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用類比法構建西藏意象理論。
藏象理論是《內經》理論的核心內容。關於藏象學說的形成,蘇文的五臟形成學說提出了“五臟之象可類比”的原則,王冰評論說:“象即氣象。五臟雖隱而不見,其氣象用可類推。”張介賓說:“象也。藏於內,形見外,故稱藏象。”蘇文金匱嚴陣根據五行意象,從直觀經驗入手,按照功能行為相同或相似的原則,將自然和人體分為五類,進而挖掘意象中所蘊含的藏象深層理論。首先用五行的形象來類比五臟的功能。比如肝直如木,心炎如火,脾靜如土,肺堅如金,腎潤如水。其次,用五行的形象來類比五臟與天氣相聯的理論。人體的臟腑、器官、生理部位和情緒活動,都是用外界的聲音、顏色、季節、氣候、方位、味道來分類的。比如心,心的基本功能是掌握神明和血脈,宇宙萬物中的紅、聲、火、夏、熱、南、苦等都可以歸於心。
2.用類比法理解疾病的狀態和表現。
中醫強調“證”而不是“病”,各種疾病的表現都歸結於“證”。如頭暈、手足抽搐、震顫等疾病,都具有遊移不定的特點,與風的活動相同,故可歸為“風證”再如,中醫從體表的五色和不同器官組織所屬的五行來診斷五臟的疾病。比如“肺熱白而多毛,心熱紅而絡溢,肝熱淡而爪枯,脾熱黃而肉爬,腎熱黑而齒多節。”
3.通過對比數字來解釋生理和病理現象。
《內經》中取的“數”,其實是壹種特殊的“象”,不是定量的,而是定性的。數比是用易數表達“象”的意義,通過易數推導事物變化規律的方法。變數主要包括卦數、枝數、五行數(後世所謂“河圖數”)和九宮數(後世所謂“洛書數”)。蘇文金匱嚴陣將五臟的肝、心、脾、肺、腎與五行生辰圖中的五、六、七、八、九的分數對應起來。肝木分八,心火分七,脾土分五(十),肺金分九,腎水分六,表示“五臟應在四時。”《蘇文劉鄭源集大論》以“多者數之,不足者數之,土常數之”的理論解釋了五運六氣的變化規律。“《蘇文運氣七篇》用幹支的數量,通過對比數字來推斷60年來氣候變化的規律及其與人類疾病的關系。蘇文《上古天真論》中人類發展繁衍的基數有七女八男,即陰陽進退之數。另外,《內經》中的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八奇經、十二經脈、三陰三陽、六氣、八綱六經。
值得註意的是,形象類比作為人類把握客觀世界的壹種方式,壹直具有非常重要的認識論和科學價值。通過類比,可以啟迪人的思維,幫助人張開想象的翅膀,從而推動他人,舉壹反三,發現新事物。醫生在醫療實踐中運用這種思維方法,發明了許多新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但類比思維方法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即過於註重事物或現象的共性、共性和相似性,而忽略了不同事物的特點和差異。如果導出的屬性恰好是它們的差異,那麽結論壹定是錯的。
張其成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內薛婧,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