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粽子
在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不同於南方粽子餡料的繁多,我們河南只吃棗粽子。
粽子的傳統形式是三角,壹般是前壹天包好,晚上煮,早上吃。吃起來又甜又軟又好吃。壹般根據包的材質來命名。糯米團子叫粽子,摻小豆的叫小豆團子,摻紅棗的叫棗團子。棗團子的諧音是“棗中”,所以打算讀書的孩子可以早點中頭獎。
但是粽子雖然好吃,但是熱量高,含糖量高,不適合暴食。
2.煮大蒜和雞蛋
河南農村每到端午節,家庭主婦們都起得很早,煮提前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當早餐。大蒜是地裏新收獲的,聞起來又濕又脆。外面紫色的皮膚很惹眼。雞蛋是剛從草窩裏撿出來的新鮮雞蛋,還帶著雞屁股的余溫。蒜和雞蛋壹起放鍋裏,順便放點艾葉。煮好後,雞蛋會和蒜瓣壹起吃。據說這樣吃還能祛病消災。有的地方煮蒜、雞蛋的時候放幾片艾葉。早餐吃大蒜、雞蛋和煎包,據說可以避免“五毒”,有益健康。
3、炒青菜和糖糕
在河南的壹些地方,端午節也吃炒蔬菜和糖糕。因為每年端午節到了麥收季節,正是農忙的時候。那時候生活艱苦,肚子裏油水少,肉也不好保存。於是我們炸糖餅,炸菜角,互相送去品嘗!
油炸的菜角和糖餅壹定要用植物油的熱面覆蓋。菜角的餡料壹定是新鮮韭菜和紅薯粉,糖餅是用白糖拌面粉包的。這樣炸出來的東西才好吃——外表金黃,裏面軟糯,絕不會產生死面硬的味道。但是這些食物油膩,和粽子壹樣,不要貪多。
4.懸艾葉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葉”,艾葉有招降萬福、祛病消災之意。受五月五日是“邪日”這壹古語的影響,河南人有在端午節掛艾葉的習慣,以驅除各種毒害,保護家人健康。
5、戴香包,系五色繩
在端午節,孩子們會戴上香囊,據說這是為了辟邪和驅除瘟疫。香囊由彩色絲線或破布制成。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用絹布包裹,芳香四溢,再用彩色絲線捆紮成繩,做成各種形狀的串,各種形狀,精致可愛。五色絲線是端午節的吉祥物和裝飾品,紮五色絲線的習俗源於中國古代五行觀念,認為五色是吉祥的顏色。
6.打百草
南方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但在以前的河南,孩子們經常在端午節玩壹種叫“鬥百草”的遊戲。百草戰鬥起源於周朝。《詩經·周南·湘劍》是關於鬥草的。到了南北潮,南方逐漸把鬥百草變成了端午節的文化娛樂習俗。宗彜《荊楚歲時年譜》說:“五月五日,四人合力打百草,又有壹場百草大戰。”端午節打百草,不僅民間有,宮中也有。
“百草鬥”就是同時拔草根或葉根,比誰更堅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寫道:“又作塵又打草,天天樂。”
端午節,壹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的延續。節日期間的各種民俗不僅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了傳統文化,使我們更加珍惜我們的節日,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生活。