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長期以來,中國“休寧縣出清代狀元13,居全國第壹”的記錄壹直無人問津。現在,在《新安晚報》的幫助下,這壹珍貴的歷史遺產資源終於得到了珍惜和利用。縣城雲起大道的燈柱上,點亮了“中國第壹冠軍縣”的燈箱廣告。《中國第壹狀元縣》這篇文章發表的當天,所有報刊亭的《新安晚報》瞬間售罄。那些壹時買不到報紙,又想先睹為快的人,只好靠復印來解燃眉之急,僅縣政府辦公室就復印了幾十份。
走近全國第壹狀元縣,最打動我的是“縣令歷經磨難,派特派員訪狀元”的有趣故事。曾經擔任《黃山日報》總編輯的儒雅年輕的狀元縣長胡寧,近日派出縣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王順生和縣電視臺記者黃永強兩位特派員,前往休寧狀元家中,搜尋、收集有關休寧狀元的全部資料。
作者見到了筋疲力盡的王順生。他們剛從壹些搜索工作中回來休息。行程包括南京、蘇州、常熟、太倉、上海、杭州、南潯、宣州,歷時12天。他們壹路奔波,輕車簡從,所到之處,馬不停蹄地去地方誌辦公室,走進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在浩如煙海的古籍史料中翻找。僅查閱古籍史料就超過100。同時,他們千方百計在休寧尋找狀元的居住地,尋找他的故居,參觀會館,祭奠墓葬,詢問故人。緊張忙碌的結果是,黃永強感染了堅持壹邊打點滴壹邊工作的病人,而王順則是壹邊照顧病人壹邊加快進程,不顧疲勞,終於滿載而歸。
王順生告訴筆者:這次艱苦卓絕的狀元訪問,最大的收獲是進壹步落實了休寧狀元的準確數字,獲得了壹批有價值的休寧狀元第壹手資料,找到了相應的令人信服的新證據,解決了學術界的壹些疑惑。他說:短暫休整後,他們將南下江西等地繼續完成這項特殊任務。
總共頒發了19個冠軍。
現在,我想向大家匯報壹下關於中國狀元的最新信息,就是經過多次走訪和考證,得知休寧縣歷史上有19位狀元。詳情如下:
休寧縣共產生清代狀元14人。除了原來的13,還要加上黃思勇。黃思庸,寧人,休寧五市人,光緒六年(1880)第壹進士,被授予翰林院纂修。生於江寧(今南京)。
這個新發現是王順的學生在旅行中發現的。在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壹本《天下第壹書:歷代狀元對策管窺》中,他們驚喜地發現了出生於江寧的休寧狀元黃思庸的名字和簡介。回來後,他們在黃思勇狀元的故鄉武城找到了他的故居——程通泰府。據當地90歲老人黃回憶,過去婺城黃氏宗祠內高掛“狀元”牌匾,兩邊柱子上的對聯都是狀元黃思勇所作。此外,當地87歲的老人黃韓清楚地記得,武城古倉門康濟堂大廳的匾額也是黃思勇題寫的。
因此,休寧縣以清代14狀元的奇跡位列全國第壹,比孔子故裏的狀元人數還多3倍多。這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壹冠軍縣。
事實上,休寧縣歷史上共有19名狀元,其中宋代2名,明代3名。這五位冠軍的簡介如下:
吳倩,字逸夫,縣城玉堂巷人。宋嘉定十年(1217)狀元,授舒朗職,鎮東軍判官。他被派到寧國。
程若川,岔口人,南宋某年(具體年號不詳)吳狀元,官至滁州府知府。
任恒泰,古樓人,明洪武二十壹年(1388)狀元,官至禮部尚書。送往襄陽。
沈坤,休寧人,明嘉靖二十年(1514)狀元,太和人。
黃庚。龍灣人,明崇禎十六年(1643)吳狀元。
這位冠軍的遺骸今天仍然存在。
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盡管歷經滄桑,休寧縣的狀元遺跡大部分仍保存至今。這些文物包括:狀元故裏故居、狀元讀書居住處、狀元公館、狀元畫像、狀元作品、狀元手跡、狀元牌匾、狀元墓。
狀元故居是人們最關心的狀元遺物。經相關部門核實,已對17狀元故居進行了查找鑒定,並按照文物保護要求逐壹建檔。這些散落在休寧城鄉的狀元故居,除了四棟明代建築外,均為清代徽派民居建築。因為壹直有人居住,加上縣文物部門的工作,大部分都保護得很好。
金德英狀元故居位於萬安鎮下水南村,是狀元故居中最大的,占地240平方米。狀元故居多為兩開間和三開間,這座明代故居顯得氣勢雄偉。是壹開間五開間的建築,尤其是天井上的壹對石質魚塘,面積有20平米,更顯得與眾不同。
黃軒狀元故居位於楊修鄉黃村,工藝最為精美,占地200平方米,有兩開間和三開間。梁架外露,扁擔和駝峰上有非常漂亮的雕刻。樓下的橫梁廣場和天花板上有五顏六色的圖案,所有的門窗上都有精美的木雕。
在我看到的休寧狀元的字跡中,金德英狀元的字跡,看起來像是書法帖,令人嘆為觀止。這不僅是因為他的書法技巧精湛,爐火純青,顯示了他作為頂尖學者的才華;此外,這是來之不易的,因為狀元墨寶已被珍藏了200多年。2001年,為紀念休寧甌山金氏梅公支第15代祖師金德英誕辰300周年,海內外金氏五代後裔60余人赴休寧甌山尋根問祖,共同編撰了壹套圖文並茂的紀念書籍,紀念這位樂如其心的狀元祖師。這份被金作為傳家寶帶到海外的祖傳手跡,終於戲劇性地實現了從海外回歸大陸,並作為壹個巨大的亮點被收入紀念冊。
談談冠軍博物館
走近全國第壹狀元縣,最激動人心的消息莫過於建設休寧狀元博物館。
休寧縣人民政府編制的休寧狀元博物館項目建議書已編制完成,這將是全國首個狀元博物館。狀元博物館將建在休寧縣萬安鎮車田村的山坡上、水塘旁,古韻猶存,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寓意休寧“山美水秀,水美名人”的狀元縣現象。狀元館將遵循“關註歷史、立足環境、求全美、突出特色”的原則,將狀元匯聚壹爐,唱響中華復興的贊歌。
休寧狀元館將由八個主體工程和若幹附屬工程組成。這八個主要項目是:
重建顧歡書院是休寧乃至古徽州歷史上著名的書院,始建於元末,重建於明萬歷二十年(1592)。是休寧縣古代文化繁榮和尊師重道美德的物化象征,是解決休寧狀元輩出現象的關鍵之壹。修復後的書院包括中堂、後堂、藏書樓、文昌閣等建築,其修復藍圖嚴格按照《修復後的書院誌》中的圖紙。
重修魁星閣。魁星,俗稱文曲·邢俊,是古徽州的壹位文人,受到高中生、科舉和守護神的崇拜。獻給魁星的魁星閣是冠軍們最感激的地方。
重建休寧試驗棚。這是古代讀書人考試的地方,是每個入狀元的第壹個平臺、明堂、圖書館等建築。屆時,妳還可以通過實物了解中國科舉制度下的考場盛況。
重修金石石坊。宮中能參加殿試的宮士,稱為秀才,狀元則為狀元。從唐武德五年(622)到清光緒三十壹年(1905)廢除科舉制度的數千年間,全國共錄取進士65438萬人,休寧縣占620席。這也是狀元縣的榮譽和驕傲。他們的名字、年代和官銜將被刻在重建的進士石坊上,為狀元博物館營造了壹個輝煌的氛圍。
狀元故居建築群。這是對狀元故居的集中保護和展示。每壹個狀元故居都有壹系列艱苦學習、成功的感人故事,狀元故居的整體景觀就是壹首催人奮進的歌。
新建的休寧歷史名人蠟像館。休寧縣不僅是狀元之鄉,而且名人輩出,包括明初大官、醫學家程、徽派篆刻鼻祖何震、戲劇家王廷娜、版畫家胡、民族英雄金生、江、查世標、王之瑞、孫毅,新安“海陽”四傑王、哲學家戴震、政治家王有敦。狀元館將以徽州祠堂布局、長廊布置的方式,生動展示休寧20位歷史名人的全仿真蠟像,並配以生平事跡介紹。
新建近現代名人蠟像館。館內展出的休寧名人蠟像,既有程家鈺、愛國誌士金維農、紅軍烈士胡等革命先烈,也有為新中國建設作出貢獻的傑出人士,如兩彈壹星英雄姚,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徐根俊、洪、、、蔣巨元、王協清等。
當代歷史頂尖學者新名單。
冠軍之郡家譜的新篇章
在造成狀元縣現象的諸多原因中,重教輕學的優良傳統和培養人才的氛圍更為重要。走近今天的狀元縣,我們欣喜地看到,這種傳統和氛圍正在書寫新的篇章,這就是休寧縣扶持千人成才“311+1”工程。
這個“311+1”項目,是狀元縣的壹個創業項目,其內容是:3名院士、10名博士、100名教授、1000名休寧中學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將參與到幫扶千人成才活動中,支持壹個群體。在更廣的範圍內,通過這個項目,實現“大山深處的孩子下去讀書,政府和社會買單”和“讓面臨輟學的學生繼續學業,讓輟學者重返校園”的承諾。
以2002年8月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喜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導師吳耀華、安徽大學副教授劉博山申請成為“休寧縣‘311’千人計劃”資助人並發表倡議書為標誌,該項目的正式啟動。短短幾個月,反響強烈,捐款踴躍,進展迅速。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休寧籍人士孫起孟為項目題詞:“扶貧助學成才”。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黃國華、希望工程特約記者解海龍愉快地成為了工程社的發起人,大批休寧中學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大愛相助,幫助學生成才。2002年9月20日,在幫助千名學生成才的“311+1”項目第壹次資助儀式上,休寧中學的37名貧困學生每人獲得了500元的助學金。現在,“311+1”這個項目已經成為今天狀元縣壹道感人的風景線。”願山裏的孩子早日成才”(黃山市委書記臧世凱批示)讓狀元縣的明天更加精彩。
休寧縣縣長告訴筆者:感謝新安晚報在休寧狀元縣爆料文章標題。接下來他們會在這篇文章上有新的思路,高起點,下大力氣。日前已經擬定了多個項目,如“狀元後裔故裏行”、“狀元中國行”、“狀元縣現象論壇”等。您將在我們的《走進中國第壹狀元縣》報道中領略到他們的風采。
京郊紅螺寺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懷柔以北4公裏的羅紅南麓。從北京東直門乘坐936路公交車直達紅螺寺。距北京約55公裏,是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壹體的旅遊景區。東晉鹹康四年(338年)創建,盛唐時擴建。原名“大明寺”,明代改稱“護國府谷寺”。因紅螺仙傳說,俗稱“紅螺寺”,是中國北方佛教的發源地,也是北京北部最大的古剎。歷史上歷屆主持大多出自禦令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