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口音不同可分為梅州話、惠陽話、徽州話、河源話、贛南話、汀州話。部分地區還稱水源音、雅語、新民話、莫格話、粵語(土坎話)、懷遠話、泗縣話、陸海話、饒平話、詔安話、平坡話。
有的地方又叫雅話(即桂話)、雅話、土粵語(粵語)。它是漢藏語系中的壹種聲調語言,是中國七大方言(普通話、客家話、粵語、贛語、湘語、吳語和閩語)之壹。這種語言歷史悠久,壹般認為在南宋時期初步定型。直到20世紀,它才被正式命名為客家話。
客家人的祖先起源於中原,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中國南方漢族的壹個分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在贛南、閩西、粵東,這裏有29個縣是“純客家縣”。宋末以前,寧化是客家人南遷的集散地。明末清初,嘉應府(今梅州市)是客家人的集散地。以此為軸心,客家人逐漸向中國南方擴張,形成了壹個獨特的族群——客家族群,成為漢族八大族群中的重要壹員。
客家國際語言代碼:ISO 639-3客家。客家話代碼:ISO 639-1 zh,ISO 639-2 chi(B) zho(T),ISO 639-3 hak。
客家話繼承了古漢語的特點,入聲元音[-p]、[t]、[k]齊全。以首字母為例,疑似首字母為IPA[?-]即(ng-)這個詞在普通話中完全消失,而客家話則保留了“疑母”這個詞,客家話讀作[?I](或標記為[?我]).大多數客家話都有[f-]音,數量眾多。
“吠”字:客家話[p?ui]、[p?歐],日語五音[白],日語漢音[海],閩南話潮州話[佩],閩東福州話[佩]和[hie],吳語溫州話和上海話[六],粵語廣州話[輝],北京話,南京話和蘭州話[非]。
“胖”字:客家話[p?ui]、[p?I]、日語五音[bi]、日語漢音[hi]、潮州話福州話[pui]、上海話[vi]、白[bi]、廣州話[fei]、北京話、南京話、蘭州話[fei]。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客家話
參考資料:
人民網-世界上的壹個客家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