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系列關於壹群著名知識分子性格的散文。我稱之為“學者”,是因為我沒有能力為這個群體選擇壹個更準確的稱呼。他們不同於古代的“儒”“士”,並不是所有的現代知識分子都具有那種優秀的品質。他們在學習方面有專長,或者來自文學、工業、商業,或者政治和軍事。他們在某壹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這些德高望重的人對真理、正義和良知的信仰,是無法用財富和榮譽來交換的;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批判精神不會因為地位甚至生命的威脅而動搖。他們的性格似乎在當代知識分子中很少見。
經濟學家的骨幹之壹
——讀馬寅初和許朱成。
我第壹次知道馬寅初這個名字是在1957或者1958。記得在報紙上看過壹幅漫畫,描繪了壹群人圍著轉圈,好像在玩遊戲。從題目來看,批判了壹個叫馬寅初的學者的“繞圈跑”理論。當時不知道皮疹的內容,也不太了解馬寅初。我只是覺得漫畫很有趣。當然,漫畫家的出發點是反擊“右派”。可笑的是,漫畫家最後也沒有逃脫當“右派”的厄運。同時我也在報紙上看到批評馬寅初的新人口論。我至今想不通馬爾薩斯和馬寅初的兩個理論到底怎麽了。直到開始撥亂反正,壹切都很匆忙,整個國家都面臨著嚴峻的住房問題。我再次註意到人口問題。國家提出解決目標的短期和中期住房標準,城市標準分別為人均5平方米和9平方米左右。我覺得談壹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不容易。於是我擬定了壹個學習研究課題“建築與人口”。我盡力收集了很多關於人口的資料,越研究越糊塗。轉眼近30年過去了,其他的都忘記了。我只記得中國的人口學家,除了馬寅初,幾乎都被打成右派。我猜是因為馬勞在國內外的影響太大了,連蔣介石都不敢殺他,我們當局拿他的劍也不方便。
最近讀了彭盛之的《馬寅初全傳》,對這位國內外著名的經濟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家有了進壹步的了解。讀完這本書後,這個印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裏。只要想起這個名字,我就有壹種敬畏的感覺。馬寅初先生經歷了清朝、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歷史時期,跨越了整整壹個世紀。印象最深的是兩件大事。首先是對抗戰時期國民黨政府腐敗現象的精辟揭露和猛烈抨擊。第二件事是1957之後,面對大規模的圍剿批判,表現出了大無畏的正氣。
抗戰時期,馬寅初先生住在重慶。他沒有做官,也沒有發財。他致力於學習,尋求救國之道。在他對學生士兵的講話、文章和記者采訪中,他壹再譴責那些使國家難以賺錢的人。指出抗戰是“劣等人”的貢獻;“中產階級”買單;“上流社會”既不付出也不貢獻,從中獲利。而“上層階級”利用手中的權力劫富濟貧。他憤怒地指出,豬狗不如的“上層階級”是孔祥熙和宋子文。他叫囂對經濟困難者征收“臨時財產稅”,並從宋子文、孔祥熙等人處力促實行,並將矛頭指向蔣介石,要求蔣“以義為重,以家為重”。馬寅初先生的聲音在當時的山城被稱為“獅吼”。這是何等的勇氣和魄力!蔣介石政權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跟蹤恐嚇,囚禁軟囚,甚至投入西峰集中營、上饒集中營。最終蔣介石不敢殺他。
二是建國後,馬寅初先生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經過深思熟慮,他提出了自己的“兜圈子”理論和“新人口論”。我有壹個膚淺的理解,所謂的莽撞,大概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綜合平衡;中國面臨的人口問題已經嚴峻地擺在我們面前。事實上,毛澤東已經多次談到這壹點。然而,不幸的是,馬寅初先生的人口論在某種意義上與毛澤東的“人多說話,熱多能量”的概念相沖突。1958之後,報紙、雜誌、海報、各種會議對馬寅初先生進行了長時間的圍攻。中央有人勸馬先生“寫檢討,承認錯誤”。看來這樣還能保住全國人大常委、北大校長的位置。最難能可貴的是,為了維護學術尊嚴和國家的長遠利益,馬勞拒絕評審,從而失去了各種職位。直到1979,馬勞才被平反。這時,馬勞全身癱瘓,走進了山洞?w年。
“錯批壹個人,錯增3億。”眾所周知,中國的人口問題是現代化發展的巨大負擔。在過去的幾十年裏,馬勞經歷了批評、解雇和轟動性的平反。面對風風雨雨,馬勞內心平靜如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