、中國武術之鄉。

洪水是洪水,山洞是激流,因為這個地方靠近汾河,描述的是洶湧澎湃的波濤。據舊唐書地理,取於黟縣北洪洞嶺。據《山西通誌》:“縣北洪雅有古洞,縣以洞名。”

師洋郡在春秋時期建立,所以它被統治在古賢村,這是在本縣東南8公裏。秦改陽郡,隸屬河東郡。辛莽改為念亭。

東漢復興。

三國魏屬平陽郡,後被廢。

北魏太平鎮軍初年,秦昌郡從薊縣遷至今縣城東南,10公裏,屬平陽郡。泰和年間,它遷到了杜堯區。二十壹年(497),恢復陽郡。

正始二年(505),永安郡從霍州城遷至趙鎮東北8公裏的橋東村,不久又遷至趙鎮東南1.5公裏,屬西和郡。建義元年(528),永安郡設永安郡,屬郡。北魏末年,永安郡還統治著今天的霍州市。

隋開帝三年(583),屬錦州。伊寧元年(617)改洪洞縣,遷今大槐樹鎮。次年,位於本鎮東北1.5km,屬霍山縣的趙城縣。

唐林德初年,趙城縣遷至今趙鎮,先後與洪洞縣分屬瀘州、錦州。

宋西寧五年(1072),趙城縣廢為洪洞縣,屬平陽郡。元豐三年(1080),恢復趙城郡。政和三年(1113),趙城縣升為左青軍,調任河東道。

金軍被廢,歸趙城縣。真祐三年(1215),趙城縣改為霍州。元洪洞郡屬晉寧路,趙城郡屬霍州。

明洪武三年(1370),兩縣均屬平陽郡。

明代以槐樹為標誌的移民活動影響深遠。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趙城縣屬霍州。

民國初年取消府州,兩縣改為河東道,裁撤後直屬省。

1949屬於臨汾地區。

1954並入趙紅縣,屬於津南地區。

1970屬於臨汾地區。

2000年臨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