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緬懷礦床學大師屠光池先生

緬懷礦床學大師屠光池先生

翟雨生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屠光池先生是傑出的地質學家、礦床學家和地球化學家。他熱愛祖國,熱愛地球科學和地質礦產,壹生為我國地球科學的發展、礦產資源的研究和地質人才的培養做出了巨大貢獻。作為礦床學學科的後學生,有幸與塗老師有更多的接觸,有機會直接接受他的教誨。我深深覺得他是我這輩子最尊敬的導師。現在,我只想就王先生對礦床學的貢獻談壹些認識和學習體會。

塗先生從事地質工作60余年,具有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戰略眼光。在他的研究領域,能夠根據國家建設的需要和地學各發展階段的發展趨勢,提出前沿的研究課題和思想,並參與和組織實施,起到了開拓和引領作用。20世紀50年代初,他從美國留學歸來,在清華大學任教。首先,他在家裏教授地球化學這門新學科。65438-0955參與組織領導祁連山綜合地質調查,劃分構造巖相帶,提出找礦方向。20世紀60年代研究鈾礦地質,提出鈾礦化機理,合理解釋了我國大部分鈾礦床的地質成礦過程。20世紀70-80年代,他系統研究了華南花崗巖及其成礦作用,提出了較為完整的成巖成礦理論體系。在20世紀70年代的全國富鐵礦爭奪戰中,他總結了中國鐵礦的成礦特點,並從中國地質歷史演化的特殊性出發,精辟地指出中國的地質條件不適合大規模風化殼型富鐵礦的形成和保存,並為後來的找礦實踐所證實。

20世紀80年代,他組織領導了層控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的系統研究,深入探討了中國鉛、鋅、鈾、汞、銻、鐵礦床的成礦特征,闡述了層控礦床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征、成因和分類,出版了專著《中國層控礦床地球化學》,是中國層控礦床研究的經典之作,代表了當時礦床學和地球化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前沿方向。80年代期間,他還對中國的黃金地質進行了綜合研究,提出了新的黃金分類方案,被廣泛引用。多年來,他根據我國西南地區的地質特點,開拓了低溫地球化學和低溫成礦作用的研究領域,學術成果居世界前列。他還深入研究了北疆地區的區域成礦規律,總結了金、銀、銻的礦床類型和成礦機理,把該地區的成礦研究提高到了壹個新的水平。90年代初,他深刻洞察國際礦床發展趨勢,及時組織領導了中國超大型礦床研究,包括成礦環境、控礦因素、成礦機制、典型礦床分析等,歷時10余年,不僅使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位居世界前列,而且有效指導了大型-超大型礦床的找礦工作。進入21世紀,他已經80多歲了,經常深入礦址檢查指導工作。他的努力和嚴謹求實的精神令人感動。晚年積累了多年的經驗,提出了比較礦床學的研究方向,編輯了具有長遠指導意義的經典著作《地學思想史》。

塗先生學術研究領域廣泛。除了作為地球化學的創始人和領導者之外,他主要研究礦藏:金、銀、鐵、銅、鉛、鋅、汞、銻、鈾、稀土、稀有和分散元素等。提出了對礦床特征和成礦機理的新認識;在礦床類型上,除了傳統的內生、外生、變質礦床外,他還提出了“改造礦床”這壹新類別,將三分法擴展到四分法,得到了廣大同行的支持和引用。根據中國地質成礦的特點,他提出了多因礦床的概念,發展了礦床分類。在成礦方面,他指出了成礦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強調了疊加成礦和改造成礦的重要性,這壹點被後來發現的許多疊加改造礦床所證實,現在被認為是中國區域成礦的壹個特點。在礦物巖石學方面,他研究了花崗巖、富堿侵入巖、暗色巖、各種金屬礦物、雲母、綠泥石和硫酸鹽礦物。他非常關心金屬礦與油氣藏的成因關系,提出要重視對這壹被忽視的課題的研究。作為壹名地質大師,他對礦床學的歷史和現狀了如指掌,並清晰地觀察其趨勢。他撰寫了許多關於沈積科學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的文章,幫助相關專家建立了對這壹學科的歷史認識。他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善於將唯物辯證法應用於復雜的成礦研究。他關於存款研究方法的論述非常精辟,從中我得到很多啟發,使我能夠更好地開展存款研究。

塗先生善於從中國地質實際出發,抓住關鍵科學問題,深入研究,取得有國際影響的成果。如他的多成因礦床、疊加成礦、改造成礦、低溫地球化學、分散元素成礦等理論觀點,都是基於他對中國復雜大陸結構和多階段演化歷史的深刻認識。這顯示了他高超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以及微觀考察與宏觀把握相結合的能力。他給我們的啟示是,中國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大陸結構和演化歷史特殊。中國的資源與環境科學還有許多新問題需要研究,需要我們深入挖掘,認真探索,做出具有世界意義的成果。

塗老師嚴謹求實,腳踏實地。他對野外地質工作的熱愛和執著精神令人感動。我記得在1994,10期間,我和我老公去了西澳的金屬礦床參觀。行程很緊,長途跋涉,汽車顛簸幾天,基本上1 ~ 2天看1礦。當時,屠先生已經70多歲,動過大手術,體質虛弱。每個人都擔心他的健康。但他興致勃勃,說個沒完沒了。前壹天早上剛到珀斯,下午去看了壹個紅土型的鋁礦。第二天壹早,我參觀了400公裏外的壹個金礦。在整個過程中,他壹直在仔細觀察巖石和礦物的露頭和剖面,提出問題,深入思考。他的敬業精神和艱苦樸素的作風深深地教育了我們,我欽佩他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和抓住關鍵問題的能力。

塗先生非常重視國際地學交流。他憑借在美國和蘇聯的豐富學習和研究經驗,對礦床研究具有全球視野,吸收了美歐學派和蘇聯學派的科學成果,並從我國地質礦產的實際出發進行檢驗和改進創新。他高瞻遠矚,經常向我們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具有全局意義的問題。他在多次國際學術會議上介紹了中國地球化學和礦床學的研究進展,擴大了中國地質學家的影響。記得65438-0996年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上,塗先生就白雲鄂博稀土鐵鈮礦床的形成過程發表了演講,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贊譽。

他對科學問題壹絲不茍,言之有據,嚴格區分猜想、推論和事實。他精通唯物辯證法,善於辯證思維,運用復雜礦床問題遊刃有余。比如他對礦床成因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塗先生根據多年經驗,提出“非此即彼”與“非此即彼”並存,有利於解釋不同成礦作用之間的關系和復雜多變的成礦現象。塗老師充滿智慧。他善於抓住重點和關鍵。他的論文和報告非常簡潔,論點嚴謹、新穎、深刻,讓人耳目壹新,受益匪淺。至今我還記得他多次演講受到熱烈歡迎的感人場景。

塗先生對地質科學有著崇高的理想、高度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感情。他幾十年如壹日,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畢生致力於探索地質奧秘,為提高我國礦床研究水平,逐步走向世界做出了裏程碑式的貢獻。他是礦床學的集大成者,是20世紀下半葉中國礦床學學科的主要學術帶頭人。在新形勢下,他發展了礦床學學科,培養了壹批青年學者和科技骨幹。他的學術貢獻和前輩風範,在地質科學界是有口皆碑的,值得我們終身懷念和認真學習。讓我們沿著塗先生等老壹輩科學家開創的道路奮勇前進,為礦床學和地球化學的突破,為解決我國礦產資源和環境問題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