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佑元年,河南道士李哲遊董璇嶗山,入太清宮。他與張道沖交好,建廟供奉黃三,取名“黃三廟”。相傳周三年五月,道士李在京師,大旱無雨時,災疫盛行,李神往治病,故封為“神醫”,朝野稱贊,聽說此事,命其求雨。粉道化普及真人,派使節回宮。
後唐同光二年,道士劉若卓從四川來嶗山太清宮拜見李哲軒,進行了壹次默契的交談。他自學了壹個叫“驅虎”的廟,供奉老子的聖像,潛進中學。宋二年,邀談宣勝任,封為真人,後回山重修太清宮。世界各地的學者聞訊趕來,果然選了10多個弟子來教陶。後來,蓋華遊歷多年,回到太清宮靜修。
金章宗昌明六年,道士邱長春、劉長生和他們的師兄弟,被稱為七諦,從寧海昆崳山來到嶗山,停在太清宮,宣講真理,闡述道德,使大家覺悟,每個人都受到懲戒。邱逗留時間不長,留下了21首詩,啟程西行。劉長生留下來解釋經典,幾年後,他去了萊州徐靈寺。從此,上清宮的道士們回到了劉長生的綏山派。
嶗山太清宮自趙霽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700多年來壹直是道教全真山派的祖庭。太清宮由147個房間組成,包括三個大殿,四個附屬大殿,壹個長老院和客房,形成了壹個中等規模的古建築群。即:三清殿主要供奉元始天尊、靈寶大佛、道德大佛;東華殿主要供奉東華帝;西王母廟主要供奉西王母;三皇殿主要供奉神農皇帝、付逸皇帝和軒轅皇帝。三宮主要祭祀三宮皇帝;耿真人廟主要是對耿真人的供奉和幫扶;救苦殿主要是供奉富友皇帝(即呂洞賓)的。
金大安元年,邱長春從焦溪回到我宮,講明了他幾年的教學,並留下了十首詩刻在我宮三清殿後的巨石上。這時,元朝的大始祖成吉思汗聽說邱長春懂得養生和修行的方法,派了紮巴爾和劉仲祿兩個使者去請他。秋英奉命帶領18名弟子登上雪山,在西征大營中與成吉思汗會面。據元史《石老傳》記載和明代陶《輟耕錄》記載,“欲得天下,必在乎不殺人,求治之道。若敬天愛民,求長命之道,則心明而無欲。”傳召後,阿裏顯貴妃被傳召護送回東宮。給胡錦符文,掌管天下教。這個“聖旨”鐫刻在三皇殿的東西墻上,至今猶存。
元至順治年間,江西龍虎山石天後裔張三豐第二次來嶗山潛水數年。嶗山左側的石塔叫三豐塔,塔底有個洞叫仙庫,是張三豐的閉關處。張在嶗山留下了許多“不朽的痕跡”,並寫下了《荀·》。明萬歷十三年,由於佛道之爭,太清宮碑刻全部被拋入海中,太清宮改為海印寺。之後隱居在嶗山黃石宮的道士耿壹蘭為爭奪控制權大打出手。萬歷二十八年,得以回宮傳藏經,耿壹蘭被封為真人助教。
清光緒十五年,德國侵略者強行租借膠州灣。1914年,侵華日軍攻占青島,嶗山處於侵華日軍統治之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國民黨反動政府在日軍到達之前倉皇撤退。國民黨反動軍隊以抗戰為名,潛入老山,勒索錢財,肆意殺害道士。此外,侵華日軍還不斷騷擾山區,大肆焚燒景點寺廟,山上的樹木全部被砍伐。八年間,嶗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壞。
1949年青島解放,嶗山重回人民懷抱。太清宮的道教徒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在林彪、“四人幫”橫行的日子裏,黨和政府關於宗教信仰自由和保護文物的政策遭到破壞。太清宮被洗劫壹空,珍藏千年的文物被焚毀,雕像被砸碎,名勝古跡被徹底破壞。幸運的是,青島市委在“明萬歷禦藏”保存下來之前,提前將它搬到了其他地方。寺廟的房子也很好。
粉碎“四人幫”後,政府重申了宗教信仰自由和保護文物的政策,並決定恢復嶗山太清宮。在黨和政府的大力協助、城建局的密切配合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不到壹年時間就完成了147座寺廟的修復工作,其中包括26座大大小小的彩色雕像和兩幅大型壁畫。廳內的追悼會、追悼會、神龕、慢帳等都是新裝修的,恢復了太清宮的歷史原貌。在這個建設項目中,我特別註意到道教是中國漢族固有的宗教,所以在建築結構、廳堂布局、形象塑造上都強調了歷史性和民族性。與此同時,歷史名人留下的石刻手跡也得到整理和修復,並已全部完成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